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相济,“蔬”香满园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为了更好地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充分发挥劳动的综合育人功能,政教处充分利用学校条件优势,搭建劳动平台,用科学技术指导劳动实际,以劳促德,以劳健体,以劳增智,以劳育美,因地制宜在校园内开辟了班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学校成立了以李 亮书记、许韶歆校长为组长,唐海萍副校长、刘灿辉副校长、 刘彩云书记为副组长的劳育活动领导小组,成 员有龙铁山、 刘 芳 、张明斌 、陈松林 、何 玲 及 高一全体班主任。主管德育的唐海萍副校长和政教处龙铁山主任亲自担任指导老师给同学们授课。
2024年3月24号第8节课,3月26日第5、6节课,高一年级组织开展了以“劳动最光荣”为主题的劳动教育课;4月1日周一班会课1、2、3、4、8、9班每班派6名同学进行劳动课第二轮蔬菜种植,周一下午第8节课5、6、7、10、11各班派6名同学进行劳动课第二轮蔬菜种植。
古有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现有湖南省地质中学高一年级从“一教教室到三味‘蔬’屋”。
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是“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酸甜的紫红桑葚”;高一年级的这隅方寸菜畦,也是别有一番天地,不仅种植了傲娇的辣椒苗,1-3班同学还分别种植了圣女果、黄瓜、草莓,4-11班同学种植的品种是圣女果、黄瓜和西瓜,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同学们跟着老师细心地辨识各种蔬菜苗,进入播种新世界。
从一支笔到一把铲,体验了人生的转换。
同学们个个化身为小小农夫
下面进入地中高一同学的“超植”之旅
合起笔,拿上锄头,依旧有模有样
一上一下挥动锄头,一深一浅留下脚印。
精心播种,细心栽培。同学们挖出一洼空地,再翻出一个小小的窝,随后小心翼翼地把菜苗放进窝里,一手护苗,一手敷土,一株株小菜苗在地中正式“安家落户”。
一挖二放,三培四压,一锹一铲间,尽是孩子们热情洋溢的笑脸。
布局菜畦,细心平整土地,精心种植,像制作一件艺术品用心去雕琢,像饲养宠物一样用情去呵护。
翻土、除草、整地、刨坑、播种、栽苗、培土、浇水、施肥,每个步骤有老师的示范,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将要点记在心里。一桩桩、一件件,同学们都做得有板有眼,尽管泥土沾染到手上,但丝毫挡不住大家劳动的热情。每一个环节都干得井井有条,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自此,这片地里便有了孩子们的牵挂:浇水浇多少、杂草该拔了、看看有没有菜虫、看看是否比昨天高了。
教育的过程,
又何尝不是在翻松土壤,
将爱、责任、理想的种子,
撒播在孩子的心田
小菜园,大德育
走出课堂,走进田园,劳动实践基地成了鲜活的教材,使学生从课堂走向自然,从单一的课本走向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劳动实践。
春生万物,山黛满目,值此新绿,未来可期! 最好的课堂不仅仅是在教室,还在户外。让学生走向广阔的田野中,直面鲜活、细腻的生命经验,通过与田野零距离接触互动,将聚焦于自身的视线拉向远方,释放无限多元的可能性,做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地中好少年!
供稿:康雯
编辑:张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