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数学课堂和最美的诗一样,
充满了想法、充满了智慧,
充满了创造,充满了章法,
充满了和谐也充满了挑战。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循着微风,和着春雨,三年级数学组教研活动悄然进行着:集体备课----无生课堂----有生磨课----展示----集体评课,每个环节都展现着数学组老师以“学”为中心,打造“教”“学”“评”一致性的教研态度。
接学校教科室安排,2024年度建始县实验小学人人一节高质课,在分年级进行2022版新课标学习后,首轮展示,由学科年级备课组长负责组织安排同课异构,确保本年级本学科人人参与,并组织评委团队评选出年级组最佳效果展示课。在4月9日一至五年级数学五堂最佳效果展示课,在全校进行展示评比。全校所有数学老师参与,授课展示后进行说课、议课,并推荐代表分享本年级议课内容。课前学科年级备课组长和本年级成员一起用心研读教参,认真钻研教材,搜寻各种资料,切实把握学情,讨论确定单元及课题,后各自制定教学设计,在3月22日进行无生课堂,后推荐张圣杰老师代表本年级参加全校高质课展示活动。
张圣杰老师最后选定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第一课时执教,本单元共5课时,而所有课时都是直接指向核心素养量感。
通过分析,参考资料和教师参考用书,我们发现本单元要以度量的思想去培养量感。那么,如何从度量的视域去培养学生的量感呢?首先需要整体把握度量的本质意义。那度量的本质意义又是什么呢?
纵观人教版教材体系发现,从一维长度的测量到二维面积的测量到三维体积的测量,量感的培养始终贯穿在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的过程中。无论是一维长度的测量,二维面积的测量,还是三维体积的测量,它们的本质都是相应度量单位的累加,这也体现了度量的一致性。那度量的核心要素是什么呢?首先要知道度量什么、还要知道用什么单位去度量、用什么方法去度量、最后得到的是一个度量值。
不管是一维长度、二维面积还是三维体积的测量,教材的编排,都是引领着我们遵循“测量属性的理解、测量单位的建立、测量方法的探索、合理估计测量值、测量单位间的关系、解决问题”的路径来学习的。这为单元整体设计指明了方向。
在大单元研究的背景下, 我们组老师一致认为我们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很薄弱,再加上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因此对“面积”的理解比较难把握。教学中必须在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涂一涂等实际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面的基础上,再来理解面积的本质属性。认识了面积之后,通过比较面积大小的活动,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比面积大小,最后一组图形的比较过程为学生设置了认知障碍,需要进一步的思考探索,从而激发起用图形来测量的需求。在小组合作、动手操作中,体验用图形测量面积大小的过程,感受用正方形作单位最合适,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在磨课环节中,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面积的含义,张老师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出了思考:一是注重面积认识的直观性和层次性。首先认识面,然后是“面”的大小,即面积。二是通过设计有效的活动,注重面积概念认识的全面性,并强化与周长的不同,更深刻地理解面积。三是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度量(测量)的意义,让学生经历面积度量的过程,感受学习“面积单位”的必要性。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用正方形做面积单位最合适,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并在学生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中,知道确定的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感受用正方形做面积单位的便捷与合理。
在4月9日的全校高质课展示活动中,张老师以课堂上简练流利的课堂用语,潇洒自如的教态,新颖独特的教学设计,优美动听的声音,丰富形象的肢体语言等等,荣获一等奖,获得所有数学老师一致好评。
课后,教师们进行评课活动。在评课中,授课教师的反思既有专业的思考又体现了自我革新的态度;听课教师根据课堂教学效果结合授课教师说课内容,对授课老师在课堂中存在的不足给予建议,有效地促进了全体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及专业能力的提升。
水本无华,相荡乃生涟漪。每一次教研活动都是碰撞、探究的过程,每一次教研活动都是成长、历练的获取。三年级数学组全体教师将在教研路上初心不变,且思且行,在时光里赶路,在研讨中收获。
编辑:王喜萍
审核:侯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