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仲夏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观音镇中心幼儿园大三班课程故事《我知道的节日》

创建于2024-04-08 阅读401

一、活动起源

       中国的节日文化源远流长,每个节日都有其丰富而深远的寓意。传统节日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流传不衰的文化精粹,在幼儿时期借助各个节日的文化开展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点,还可以让幼儿在感知节日文化的精髓中快乐成长。因此,我们需要结合节日文化的特点和充分利用当地的节日资源,挖掘节日文化的价值来创设教育环境,建构主题式节日文化教育活动,帮助幼儿积极探索知识和形成健全的社会化认知,紧跟爱国主义的时代步伐,增强幼儿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自信心,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在幼儿园开展各种节日文化的教育教学活动。

二、预设网络图

三、生成网络图

四、活动总目标

      1.能够遵守主题活动的安全规则,能随活动的需要转换情绪和注意力。(健康)

       2.喜欢与他人一起谈论各种节日来历、习俗或与之相关的故事传说,能说出所阅读的绘本主要内容,并对这些故事表达自己的看法,会正确书写自己的名字以及年月日等日期。(语言)

       3.初步了解传统节日元宵节、三八节、植树节的来历及有关习俗,知道清明节、端午节等重要节日的名称和日期。

       4.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制定简单的日历,与节日相关的调查计划,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进行标记或记录。

       5.能根据教师的引导绘画或制作节日主题作品,积极参与制作清明节节日美食青团活动。(艺术)

五、活动内容

活动(一)、节日调查表

活动目标:

       1.巩固学习新年日历,能在日历中找出1—8月的节日,并能用文字、绘画或数字的方式表示节日是几月几日,以及节日习俗和相关节日的美食。

       2.培养幼儿社会调查能力,初步的数据整理和分析能力,感受接触新事物带来的快乐体验。

       孩子们通过上个学期的课程学习,大部分小朋友已掌握对日历的基本认识,如(月、日、周几)从初识日历到现在的掌握程度,已是一个较大的进步。新学期,我发现孩子们对新年日历依然充满探索和学习兴趣,在晨间和区角活动时,好些小朋友都会选择到阅读区翻阅日历。日历不但成为我们班日常教学的工具书,也是小朋友们在探索中发现惊喜的快乐源泉。为了符合班级教学的现实需要,结合主题课程,根据孩子们的现有水平,开展了他们感兴趣的活动:《找节日大比拼》,每张调查表上有节日日期、节日美食、节日习俗等多项内容。

      调查表的完成效果较好,班级中大多数小朋友能结合上学期的学习,在家长的指导下,按要求完成调查表中的各项内容,有部分小朋友还大胆积极地分享。

活动(二)、给日历做标记

       日历已是我们班日常教学的工具书,也是小朋友们在探索中发现惊喜的快乐源泉。孩子们对日历的学习没有间断过,每周都会在教学中用到它。活动中,孩子们自由发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标记节日,比比谁找得又快又准确。

       活动分析:通过让孩子们在日历上标记节日,帮助他们了解和记忆各个节日的日期,同时培养他们时间管理能力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分组进行的方式,更能检验孩子们对日历掌握的程度。

 活动(三)《我知道的节日》

(1)绘本:元宵节的故事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象征着团圆、美满。活动中通过讲述、提问,引导孩子们了解到节日的由来和习俗,如包汤圆、赏花灯、猜灯谜等,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故事听完了,因为开学恰遇刚过元宵节两天,孩子们都在不停地讨论自己和家人怎样过了一个有趣的元宵节。有的说包了汤圆;有的说出去吃了火锅;有的说放了烟花;还有的说去逛了灯会……看来孩子们的元宵节都过得很有趣味,既有传统习俗的氛围也有充满时尚感的体验。

(2)元宵节创意画

活动(四)、《三月的节日》(三八节、植树节)

(1)三八节的由来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引导幼儿了解“三八节”的历史背景及意义,知道妇女节是全世界妇女的节日。

       2.提高幼儿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培养感恩之心,激发尊重女性关爱女性的情感。

    “三八”节快到了,我问孩子们:小朋友们,你们知道3月8日那天是什么节日吗?属于哪些人过的节日呢?问题一说出,大部分小朋友都能说出节日名称,回答属于谁的节日节日时,都说是妈妈的节日,有几个小朋友说:老师,那天也是你的节日,对不对?看来孩子们对节日了解是粗浅的,为了让他们对“三八”节有更多的认知,借助故事,引导孩子们去深入了解这一天的来源和意义。

       活动分析:通过绘本故事,孩子们知道了三八节是属于全世界成年女性的一个重要节日,所以三八节也称三八国际妇女节。

(2)妈妈的吻

     《妈妈的吻》是一个充满爱意和温暖的绘本,妈妈的吻虽然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却是一种情感表达方式,妈妈用吻传递了爱的力量。

      活动分析:每个孩子都是善良有爱的,当出示故事封面时,孩子们就表现出倾听的兴趣。结合故事内容,更测重于提醒孩子们去发现妈妈日常生活中的辛劳,感受妈妈对自己浓浓的爱。这本充满教育意义的绘本,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母爱的伟大,还能帮助他们在情感、心理、认知等方面得到成长和进步。课后,孩子们用绘画的形式再次去感受这温暖的画面。

(3)节日主题作

(4)节日礼物

   “三八”节日来临之际,在这个充满爱的日子里,孩子们亲手制作了独一无二的礼物:漂亮的粘土鲜花,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奶奶、外婆和妈妈的感恩和爱。

(5)家中的小帮手

       孩子们通过在在家参与家务劳作,感受奶奶、妈妈日常的辛苦以及对自己的爱,感受劳动的快乐。

      活动分析:对孩子们的感恩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相连,鼓励孩子们参与家务劳动,通过行动来表达对家庭成员的爱。让孩子们懂得了在生活中得到他人的帮助时,学会感恩,培养责任感和感恩之心。

(6)手势舞:我有一个好妈妈

活动目标:

       1.学习歌曲,理解歌词内容,体会歌词中所表达的情感。

       2.能一边歌唱一边用手指做相应的动作,对妈妈辛勤的付出和伟大的爱表达感激。

01:49

活动(五)、《植树节》

(1)植树节的来历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植树节的起源和意义,知道植树节是每年的3月12日。

        2.懂得树和人类的重要关系,培养幼儿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在这春意盎然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中国的第46个植树节。为了激发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以及种树的意义,首先带领孩子们去了解植树节的由来。

       活动分析:活动中,孩子们对植树节的由来故事非常感兴趣,认真倾听,踊跃参与发言讨论,学习到关于许多植树节的知识,知道植树节是每年的3月12日,为了纪念我们中国的伟人—孙中山先生。活动后,有几个小朋友表示要带小树苗到幼儿园来种呢

(2)我们种树啦

        在了解了植树节的由来和意义后,孩子们化身为“绿色小天使”,他们制作了爱护绿植标语、护树牌,从家里带来各种小树苗,松土、浇水、扶正,积极参与栽种小树苗的活动中,亲身感受植树的乐趣和意义,为幼儿园更添一份绿意。

       在这生机勃勃的季节里,孩子们种下了梦想种下了希望,愿孩子们像小树苗一样,不负春光、向阳而生。

(3)种树歌

01:11

(4)绘画植树节节徽

活动目标:

       1.了解植树的意义,认识节徽图案的组成部分及象征意义。

        2.通过观察讨论,学习绘画节徽的基本步骤和技巧,激发幼儿爱护自然环境的情感。

       植树节的节徽对于孩子们来说是陌生的,出示节徽时提醒他们认真观察,却引起了不小的争论。

        郑雨欣说:我看见两棵树,是绿色椭圆形的。

      蒋牧峰说:我看见了三棵,就是那三棵三角形的。

       贺南沣说他看到了五棵树,孩子们疑惑了,那这个节徽里究竟是几棵树呢?带着孩子们一起去探究吧!

       根据教学图片上的内容,解开了孩子们的疑惑。他们对这个富有生命力和希望的标志充满了绘画兴趣,请欣赏他们各有特色的作品吧

(5)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以植树节为教育契机,通过故事、课件以及童谣等多种形式引导孩子们参与环境保护,知道植树造林的意义和爱护树木的常识,将绿色的种子撒在孩子们心中。

00:20

      活动分析:通过开展此次活动,孩子们了解了植树的知识,增强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6)植树节主题作

01:29

活动(六)、《四月的节日》(清明节)

(1)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弘扬孝道的一种文化传统。清明节既是一个肃穆的日子,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节日。关于清明节习俗也有很多,扫墓、踏青、做青团、放风筝等,那小朋友们对于清明节又了解多少呢?为了促进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请他们一同去欣赏绘本吧

       活动分析: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片和生动有趣的故事,孩子们对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习俗有了更多的了解,不少小朋友表示,对做青团、放风筝等清明习俗产生了浓厚兴趣呢。

(2)古诗《清明》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清明节的文化背景和习俗,学习朗诵古诗,初步

理解古诗大意。

        2.感受诗中表达的意境和情感,激发幼儿对古诗诵的兴趣。

     《清明》是一首唐代诗人杜牧的古诗,描绘了清明节下雨,路上行人伤心的情景。古诗的画面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很快学会朗诵古诗和作画。

00:19
00:14

       活动分析:清明节,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厚的民族情感。古诗《清明》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很适合幼儿诵读和理解。孩子们在活动中通过讲解、诵读、绘画、表演等学习形式,感受古诗的美。

(3)粘土菊花

       结合清明节扫墓的习俗,给孩子们讲解了菊花的象征意义。组织孩子们亲手制作了菊花,把对去世亲人的怀念融进菊花里。

(4)生活体验馆:清明美食—青团

活动目标:

       1.了解传统文化,学习清明节传统美食青团的制作过程。

       2.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体验参与制作的快乐。

       根据班本主题课程的开展,为了进一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孩子们感受传统习俗,结合本土资源,大三班的小朋友们准备制作

清明节特色美食—青团。

1.首先请孩子们观看制作步骤(所需材料) 绘画制作步骤图

(2)准备食材

(3)摘、洗清明草

4.将清明草放锅中煮熟  然后破壁机打碎

5.倒入糯米粉和白糖加水搅拌  反复揉搓         糯米团揉好啦

6.开始搓青团啦,放馅儿、摆盘、一个个小小的身影忙得不亦乐乎

7.青团出锅啦 ,看上去绿油油的,好想咬一口

8.分享、品尝青团

孩子们品尝着亲手做的青团,分享着劳动果实,又一次获得了生活体验。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讨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孩子们切切实实地体验了一把“清明节里做青团”的全过程,孩子们搓、压、揉、团,各种动作齐上阵,提高了孩子的动手能力,真正体验了在玩中学、学中玩的乐趣。活动不但让孩子们了解了清明节的“食”俗,体验了动手参与的快乐,并用实际行动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活动分析:

     《我知道的节日》班本主题课程活动起源于我们园本课程《我是中国人》的延伸,目的在于让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变得浅显易懂,让幼儿欣赏、理解、交流、感受、表现,使得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激发对传统文化的探究兴趣,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中国关于节日的传统文化精髓。

      活动中,孩子们继续学习、探索新年日历,他们对日历的学习兴趣依旧浓厚,有了兴趣的支撑,孩子们就会坚持,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探索,乐意尝试新事物,好奇心促使他们去实践,在实践中虽有失败、但同时也是在累积经验,再次操作时他们获得成功的几率更高。

活动反思:

      通过开展的活动,见证了孩子们多方面能力的成长,在以后的活动中,坚持以幼儿为中心,让他们在玩玩乐乐的过程中去融洽互相帮助,开阔思维,整体性能力提高。《我知道的节日》主题课程融合了语言、社会、科学、健康、艺术以及生活体验多个领域的学习,是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在集体中表达、与同伴友好相处、共同探索。在活动过程中,幼儿是主体,作为保教者,我们不但要给予他们机会,还要尽可能给他们创造机会,孩子们方能在实践中经历失败再通过努力获得成功,从而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阅读 40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