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圆这一章节中很重要的一节,为了讲好这节课,我上网查找了相关的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汲取了一定的经验,理清了思想脉络,知道了如何上好完整的一节课。
在此基础上,我开始整理相关课件,挑选并制作相关例题,本着学练结合的思想,设置课件。由此,我确定了本课的第一版教学设计,以复习导入开篇,辅之以直观视频的展示,使学生在被吸引的同时了解直线与圆会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从定义法,即公共点的有无和个数出发,探讨相关概念,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相离,相切,相交,并适当小练。提出有异议的情况,引出新的探讨方法,亦即类比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中学到的距离d与半径r之间的关系来判断其位置关系,明确结论,辅之以典例精析,加深学生的理解学习。最后,附上综合性练习小题,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拓展提升,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
数理组研课
2021.10 .26日上午第二节大课间,数理组在大会议室进行了针对本次公开课的研讨活动,各位老师"倾囊相助",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宋应滨老师认为课件页数过多,且课件设计中针对变式训练的例题,难度系数过大,容易讲不明白且会占用过长的课堂时间,建议做适当删减。
张琳老师认为例题设置过多,易影响接下来的知识讲解,可挑选有针对性且有代表性的例题让学生练习。
陈红嫣老师认为要提高课件的浓缩与精华并加以适当的趣味性,有助于提升课堂氛围。
陈雨老师认为针对过多的课件可做适当删减。
陈晓丽老师认为,课件中涉及的视频播放能更直观地让学生了解所学内容,容易提前学生兴趣。
研课结束后,根据各位老师的建议,我对课件进行了修改和删减,并咨询了一直带着我的老师,他给予我了非常多的授课经验,可以说手把手教我如何讲知识传递给学生,制作出了课件2.0版。
在开课之前,又对课本以及资料进行了研究,针对重难点对课件又做了一次修改,最终定稿3.0版。
课件3.0版将未起到作用价值的图片删除,并将解答不全面的例题和过多的例题删除,并根据学生情况和课堂时间将难度过大,不易理解,适合专门抽取一节课讲解的变式训练的例题删去,使得知识间的联系更加顺畅更加合理,也更能起到启发学生,使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新知的目的。
听课
2021.10.27上午第三节,数理组的老师们如约而至。
评课
听课结束后,数理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来到了大会议室,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评价与讨论,这也是互相学习的过程。
张贯峰老师认为我在教姿教态方面自然大方,语言表达上干脆利落,且面带微笑面对学生,使之有亲切感。但也具体提出了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不足,其建议秉持着数学严谨细致的态度,要注意学会利用教具作图,给学生做正确的示范;要注意课件字体的设置,要兼顾全体学生的学习感受;要注意条理清晰、层层递进的引导学生,而不是"横刀直入"直接说出答案思路,要学会生成预设;要注意师生合作,加强师生互动;板书不宜中途擦掉,要一直保留到下课;要亲自示范正确的解题格式,对于难题大题在讲解过后要注意写清详细步骤,以便大部分学生的理解学习;也要注意让回答完问题的学生入座。
张琳老师认为在讲授新课时,涉及作图问题,要提示学生动手去画,亲自感知探索;设置的习题过多,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过少;要多走下讲台全方位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演板出现错误,在完成后要及时指出。
桑华锋老师认为,在讲解新的方法时所引用的过渡,要视情况动手画出,让学生清楚缘由为何;例题讲解时速度过快,未给学生消化的时间,需放慢速度,讲细一些。
王慧宇老师认为,当学生演板出错时,做题过程中不宜去干扰,要允许学生犯错,以此为契机点明学生容易在哪些方面出错,更有教育意义。
宋应滨老师认为准备的内容稍微多了些,导致讲课过程过快,需要以后注意。
陈晓丽老师认为做练习时给予学生的思考时间不够。
赵晓老师认为教师教态自然,普通话得当,也注重知识间的逻辑联系,但在师生互动中太倾向于一对一互动,应给予更多学生机会,可让学生齐声回答,活跃课堂气氛,且提问前要让学生养成举手的习惯;需向学生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要学会提前备课备学生,结合学情设置题目,保障大部分学生听懂听会。
陈红嫣老师认为板书宜留到最后。
教学反思
经过本次公开课,真实的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与差距,也是由于经验欠缺,导致紧张,对于事先准备好的内容并未进行良好的展现,任重道远。
也是通过本次公开课,经历研课、听课、评课,层层递进的活动,老师们真实且有效的给出自己最真诚的意见与建议,让我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更有方向感以及更清晰的规划与设计,很感谢老师们的帮助与培养。
通过公开课的展示,我看到了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也了解到学生们是需要步步引导,并非是"一言堂"的灌输。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我要更加的贴近学生,了解学生,学会分辨学生,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准备课程,更重要的,要允许学生独立学习,自我思考,自我钻研的过程,更要敢于让学生出错,允许学生"犯错",因为这也是让学生更好的成长的契机。要学练结合,和生活结合,以更严谨更认真的态度对待教学,从学生出发,从内容出发,从数学这个学科出发。
总之,看到不足才有机会进步,这是一次很好的历练,我会好好吸收各位老师的建议,融合成自己的东西,自己的风格,让自己能够更进一步。
文字:赵亚旭
编辑:赵亚旭
供图:张琳
责编:张琳
审核:段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