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星星——关注孤独症儿童!

园园
创建于04-09
阅读 26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在我们身边,有一个特别的群体,他们不聋,却对声响充耳不闻;他们不盲,却对周围人与物视而不见;他们不哑,却不知该如何开口说话。他们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迟缓、刻板重复动作……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就是“星星的孩子”——孤独症患儿。

人们对孤独症的另一个认识误区是“不爱说话”。其实,有一些孤独症儿童在语言方面的表现是“滔滔不绝”。如果发现孩子话很多,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说话的时候缺少交流感,像背书一样,且有一些异常声调,就需要引起重视。


曾经有不少影视作品将孤独症患儿描述成“天才儿童”,他们往往在绘画、音乐等艺术领域有着突出的表现。专家提醒,这是人们对孤独症的一大认识误区。“实际上,只有少部分孤独症儿童有一些优于常人的表现,但大部分的孤独症儿童的智力偏低下。”


早期干预是预防治疗的重要措施


  目前,研究表明孤独症是来自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非仅仅是天生的。


  遗传因素被认为是孤独症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孤独症患者的家庭成员比正常人群中更容易患有类似症状。此外,研究人员也已经确定了许多与孤独症相关的基因突变。例如,有一些基因突变与神经元的开发有关,而其他的则可能会影响社交技巧、认知行动和语言能力等方面。


  环境因素也可以影响孤独症的发生。环境因素包括孕期中母体暴露于化学物质、患感染疾病、胎儿发育异常等。此外早期儿童的饮食、生活环境、父母关系等因素,可能会影响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从而导致孤独症的发生。


  早期干预是预防和治疗孤独症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孤独症的常见就诊年龄通常在两岁半到3岁之间,家长应该在孩子出生后及时关注孩子的发育情况,尽量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并随时与医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一旦发现孩子存在发育迟缓、语言障碍、社交问题、异常行为等相关情况,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黄懿钖介绍,早期干预能够有效帮助孩子提高自理能力、社交能力和生活质量。


  孤独症也分轻重,在相关康复机构从业多年的康复师王迪介绍,如果是轻度孤独症,早期经过正规的科学干预治疗后,大部分孩子能够回归正常生活。但如果没有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孤独症的症状不仅不会自然缓解,还会逐渐加重,使孩子无法融入正常教育,甚至无法接受教育。“随之而来的,是患儿康复困难程度加重、训练效果较差,未来无法融入社会,甚至生活无法自理,终生需要看护。”


加强对孤独症患儿的教育和支持,对预防和治疗孤独症非常重要。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加大对孤独症的投入,加强孤独症相关研究,推广孤独症知识。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为孤独症患者创造更好的未来。


阅读 26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