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来临,气温迅速回升
各种传染病开始活跃,各类果实开始成熟
这份预防指南查收了解下吧!
1.手足口病
流行特征: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常见于5岁及以下儿童。全年均可发病,4-7月为发病高峰。
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通常以发病后1周内传染性最强,隐性感染危害更大。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
一、通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被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餐具、床上用品等物品或环境而感染;
二、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
三、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主要症状:多以发热,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为主,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缺乏等症状。
防控建议:
1.避免接触患儿。尽量不要与患儿拥抱、分享玩具、共用餐具、洗浴用品等,防止交叉感染。
2.保持手卫生。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儿童在触摸公共物品后、外出游玩回家后、进食前、如厕后,以及家长和看护人在回家后、加工食品前、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用肥皂水或洗手液充分清洁双手。
3.减少聚集。人群聚集、接触频繁,容易传播手足口病,建议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4.环境通风。密闭公共场所和居室要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5.清洁消毒。接触频繁部位、日常用品和儿童玩具定期清洁和消毒;奶具、餐具等要煮沸消毒;衣物、被褥经常在太阳下晾晒或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6.关注儿童健康。儿童监护人要随时关注儿童健康状况,发现孩子出现手足口病相关症状时要及时送医。托幼机构要加强入园儿童的晨午检工作,发现患儿应及时就诊,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7.接种疫苗。接种EV-A71疫苗可有效预防EV-A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
2.百日咳
流行特征:百日咳指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病,人群普遍易感,无免疫史的婴幼儿发病风险更高。
传染源:患者、带菌者是主要的传染源,发病前1~2天至病程3周内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主要症状:剧烈咳嗽持续时间长(达2周以上),伴有痉挛、程度剧烈,咳嗽不仅导致整夜睡不着,还会引发面部、眼睑浮肿,眼结膜充血或出血。
注意:百日咳早期表现看起来跟普通感冒没有太大区别,有时候甚至连发热都没有,整个病程可能几乎没有肺部体征。而一旦进展到急性期,病情发展迅速,严重可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防控建议:
1.规范接种疫苗。及时接种疫苗是防控百日咳最基本的免疫策略,当前使用的是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百白破疫苗),总共接种4剂次,分别在3月龄、4月龄、5月龄、18月龄。家长应遵从疫苗接种规范,按时带孩子完成全流程接种。
2.及时就医并隔离无论成人还是儿童青少年身边有类似百日咳样病例后自己突发咳嗽,应主动前往医院。确诊后要及早隔离,切断传染源。
3.做好个人防护。医疗机构新生儿科、儿科医务人员和患儿、患儿家属要规范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同时加强病房探视管理,防止发生院内交叉感染。幼儿(尤其是新生儿)、孕妇等易感人群尽量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在公共场所注意戴好口罩,避免跟咳嗽患者接触,室内经常开窗通风,同时保持勤洗手、适当锻炼、清淡饮食,以提高自身抵抗力。
3.水痘
流行特征: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很强,在幼儿园和小学等人群聚集场所容易引起聚集性或暴发流行。
传染源:水痘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出疹前1-2天至全身皮疹全部结痂干燥为止均有传染性哟!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主要症状:以发热及全身发作的瘙痒性皮疹、红斑或疱疹为主。皮疹首先出现在头部和躯干、之后逐渐波及四肢,呈向心性分布,主要位于胸、腹、背等躯干部位,其次为头面部,四肢相对较少。
注意: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一种嗜神经病毒,能引起两种疾病:
一、初次感染能引起水痘,常“青睐”孩子;
二、病毒还喜欢潜伏,感染水痘好了之后,病毒能一直潜伏在人体内,当免疫力降低时再次出来兴风作浪引起带状疱疹,最“钟意”老人,以及免疫力低下、过度劳累的人群。
防控建议:
1.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最重要的措施。易感人群建议及时接种水痘疫苗。
2.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
3.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与急性期水痘患者接触。
4.疾病流行期间尽量少去人员密集和环境密闭的地方活动,同时做好出行防护。
5.水痘患者要立即隔离并及时就医。
4.马桑果中毒
马桑果又名毒空木,水马桑、鸭食木、鸡瘟柴等,果实似豌豆大小,圆形多肉,未成熟时呈绿色,初呈鲜红色,后渐变为紫黑色,多肉多浆,味甜略涩,我市各县(区)均有分布,有剧毒。
流行特征:4-6月为成熟时期,因其果实形似桑葚,常因误采误食发生中毒,甚至引起死亡。
中毒症状:马桑果中毒一般在进食后0.5~3小时发病,初期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流涎、胸闷、乏力、腹部不适、腹痛等,偶有腹泻,少数患者出现全身瘙痒,严重者可出现频繁抽搐、癫痫持续状态、高热、昏迷、脑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还可出现肝、肾功能损害,多因呼吸衰竭、心跳骤停致死。
防控建议:加强对幼儿的健康教育,告知儿童不擅自采摘不认识的野果(野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