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文化,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传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仁人志士。让我们一起从历史贤臣的廉洁小故事中汲取廉政大智慧,筑牢拒腐防变思想,守好廉洁自律堤坝,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
品廉意
清清白白做事,堂堂正正做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是做人做事的最低要求,更是做人做事的最高境界。历史也告诫我们,要想不忤逆列祖列宗,不愧对子孙后代,不辱于父老乡亲,就要清清白白做事,堂堂正正做人。
清清白白做事是指行为干干净净、思想干干净净、心灵干干净净,三者互相依从、缺一不可,也只有三个方面都做到了,才算得上是个有德之人。清清白白做事是衡量一个人廉洁品质的基本要素。清清白白的内涵是很丰富的,但更多是指对金钱的态度。一个人清清白白,就能处处从良心出发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就能与人为善,不去做伤天害理的事。现实证明,要想平安生活,心地坦然,就不能忘记了“清白”二字。只有做到清清白白,才能提高自己在群众中的公信力,才能提高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
清清白白做事 堂堂正正做人
王尔烈,清朝嘉庆年间(1796一1820年)官员,辽阳人,著名的“关东第一才子”。他曾经给嘉庆当过老师,因其正直无私,深受嘉庆宠爱,嘉庆总爱派他到各地当主考官。
有一次,王尔烈从江南主考回来,嘉庆询问完考试情况后,又问王尔烈:“你常年在外,家境如何?”
王尔烈回答说:“几亩薄田,一望春风一望雨;数间草房,半仓农器半仓书。”
嘉庆听了很高兴,对王尔烈说道:“你为官一贯清廉,我早就知道,如今我派你去安徽铜山铸钱。”
铸钱是个肥差,这是嘉庆故意给王尔烈一个挣钱的好机会。王尔烈一去就是三年。有一天,他奉诏回京。嘉庆问:“你这几年怎么样?”
王尔烈听出了言下之意,没有立即回答,而是从长袖里掏出三个铜钱来,交给了皇帝。嘉庆仔细一看,这几个磨得溜光锃亮的铜钱,分别是“当十钱”“五铢钱”“嘉庆通宝”,都是铸钱的样钱。嘉庆纳闷了,这个老王什么意思呢?
这时,王尔烈回答说:“老臣除这三个铜钱外,依然是两袖清风,一无所存啊!”
嘉庆深知王尔烈是不敢多贪一分钱的老实人,感动之余,封其为“老实王”。
嘉庆四年(1799年),王尔烈七十二岁时,官至大理寺少卿,因到了古稀之年,卸任回到老家辽东。王尔烈告老还乡时,一支浩浩荡荡的驴驮子大队从京城出发。这下可有热闹看了。人们议论纷纷:“什么老实王,是假的!”“什么两袖清风,早贪饱了!”很快有人将王尔烈的情况报告给了嘉庆皇帝。嘉庆马上下令截查,又招来王尔烈,当着朝臣问:“驮子队所载何物?”王尔烈答:“不过是皇上所赐。”
嘉庆说:“你告老还乡,我所赐不过千两白银,还用大队驴驮载吗?王尔烈只得请求检查。经查实,驴驮子上载的全是破砖烂瓦。人们顿时瞠目结舌,嘉庆问:“你要这些顿时瞠目结舌,嘉庆问:“你要这些破东西做什么用?”
王尔烈说:“臣家里只有3间茅屋,回去无栖身之地。为此,我捡了些破砖烂瓦,驮回去盖房。”嘉庆很感动,为王尔烈修了一座朝林府。翰林府盖成后,王尔烈把正厅作了义学馆,自己只住偏房。
古今中外廉洁的人都具备一个共同的品格——清清白白、堂堂正正。拥有这种品格会使你深深地影响身边的同事、朋友和爱人,使他们更加信任你、尊敬你。做人堂堂正正是一种很快乐、很美丽的境界,堂堂正正就可以无愧、无畏地正视每一双眼睛,把尊严、平静和快乐留给自己,将自信、智慧和热情带给别人,从而幸福自己,和谐大家。
供稿:张娟
审核:张培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