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在每年4月4日至6日之间,是祭祀、祭祖和扫墓的节日[91]。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92]。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1][2][80]。
清明节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清明节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92]。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106]。宋元时,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明清时期大体承接前代旧制,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亲人的习俗仍然盛行[107]。
民国时期,受汉族文化影响,中国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基本主题,此外还有荡秋千、蹴鞠、放风筝、植树、拔河等众多户外游乐活动,以及吃子推燕、醴酪、青团等食俗[93]。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也过清明节,如越南、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94]。
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为了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2008年,清明节被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并放假一天,加上周末调休,则放3天假[124]。
清明是反映自然界物候变化的节气,这个时节阳光明媚、草木萌动、百花盛开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自然界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在中国南方地区这时节已气候清爽温暖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在北方地区也开始断雪,渐渐进入阳光明媚春天,北方地区这时节气温回升很快。
清明传统习俗
祭祀扫墓:
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
郊游踏青:
清明时节春光明媚、草木吐绿,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
放飞纸鸢: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