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山中学八年级“黎苗三月三”传统节日主题班会

yuanqin
创建于04-08
阅读 36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4月8日,五指山中学八年级开展了“黎苗三月三”传统节日主题班会。本次主题班会旨在让学生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自豪感。

  海南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是广大黎族、苗族同胞的传统节日,也是五指山市各族人民庆祝团结和发展的节日。黎、苗同胞们在这一天祭祀祖先、庆贺新生、赞美生活、歌颂爱情、庆贺丰收的吉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黎族传统服饰

  黎族服饰是流传于海南省的以黎族传统的纺、染、织、绣四大工艺为基础,利用海岛棉、麻、木棉、树皮纤维和蚕丝等织造缝合而成的民族服饰,其演变历史达数千年之久 。在传统黎族服饰中,黎族妇女常穿直领、无领、无纽对襟上衣,有的地方穿贯头式上衣,下穿长短不同的筒裙,束发脑后,插以骨簪或银簪,披绣花头巾,戴耳环、项圈和手镯。男子传统装束一般结发于额前或脑后,上衣无领、对胸开襟,下着腰布(吊襜),部分美孚黎男子上衣与女子无多大分别 。 2008年6月,黎族服饰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苗族传统服饰

  民族服饰作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一种结合体,是一种符号,也是一种语言。一个民族的服饰体现该民族的生活风貌、风俗习惯、审美意识、图腾崇拜及文化积累。海南苗族服饰作为苗族形象的一种标志,一直保持着自己的独特风格:服饰配件多,图案精美,色彩艳丽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农历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歌节。历史上,海南黎族和苗族都有欢度“三月三”的习惯。每逢“三月三”,居住在五指山等市县的黎族,无论男女老少都盛装打扮,带着山兰米酒、竹筒香饭、粽子,成群结队汇聚到会合地点,以对歌、荡秋千、打叮咚、吹鼻箫、跳打柴舞、张弩射箭和粉枪射击等民间活动来欢度这个吉祥的盛日;居住在本岛南部特别是三亚市的黎族,则以猪头、米酒和饭团为祭品,前往三亚落笔洞进行祭祀活动,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五指山“合亩制”地区的黎族,每年农历三月的牛日,在亩头家杀猪摆酒,敲锣打鼓,全村男女欢跳祖先舞,如今五指山水满乡每年这一天举行大型的”黎族祭祖大典“,庆贺春天带来福气。

  黎族祭祖大典,全名“祭祀袍隆扣大典”。“袍隆扣”,是传说中的黎族始祖。“袍隆扣”是黎语,对应的汉语是“大力神”。传说远古时代,天地相连,有7个太阳,7个月亮,昼夜不分,炙如烈焰,江海干涸,地不生毛。 而“袍隆扣”即是当时的圣人,传说袍隆扣撑天万丈,射去六日六月。以彩虹为担,以道路为绳,采沙石造山川。踢高山凿沟壑,化汗水成江河,以毛发造森林。为黎民百姓生息繁衍和万物勃发生长创造了良好生存环境。袍隆扣去世前恐苍天塌落伤及百姓,便撑开巨掌,擎牢苍穹。巍峨五指山,便是袍隆扣伸出的一只巨掌。

同学们正在认真观看苗族五色饭的制作过程

  节前家家准备五色糯米板。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饭。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        

        黎苗人喜爱五色饭,把它作为幸福吉祥的象征。除了农历三月初三外,社日、中元节,甚至过年等,也有人做五色糯米饭吃。在孩子满月、新居落成等喜庆日子里,也要蒸煮五色饭分送左邻右舍。壮人也爱枫叶,认为枫叶能“除邪驱鬼”,给人带来吉利和平安。所以,农历三月三做五色饭的时候,家家户户门口都插上一枝精心挑选的枫叶。甚至做五色饭的染料渣,也要撒在房屋外围的墙脚下,以求驱邪保平安。

  押加又称“拉乌龟”,像趴着拔河,憨态可掬的比赛姿势令人忍俊不禁。比赛由两人进行,把绳子的两端分别套在两个对手的脖子上,经过腹胸部从裆下穿过。两人相背,趴下,双手着地,赛绳拉直,绳子中间系一红布为标志,垂直于中界。两人用力互拉前爬,将红布标志拉过中界为胜。类似于拔河,只不过是相背地拔河,比赛选手四肢趴地的造型既像乌龟又像大象,令人捧腹,成为最受观众追捧的比赛项目。“加油!加油!”虽然观众与选手素不相识,在激烈的比赛氛围中不由自主地也为自己支持的选手大声加油鼓劲,声音响彻整个赛场。

  “三月三”主题班会的开展,不仅让同学们增长了知识,还加强了对自己民族传统节日的认同,感受到了传统节日的魅力,对即将到来的“三月三”充满期待。

阅读 36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