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情感是教育的桥梁”,现在的联系方式很多,诸如电话、手机、互联网等,为什么要跟家长面对面的交流呢?可是当我真正踏入本次家访之路时,我才体会到了电访所不能达到的效果。面对面促膝交谈与电话里的听声不见面,那感觉和效果就是不一样。
傅佳贤的爸爸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带两个读书,是建档立卡户。孩子很听话,很优秀。
刘雨涵,城镇贫困户,单亲家庭。妈妈独自在家带五个孩子。妈妈忙于生计,在外跑业务。孩子没有时间照顾,常年在托管班,成绩较差。
张俊涵,城镇贫困户。家访中,我看到张俊涵的妈妈工作的工厂,环境如此狭小,工资也不高,深刻体会到父母的不易。还有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宁愿自己吃苦,也要孩子以后有所成就。我感觉到我们老师身上肩负重大责任。
宋佳龙是城镇困生,他的爷爷奶奶为了两个孩子读书,从乡下来学校后面租房子住。父亲有病,需常年服药,生活靠爷爷打散工和一些资助金。爷爷奶奶对孩子寄予厚望,严格要求。佳龙也忠厚老实,学习优异。
李婉弘是一位留守儿童,父母在外打工,只有过年才会回来。平常爷爷奶奶带两个孩子在家。对孩子学习辅导上有些力不从心。
赖安琪是留守儿童,父母在广东打工。爷爷奶奶带着两个孙子孙女在家读书,平时作业都是孩子独立完成,孩子也是一个很听话的,品学兼优的女孩。
在家访中我看到了不同学生的家庭状况及家庭教育的差异。要想教育好一个孩子,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老师的沟通,几乎所有家长都能接受老师的建议。
李雨晴,在校和同学经常吵口打架,行为习惯也不好。通过家访我了解到父亲经商经常不在家,母亲没什么文化。妈妈对孩子的教育,不打既骂。我们只有通过家访才能了解一些隐性的问题。找出学生不良行为从根源着手,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孩子的父母交流后,家长表示以后会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方法。
很多家长对老师的到来,接待的非常热情,他们觉得温暖,倍感兴奋,学生本人感到:原来自己并不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自己在老师的心中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师总是在注视和关心着自己。学生刘金诺说:“老师,您这次家访,给了我很大力量,我更加自信,我还要更加努力,在班上要做个好学生,在家里更要做个懂事的好孩子,你看我以后的表现。”
家访让我看到了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学生个体和认知表达水平。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往往已经养成良好的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
总之,家访让我受益非浅,既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又使我了解学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况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我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们要加强家校的密切联系,同时注重学生的个别教育,真正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