“读”绽课堂,“声 ”动人心

琪🎀
创建于04-10
阅读 207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语言,是情感交流的起源;文字,是情绪传递的见证;而朗读,是语言和文字最紧密的融合。

同学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多朗读,不仅有助于深层次理解课文的内涵,抓住重难点,提升阅读能力,还能帮助同学们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上与作者的思想同步,领会作者的写作心境。

4月10日下午,淇县实验学校的语文老师们在语文教研组长李囡老师的带领下,围绕“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这一教研主题,展开了深度的研讨。

教研活动开始,李老师解读了新课标中朗读指导的定义概念,即正确、流利、有感情三个朗读要求,并重点指出“有感情”指的是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情去朗读,做到读者的有感情朗读。

03:56

    接着李老师具体分析了朗读与朗诵的区别,指出朗诵更重视语言艺术的表现,老师们朗读《将进酒》去切身体会朗读的要求,并欣赏观看《将进酒》朗诵的视频。从而进一步感受两种形式的不同。

  小学阶段是培养朗读的关键时期,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李老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指导的作用进行了讲解,有效的朗读可以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潜移默化中提升阅读理解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我们应重视学生的朗读,让朗读走进学生的心中。

    高效的朗读教学需要相应的技巧,才能发挥出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为此老师们通过举例、范读、分析等方法分别在停连、重音以及节奏三方面技巧上进行了深度研讨。

    李老师整理出一年级上册到六年级下册新课标中的朗读要求,依次列出朗读不同阶段的教学重点,从读准音、不唱读;读好不同标点的停顿、句中的停顿;读好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等不同的句式;有意识地突出重音,到最后学生能够达到根据内容处理好语调、语速轻重和停顿以及声音的延长、整体把握基调的朗读能力。使老师们对朗读教学目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最后老师们对教学中朗读指导的基本策略以及常用方法两方面进行了深度的研讨,分别从整合性、持续性、层次性和创新性四个朗读策略进行分析学习,并进一步对范读、轮读、演读、背读、比较读、配乐读七种常用的朗读教学方式进行探讨,促使老师们明确在不同的课文教学中应当采用适合的朗读方式,做到每一次的朗读教学都能够高质量的达到相应的要求与目的。


    通过此次专题讨论活动,全体语文教师明确了朗读教学方向,掌握了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方法与策略。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老师们会更加重视朗读指导,让学生爱上朗读,爱上语文。

    每一次教研都是一次深度学习,每一次学习都是一次快速成长。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行,行有所效,相信淇县实验学校语文教师定能在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一路奔跑、一路欢歌!

阅读 207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