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1+N”播种计划(第六期)|聚力提升蕴芬芳,携手赋能共前行

昌吉州闵建玲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
阅读 174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携一颗教育初心,捧一抹春日暖阳,心手相牵,温暖前行。项目式学习研究在我国教育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并已经在国内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学习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还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昌吉州闵建玲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致力于项目化学习研究,并在课堂中关注如何设计驱动性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做为研究方向。4月9日,工作室主持人闵建玲老师带领工作室成员在阜康市第一小学开展了“任务驱动型”课堂模式送教下校教研活动。阜康市全市专兼职科学老师参与此次活动。

4月9日上午,第一节课由工作室成员赵中魁老师带来二年级科学课《测试反应快慢》,教师巧妙地运用了驱动性问题“在进攻和防守游戏中,我们用到了哪些感觉器官”,激发了学生参与游戏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测试活动中。通过实际操作,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反应快慢的概念。教师的指导也非常到位,在实验活动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确保了实验的顺利进行。实验设计合理,简单易行,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这些实验,学生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第二节课由工作室成员李芳老师带来四年级科学课《比较不同的土壤》,通过驱动性问题“我们用什么方法比较三种土壤的不同”,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土壤的差异,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教师教学方法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将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了解土壤对生活的重要性。在实验过程中,教师给予了适当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课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课堂氛围活跃。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三节课由工作室成员郑媛媛老师带来四年级科学课《里面是怎样连接的》,整节课通过驱动性问题“红色的导线与哪根导线相连”,让学生经历了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接线盒连接方式的探究过程。在实验过程中,同学们不仅锻炼了动手实践的能力,还培养了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学生从推荐工具到在生生质疑中获得方法的共识,从简单的猜测到复杂的推理,从线性思维走向发散思维,从课堂迈向生活情境的思索路径,突出了活动设计的层次性与有效性。

第四节课由工作室成员韩伟伟老师带来四年级科学课《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韩老师通过驱动性问题“科学家会如何观察和研究岩石的特征”为重点,培养孩子们用科学家的视角来观察生活中常见的三种岩石。本节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活动,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合作学习的方法。韩老师创设条件“科学家这样做”让学生学着用科学家的视角来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让孩子们在五个驱动任务中认识岩石的多种特征,同时让学生对相互之间实验情况、记录进行交流、相互补充、完善、评价,在过程中体会并学会科学观察、研究的方法。

昌吉州闵建玲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对项目化学习中“任务驱动型”课堂模式的探索,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问题的学习体系,为新课标实施落地,核心素养培育培养,提供了实证研究案例。

4月9日下午,工作室主持人闵建玲老师进行题为《如何开展项目化学习》的讲座,就培养提高学生实验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在项目式学习方面的建议,强调了驱动性问题设计在项目化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以《物体的沉浮》为例进行了实操培训,十个驱动型任务环环相扣,参培老师全神贯注地沉浸式感悟核心素养在项目实践中如何体现。

00:11

春风有信,催放一树繁花。本次指向科学思维培养的任务驱动型课堂送教活动的开展为参培教师搭建了相互学习和研讨的平台,有效促进一线教师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有了更多的智慧和启迪。此次送教下校活动如一缕丰盈而温情的春风,是一场诗意的修行,知之愈明,行之愈笃,在这个春日里,昌吉州闵建玲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正在“积蓄”力量,邀您共赴教育之旅。

阅读 174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