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送教沐春风,学思共研行致远——记滨城区“同教共研,强课提质”名师送教活动

滨州三中 刘淋淋
创建于04-10
阅读 36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春之美,在于积蓄与萌发;教之美,在于钻研与提质。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滨城区初中历史学科教师研修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2024年4月9日,滨州市教研室于滨城区第六中学开展了乡村初中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暨“同教共研,强课提质”名师送教活动。滨城区第三中学历史组教师积极参与了本次学习活动。

       本次活动包括三部分内容。

       环节一 :名师展示课

       环节二:专家点评

       环节三:评课交流

         第一节课,由孙晓敏老师向大家展示八年级《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一课。孙老师以《我和我的祖国》这一影片中港澳回归的片段为切入点,通过影片营造历史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思巧妙,别出心裁,引出本课主题。接着,以三个大标题:一、最“弱”的旧日——委屈求全丧国土;二、最“巧”的艺术——一国两制方针;三、最“硬”的立场——钢与铁的较量为主线,将本课的内容贯穿起来。授课过程中,知识与情感相互碰撞,老师与学生名师送教沐春风,学思共研行致远和谐互动,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孙老师的教学设计完整,从“弱”到“强”,从“巧”到“硬”,从历史情景的创设到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每个环节环环相扣,在知识性讲解的过程中又穿插着对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可谓理性与感性的有机结合。

       第二节课,由马刚老师讲授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马刚老师以史料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对宋朝的印象,以此带领学生领略宋朝的经济。整堂课以总分总的形式,首先用一个完整表格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梳理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使学生认识教科书里的宋代经济。接下来,通过丰富的史料、图片、地图等对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进行讲解和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最后,马老师将前面的部分串联起来,引导学生得出了经济重心南移的结论。她讲课深入浅出,条理清楚,层层剖析,环环相扣,论证严密,结构严谨,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节课,由滨州市教研员温强老师讲授七年级下册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首先,温强老师通过两幅地图的变化,帮助学生梳理辽宋夏金元的发展趋势,抛出:“谁将统一全国这一问题?”引入本课内容。接下来,通过分析课题,剖析课题背后的隐藏问题和线索,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授课过程中,温老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时间自主整理蒙古族的发展历程,自行划分阶段,让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绘制时间轴的过程,并引导其他同学对其改错纠正。在学生对本课的时间概念有一个宏观的把握以后,温老师又抛出了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各小组合作探究并选择代表进行回答,这就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体

        展示课结束后,在滨城区教研室王玉静老师的主持下,滨城区第六中学的李昕平老师分享了自己的听课感悟,谈及三位老师的历史课堂,李老师认为各有千秋,形式新颖,都有核心,有延伸,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从而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课堂效果甚佳。

        活动最后,王玉静老师又请温强老师分享自己备课与上课的心得与思考。温强老师十分谦逊,他指出了自己存在的问题,温老师提到自己的备课思路是想让学生通过划分阶段,找出共性和个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用时比较长,并且学生在白板的字体较大,导致自己没有空间对其进行归纳概括。另外,对于本节课的用时较长,导致结尾对文天祥等抗元英雄的问题处理比较仓促。但值得学习的是,温老师的课让人耳目一新,具有很大的启发性。首先,温老师的授课整体立意明确,线索明确,教材要读懂读透读深,问题设计新颖并且渗透素养,多让学生去思考,划时间轴,划阶段,注意增加史料类型的内容。其次,温老师的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要有问题意识,问题设计要层层递进,突出历史逻辑。利用史实得出历史结论和认识。另外,温老师注意人物的评价,将其放在大的时空背景中去思考人物的行为,精神,气节。

       采他山之玉,纳众人之长。本次活动,为老师们互观互学、交流研讨创造机会,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滨城区第三中学的老师们将继续深耕课堂,积极实践,扎实推进基于新课标的教学,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阅读 36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