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修朗读者】第十五期"读经典 品百味人生"读《论语》之学而篇第一(节选)

李李
创建于04-09
阅读 48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成书于战国初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事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朗读:杨亚坤

00:00
06:26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进行复习,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值得高兴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并不愤恨,这样的人难道不是君子吗?”

孔子向弟子阐释学习之道和为人之道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言辞巧辩,装出相貌和悦的样子的人,是很少能具有仁心的。”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再三地反省自己:为别人干事是不是尽心了?和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用?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复习?”

曾子认为,躬身自省是不断完善自我的有效方法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子弟在家的时候孝敬父母,出外的时候顺从兄长,谨慎而有信用,广泛地亲近百姓,亲近仁者。在道德实践的空隙,则应该提高知识修养。”

孔子认为,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

而一个人的修养如何,首先要看他对父母的态度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说:“敬重贤德替代喜欢美色;侍奉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献出生命;和朋友交往,言而有信。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我必然会认为他已经学习的很好了。”

子夏认为,君子应当尊重贤者而看轻女色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思远古的祖先,那么老百姓的品德就会回归于淳厚了。

儒家认为,孝是忠的基础,忠是孝的延伸。

如果大家都能孝敬父母、敬畏祖先,我们的社会风气就会日益淳朴厚道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禽问子贡:“夫子到了这个国家后,必然听得到这个国家的政治。是他从别人那里打听来的,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子贡回答说:“夫子通过温顺、善良、恭敬、俭朴、谦让的品德而得到,夫子求得的方式,大概和其他人求得的方式不同吧!”

子贡告诉子禽,孔子之所以走到哪里都备受礼遇,

在于孔子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最为珍贵。古代贤王治理国家,这是最可宝贵的。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制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和”是儒家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准则,但不能为和谐而和谐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要求饱足,生活不要求安逸,做事勤勉,言语谨慎,接近有道德的人来匡正自己,这就可以说是喜欢学习了。”

孔子认为,君子要善于抵制物欲,要尽可能地把精力用于追求理想和真理上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贡说:“贫穷而不谄媚,富贵而不骄傲自大,这样怎么样?”孔子说:“这样也可以,但是比不上虽贫穷却以坚持信念为乐,虽富贵而爱好礼节的人。”子贡说:《诗》里面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就是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这样我们可以开始讨论《诗》了:从我讲过的话中可以领悟到我没有说到的意思。”

孔子与子贡讨论一个人的财富状况与其修养的关系

朗读者:杨亚坤

阅读 48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