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走进精彩课堂 聆听数学之音

 ——美妙运算之《乘法口算(1)》

阅读313

勤于实践,方能磨砺课堂;

深度研讨,才能柳暗花明。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是教师成长的舞台。为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4月10日红华中心学校三年级数学老师们走进了王晓丽老师的课堂,聆听了一节非常精彩的课,执教的内容是三年级下册《口算乘法(1)》。

在这节课之前,2024年4月3日上午,我校三年级全体数学老师集体备课《口算乘法(1)》,每个人先讲述自己的初案,并形成共案。

     口算乘法(1)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或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算法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为学生们提供主题图,运用已学知识将难点转化,以旧知识解决新问题。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王老师让学生们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在交流中成长。王老师整节课设计思路清晰,有很强的引导性,阶梯式步步深入,数学教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是什么,更要探究为什么。

课例展示

      在这节课中,王老师首先用每筐有16盒草莓,3筐有多少盒草莓引入课题,这个问题学生可以转化成表内乘法的方法解决10×3=30,6×3=18,30+18=48,在学生小组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就是一共的盒数。

     在学生已经掌握计算方法后,王老师乘胜追击,出示第二个问题:每筐有160盒草莓,3筐有多少盒草莓?引出算式3×160。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最后通过巩固练习引导学生发现: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几百几十数乘整十数(不进位)时,可以先把两个乘数中“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所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课后研讨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听课结束后,老师们研讨教学方法,交换教学心得,大家各抒己见。

      三(2)班——黄双兰老师听了王老师的课有以下的想法:1、能接洽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王老师让学生自主的从主题图中寻找信息,并提出问题,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接洽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得以利用。2、口算练习的呈现方式多样,并能接洽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3)班——陈文清老师认为:1、教学过程合理清晰。每一步教学环环相扣,教态自然,让学生能够轻松理解并掌握好算法知识,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2、倡导算法的多样化。在探究新知部分,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共同发现了三种方法,整节课深刻突显了以学生为主体和以老师为主导的作用。3、充分培养合作精神。课上对算法问题进行了两次小组合作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在互动合作中共同成长。

     

       

      三(4)班——秦广老师认为王老师的教学设计非常严谨,教学过程环环相扣。  1.在引入部分,通过复习导入,对学生已经学习的的内容进行了巩固,加深了学生对旧知识的印象,也对他们对于旧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了检验。  2.在探究部分,王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得出结论,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组合作环节,让学生自主探究口算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三(5)班——谢小琴老师听了王老师上的《口算乘法》这一课后,有以下的想法:1、教学过程秩序井然,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教师教态自然,语言抑扬顿挫,有板书,重难点突出,学生发言积极,善于动脑,最后师生一起总结计算方法,使学生将知识内化于心。2.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面向了全体,对于回答错误的同学巧妙的引导,恰当的鼓励。很好的践行了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探究和总结。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三(6)班——秦肖平老师听了王老师的一节《口算乘法》后,有以下感悟:1、以旧知来引出新知。以口算题来复习旧知,为新知识来作铺垫,提升了学生的口算能力。2、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在教学时精心搭建平台,及时让学生观察、对比、讨论、思考其中的规律,掌握口算的算理,及时总结口算方法,增强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风正潮平,自当扬帆远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相信在以后的教研活动中,会涌现出更多的精彩课堂,激起更多的智慧火花。我们深研促优,用心用情托举孩子们美好的明天!

阅读 31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