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研促教,学无止境———记区教研员袁老师到我校指导教学工作

王晓钦
创建于04-09
阅读 84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了进一步改进我校课堂教学,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4月9日,区数学教研员袁巧玲老师深入课堂,听课、评课、磨课,并结合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发现问题,对我校数学教学进行指导!

因式分解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本节课教学中,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体现了教育观念的更新,已从理念深入到实践。重视关注学生对因式分解概念知识形成的学习过程,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究、知识的发过过程。

教学中,张圆圆教师大胆的对教材进行处理,同时在练习过程中,针对学生出现的各种困难及易错题,能及时的解答并进行个别辅导,及时鼓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使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收获,而且为后续学习因式分解做了充分准备,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评课环节,袁老师指出:大单元教学是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一种方式,每一位教师都需要认真学习,并应用到平时的教学之中。教学中我们需要注意如下几点:

1.数学大单元教学,应该是数学思想的整合教学。我们应该挖掘一个单元中符合课标的大的数学思想,学生需要掌握超越知识和技能的数学核心素养。也就是说,教材只是一个能力提升的素材。当我们突出一种数学思想时,应单元统筹考虑。


2.数学的大单元最有效的途径是“教前顾后”、“教后顾前”、“前后兼顾”、“既见树木,更见森林”。也就是说,教前面的内容,如果后面有延伸,就要适度延伸,对后面学习开一扇窗,哪怕敲一道缝。播一粒种子,让他在那慢慢拓开为一扇门,发一下芽。学习后面内容应该往前面再“温故”一下,把当初不太懂的同学,把孩子扶在一个高台上,回头看山下的风景是否会一览无余?已经弄懂的同学再上一个台阶,“启蒙”“启智”,在前后兼顾中更好的完成。

第一次适应性考试是学生们中考前的第一次中考模拟训练,他从时间考试形式,试题结构,题型分布和副分上尽可能的接近河南省的中考,因此学生能够在考试中暴露了学习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为下一轮复习找找准方向。

学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对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不能熟练、准确的掌握和应用。

2.综合运用能知识的能力较弱,对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解答出现偏差较大。

3.部分学生的表述能力较弱,导致因书写乱不规范失分。

4.缺乏实际应用问题的背景经验,在解答联系生活和社会的实际问题时出现理解困难,导致解答失误。

教师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忽视对基础知识的落实,对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训练落实不到位。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落的不实。

2.复习过程中出现偏难现象,导致学生在解答基础题目时反而失分。

3.对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培养不够,导致学学生表述能力不高,书写较乱。

4.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训练不到位。

针对存在的问题改善方法:

1.扎实双基,兼顾能力提升;

2.重视细节,兼顾习惯培养;

3.归类示范,兼顾方法指导;

4.实战演练,兼顾题型研究。

袁老师指出:新课程标准需要我们更新教学理念,项目学习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他更为强调启发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思考与探索能力。他主要是把教师要讲述的内容当做一种具体的项目,把学生融入该项目中,然后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进而创造学习的氛围,让学生通过团队的形式,去解决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探讨一些可执行的对策,通过独立思考来解决问题。在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初中数学课堂运用项目学习模式时,教师要做好课堂控制工作,给予学生良好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对课外知识进行探索。

1.以始为终

在设计项目的框架结构时,教师需要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合适的学习教学方案。教师要考虑在数学活动课中实施项目学习所需的环境,课时安排以及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等差异。

2.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围绕教学任务兼顾不同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组建合适的项目合作小组。

跨学科的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往往更有助于发展和提升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几何直观、空间以及模型观念、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综合性学科素养。


一次教研,静看着一河的波澜,静听着近处的音籁,心中泛起的涟漪,再次沉淀下来。静心思索,只为遇见美好的自己。

阅读 84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