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记富源县第二小学六年级数学组教研活动

时光呓语
创建于04-10
阅读 293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学习是最美的遇见,成长是最美的风景。教研活动是老师最好的成长平台之一。提高教学科研是学校的生命线,把科研工作与教师的教学实际紧密联系,是我们富源县第二小学一贯的工作体系。以学校教研室工作要点为指导,我们六年级数学教研组积极开展了教研活动,以促使六年级小学生能得到全面、持续、和谐、健康的发展,同时,也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李领老师带领的六(1)班孩子,教学内容充实,从已学过的正比例关系入手,引出反比例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新概念。教学方式多样,包括独立思考、总结归纳和表述见解等,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李老师将新旧知识进行了有效联系,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反比例》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比例的基础上学习的,由于学生有了前面学习正比例的基础,加上正比例与反比例在意义上存在一定的共性,邵建福老师紧扣正反比例特征,展开了本节课的教学,经过了老师这堂课后,学生们已经能够比较准确抓住反比例的意义并且解决相关的问题。

      听课超级认真的六(2)班孩子们。

      张琼花老师在没有颜色(不花哨),没有动画的课堂里,用她独特的方式及独到的见解演绎了一堂有声有色的《鸽巢问题》。张老师喜欢这句话:“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她的课堂得到的真正的体现,体现数学思想,落实学习方法,而不是习惯性地套用公式。为什么这么说呢?她在《鸽巢问题》里突出了“为什么平均分是一次就能找出至少数最快捷方式”的真正原因,也突破了“平均分”是“最不利因素”这一难点、困惑点。

      真正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3班孩子的草稿纸就可预见孩子们真的理解了,掌握了。

      徐文芝老师从学生喜欢的“游戏”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提出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这样设计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使学生的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数学思想、数学情感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达到动智与动情的完美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正在积极小组讨论和反馈想法的六(4)班孩子。

       蒋路琼老师这节课通过创设生活情景,使学生始终处于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状态,解决了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的转化,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答,以此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让孩子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能力。通过本节课让学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六(5)班踊跃发言的宝贝们。

      在六年级下册数学中,鸽巢问题通常被用于教授鸽笼原理和计数原理,这两个原理都是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通过解答这些问题,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同时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鸽笼原理和计数原理。

      李凤老师带领孩子们学习《鸽巢问题》。由浅入深,循循善诱,层层推理。课堂中巧妙设置情景,由实践出真知。

      “料事如神”的李老师请五个小助手协助验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在检验真理的六(6)班宝贝。

      《鸽巢问题》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学生建立鸽巢原理的一般化模型有一定困难。本堂课,尹显来老师教得很扎实,学生学得很轻松。他设计的课前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为突破重难点做了很好的铺垫。教学过程中他注重知识和生活的联系,并熟练运用多媒体课件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原理用生动形象的动画呈现在学生眼前。整节课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空间,创设了良好的交流氛围,学生在思考、操作、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概念、数学方法,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认真听课思考的六(7)班宝贝。

      张俊老师从现实生活中发掘素材,用讲故事的方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想学、乐学。课堂上教师用通俗、简单的语言详细地讲解了两种相关联的量,以及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随后将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归纳出成反比例的量的特点。最后学生通过练习验证,得出反比例的意义和关系式,既达到了本课的知识目标,又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激烈地进行小组讨论的六(8)班孩子们。

      王鹏老师执教的“鸽巢原理”一课,王老师充分利用学具操作,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机会,通过玩扑克牌游戏导入,为学生学习“鸽巢原理”做了很好的铺垫。有趣的教学情境不仅能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而且在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架起了桥梁,使学生对新知的学习充满了期待,王老师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同具体的实物结合起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刁志华老师执教的《鸽巢问题》,一共包括游戏导入、探究新知、解决问题、发现规律四个环节。刁老师新颖的导入,让学生悄无声息地进入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且清楚此内容在知识体系中、现实生活应用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引起重视,产生心理的需要,引发学习愿望,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中,他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猜想、验证、推理和应用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空间,创设了良好的交流氛围,学生在操作、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初步了解了“抽屉原理”并能运用于实际,教师教得扎实,学生学得有效,既获得了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实践出真知的六(10)班孩子。

      在本节课中,杨桂芬老师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经历猜想、验证、推理、应用的过程。主要采用以下方法:采用列举法。让学生把3个乒乓球放进2个盘子里的所有情况都列举出来,运用直观的方式,发现并描述、理解最简单的“鸽巢问题”即“乒乓球数比盘子数多1时,总有一个盘子里至少有2个乒乓球”;采用假设法。让学生借助直观操作发现,把乒乓球尽量多的“平均分”给各个盘子,看每个盘子能分到多少个乒乓球,剩下的乒乓球不管放到哪个盘子里,总有一个盘子比平均分得的乒乓球数多1个,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把分的过程表示出来;通过例举法和假设法,再引导学生总结归纳“鸽巢问题”的一般规律,让学生借助直观操作、观察、表达等方式,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鸽巢问题。

    手动心想认真的六(12)班孩子们。

      王瑞平老师本课教学通过实物模拟、图示法、数的分解等方法进行分析,引导六(13)班学生通过观察、对比,从枚举法中找到求至少数的简便方法——假设法,最后用有余数的算式表示出平均分的过程。在运用“鸽巢原理”解释实际问题时,要注意指导学生语言描述的规范性、完整性。

       邵老师这节课游戏导入,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习题中总结方法、认识简便运算是以运算定律和性质为基石,培养同学们计算的兴趣和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教师辅助讲解和独立练习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简便运算的小技巧。提高运算的精度和效率。培养他们总结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积极探究知识的兴趣。

      张玉莲老师在本节课中先让学生自学例5,探索新知,再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去解决问题,小组合作应用得恰当得体。此外,张老师注重解题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在学习例5时,先组织学生用已经学过的算术法解决问题,因此学生对题中的数量关系有了明确的了解,进而引导学生用比例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题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思维。当学生顺利的学会例5后,张老师围绕例题设计了大量的练习,练习题形式多样、灵活。特别是后来的学生自己出题并解决,把课堂气氛带入了高潮

      循循善诱的张老师 和认真的六(15)班孩子。

    我们的老师们听得也很认真哟。

     评课进行时。

      本次活动为本组教师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互动交流的平台,促进了我们在交流中吸收、在吸收中借鉴、在借鉴中成长的良好氛围,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效性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一节好课需要不断打磨,集思广益。一人磨课,多人受益,我们参与其中,也在其中收获!

                                   图文:组内老师


                                    编辑:李 凤


                                    审核:朱冬旭


                                    终审:李传宝

阅读 293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