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六小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研读新课标 把握新航向】小学科学“素养立意 育人导向——深度解析新课标”培训活动

创建于04-09 阅读1394

  在教育的长河中,每一次课程标准的更新都是对知识传递方式的一次革新,也是对教师教学方法的一次挑战。为了提高教师解读教材、把握教材的能力,将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真正落实在日常课堂教学实践中,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县教研室于4月9日在二小开展了“素养立意,育人导向——深度解析新课标”培训活动。

  第一位分享的是肖晓琴老师,她以《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科学教学》为题,分别从科学教育政策分析、新课程标准的内容结构、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策略四个方面谈了自己对新课标的解读。习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为课标的改革奠定了基调。

  新时代,新使命。建成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国梦,最关键的支撑力量是什么?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激发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促进全民族科学素质的提高,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作出贡献……一个个文件告诉我们,科学教育很重要,意义重大。

  肖老师最后重点讲述了核心素养的内涵:学生在学习科学课程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科学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包括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方面。并以《分一分》、《金属》为例解析了在新课标指导下,一节课的设计。

  王松松老师以《聚焦核心概念,精选课程内容》为题,分享了对科学课程13个学科核心概念的理解。他首先谈了自己对课程内容概述的分享。科学课程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立足素养发展。聚焦核心概念,精选课程内容。通过对学科核心概念的学习去理解物质与能量、结构与功能、系统与模型、稳定与变化这四个跨学科概念。

  学科核心概念又分成了13个板块。但终归都离不开科学观念、科学思维、实践探究、责任态度这四个学习目标。13个核心概念分别属于科学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技术与工程四大块。每一个核心概念的呈现结构分别是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建议、活动建议。王老师又结合教学实际从教学策略建议、学生活动建议方面进行了解读。经过抽丝剥茧,让我们对13个核心概念有了深刻的认识。

  新课标如何落实到课堂呢?王老师以“月球是地球的卫星”的进阶内容为例,分析了不同学段的课程标准内容。体现了新课标的落实要求,对我们的教学设计指明了方向。

  曹玉梅老师从学业质量和课程实施两方面分享了自己的想法。原来的课程标准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学业质量要求,但是也有相应的质量要求,主要依据是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课程与教学的走向,也一直是课程与评价的依据。但是当时我们还没建立起非常科学的、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现在新课程标准中这个学业质量的提出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学业质量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学业质量是什么?学业质量的标准是什么?曹老师分别从学生视角、学业质量内涵、学业质量描述各方面进行了解读。 只要我们认真研读,明确了具体要求,学业质量标准可以帮助我们从核心素养达成的角度去审视并有效改进教学设计,真正做到教、学、评有机的统一。

  解读课程实施时,曹老师从教学建议及教学建议的具体做法,教学建议要注意的问题以及评价建议各方面谈了自己的理解。教学和评价是课程实施的两个重要环节,相辅相成。学习评价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其存在的问题,鉴定学习的质量水平。听了曹老师的分享,我们对评价建议的体会尤其深刻。

  最后,陪伴我们一起学习的王玉强主任对本次分享会作总结。解析了新课标的基本框架,分享了深入学习新课标的方法,提出我们要对比着、思考着研读新课标,知行合一,用最新的课程理念去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王主任肯定了老师们学习新课标的热情,希望大家继续下功夫,将新课标读细读深,做到真正理解。并抓住核心,将新课标读透读薄,做到融会贯通,落实到自己的教学中。

编辑:张  静        刘同玲

审核:王云洁      王松松


阅读 139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