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展风采 语文教研促成长——海口市琼山区椰博小学教育集团2024年春季青年教师同课异构研究课活动

椰博小学
创建于2024-04-09
阅读 210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激而发灵光。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间的沟通、学习、交流,切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4月9日上午海口市琼山区椰博小学教育集团开展2024年青年教师“同课异构”语文学科教研活动。

活动安排

活动现场在封婵老师的主持下拉开了序幕。

课堂展示

本次活动由椰博小学教育集团总校李玮老师,成员校琼山第九小学的钟美琪老师和琼山第十二小黄春燕老师共同授课——《动物儿歌》。

       她们针对语文学科同一教学内容为研究对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个人教学风格,采用不同构思进行教学设计,呈现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高效课堂。

在识字教学中,李玮老师采用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相结合的办法,分类教学,逐个突破。先将虫字旁的生字进行归类识记,形象地展示虫字的字源,而后从情境图中找到含有虫的词语,这样的词串学习,好学易记。同时,李玮老师将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这一抽象概念具体化,先给予学生课文中熟悉的形声字,发现构字规律,使学生建模,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类似这样结构的字能够尝试独立识字,可谓是授之以渔。

在随文识字教学“藏,网,食粮”等生字时,边朗读边识字,随着编故事识字,儿歌巩固识字,加一加识字等方法,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构字特点,把汉字的识记过程变得轻松愉快。

钟美琪老师在正确认读字词的基础上,还在“正确朗读”上下足了功夫。因为这是一首儿歌,句子结构相似,准确把握韵脚和重音字,便能读得很有节奏感。钟老师运用多种朗读方式相结合,如押韵范读,学生领读,拍手读,问答读,最终在情境中读出节奏,读出趣味,让朗读训练扎实落地。

低年级写字教学要扎扎实实,从笔顺、笔画、结构一点一滴养成规范的意识和习惯。走之的写法是教学中的难点,在写字教学中,钟老师以“迷”字为例,先引导学生用“米”对比识记。还通过边写边念口诀,帮助学生掌握笔顺,记住字形。最后通过星级评价提出书写的标准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验到了写字带来的成功感。

黄春燕老师将课外知识与课文内容相结合,帮助学生建构不同的学习视角,在识字、阅读之外,拓展更广阔的视野。

这节课黄老师引导学生在儿歌中找到秘密,学生在好奇和探索中发现秘密,环环相扣,步步引导,富有知识性,从多角度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评课议课

叶丽敏校长认真聆听了三位教师的“同课异构”,并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

识字教学教师需引导学生做到“四会”,即会读、会认、会写、会用。

1.教学不能走马观花,不求面面俱到,但要做到深度挖掘教材,把知识点理解透彻。

2.少讲多练,关注学生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

3.环节过渡要流畅

4.提出问题后需要给足时间,放手学生去探究,识字教学的课堂要体现“识字方法的运用”和“写字的指导教学”。


在备课时思考:

1.课堂教学容量是否合适。

2.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训练点。

3.落实育人目标,关注教的达成,关注育的成效。


专业能力方面要做到:

1.站在专业人的角度理解教材。

2.站在学生立场设计教学流程。

3.站在学生角度,将知识点化繁为简。

评课议课环节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老师们积极参与,踊跃发言,有交流就会有思维与思维的碰撞,就会有进步的空间。

细雨绵绵,掌声阵阵。此次同课异构活动最大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它搭建了交流互通的平台,在展现每个教师风采的同时,更形成了多向思维碰撞,集体智慧的凝聚。这进一步加强了教育集团校间的教学研讨交流,为以后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创新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图文:王雅欣

初审:邓惠丹

复审:  邢钰婧

终审:刘坚

阅读 210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