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
在本周的信息技术课前,我与课题组成员召开了集体备课会议。我们深入探讨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教学方法。本次课程的内容选自人教中图版必修一《数据与计算》第2章第3节“语句与程序结构”中的选择结构,具体为“多分支结构程序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案例分析与程序改错,使学生掌握Python选择结构中多分支if语句的一般格式及使用方法。(计算思维)
2. 培养学生能够根据问题设计算法流程图,并根据流程图编写程序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对选择结构的理解。(计算思维)
3. 通过分析、设计、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计算思维)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选择结构思想,掌握多分支if语句的格式和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问题设计出合理的算法流程图并编程解决实际问题。
上课
在2023年12月22日星期五的第3节课进行,地点在科技楼304教室。课题组教师参与了听评课活动。
环节一:情景导入
我以智能水杯根据外部温度显示不同颜色灯光为例,引出了现实生活中的多条件选择问题。从而顺利引入本课的主题——多分支结构程序设计。
环节二:辨析程序,探索新知
我引导学生分析智能水杯的功能实现,即当温度低于设定值时亮红灯,高于另一设定值时亮绿灯,介于两者之间则亮黄灯。通过自然语言描述完成算法流程图,并指出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多分支选择结构的体现。接着,展示了对应的多分支if语句的代码示例,并让学生找出流程图与代码之间的对应关系。同时,设置了找茬游戏环节,展示常见的错误代码供学生修改,以此深化对多分支结构的理解。
环节三:合作探究,应用新知
学生小组合作,探讨如何设计一个多功能智能水杯,例如根据温度的不同区间显示不同的灯光或发出声音。小组成员共同讨论算法设计,绘制流程图,并编写相应的多分支结构程序代码。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编程技能,还实践了如何将计算思维应用于问题解决中。
环节四:成果展示,总结巩固
各小组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包括设计的流程图和编写的程序代码。我针对每个小组的设计提出了建议和补充,并强调了多分支结构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环节五:总结拓展,作业练习
课程最后,我与学生一同总结了多分支if语句的格式和使用场景。强调了生活中类似多条件选择的情境非常常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类似案例,并尝试用编程的方法予以解决。学生完成导学案上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