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充满了文化力量的修行,教研,旨在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灵魂影响灵魂。面向人人,以心育人,是我们永恒的主题。
一一题记
为全面落实新课改的目标任务,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促使教师专业化成长,开展了理化生组教研活动。2024年4月9日上午,常德市澧县银谷国际实验学校理化生组何巧巧老师在录课室为我们呈现了一堂精彩的《人体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生物课。
授
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何老师的课堂正式开始。她以婴儿啼哭作为引入,将所有人的思绪都拉回到了那个纯真的婴儿时代。这声啼哭,代表着婴儿开始呼吸,也标志着他们与外界环境的第一次气体交换,进一步引出呼吸系统。
新课讲授环节,何老师先让学生们预习完成探究一“呼吸道的组成及功能”。在此环节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接而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进一步完善预学案,随后便开始了学生们的展示环节。
这一环节,学生们化身为“小老师”,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向其他同学解释呼吸道的奥秘,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培养了相关的语言组织能力,也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呼吸道的相关知识。
探究二环节,何老师巧妙地提出了一个问题:“细胞是构成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那么构成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又是什么呢?”。通过此问题引出肺泡,以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肺适合气体交换的特点。经过一番努力,各个小组成员开始上台纷纷展示他们的探究成果,充分展现了学生们的主体性。
学生们在这一环扣一环的提问中不断思考,分析和总结能力都得到了有效锻炼与提升。
探究三环节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呼吸运动。何老师从呼气、吸气时我们能感受到的胸廓变化入手,带领学生们一步步发现呼吸时胸廓、肺、膈顶位置变化的现象,从而引出需要探究的问题:呼吸时为什么胸廓会扩大和缩小。在学生的探究和讨论中一步步得出结论:呼吸时,胸廓的扩大和缩小并不是因为气体的进入,而是因为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这句话仿佛一把钥匙,打开了学生们理解呼吸运动的大门。
说
在本次课结束后,何巧巧老师就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结合自己对于教材的理解及设计进行说课。
评问辨
评问辨环节中 何巧巧老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了理化生组教师的高度肯定,何老师教学准备充分,教态自然大方,教学环节环环相扣,重难点突出。
王丽君老师针对本次教研提出: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当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模式。
李老师对于课堂上何老师的提问方式和重难点突破方式进行点评,认为何老师的提问方式极其巧妙。
曹老师认为在今后的教学课堂上应多多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给学生机会进行展示。
张老师评价这堂课充分体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认为我们教师应当相信学生潜能无限。
宋主任和王主任也提出了相应的期望:学科之间可以尝试相互融合,课堂教学中学会提问,学会引导,将课堂还给学生,这也是所有老师接下来应当努力的方向。
本次教研旨在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主旨在本次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教研活动已经圆满结束,但在教学的研究上远远没有停止。在教育的广阔天地中,教研活动就如同熠熠生辉的明珠,照亮着教师前行的道路,引领着教育的创新与变革,引领我们的教育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