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新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要求,扎实推进《中国STEM教育2029行动计划》进程,探索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育人价值,探寻开放的STEM教育生态,加强学科间的联系,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培养创新人才,通化市教育学院开展了基于新课程标准和STEM教育的跨学科教学研讨课活动。初中生物学、物理、地理和小学科学四个学科共同开展了此次跨学科研讨活动,市直学校及东昌区部分学科教师、STEM项目学校负责人和各校STEM成员教师共计200余人参加。
生物学科跨学科研讨课在通化市第二中学展开。王红老师的《物理学科视角下的动物运动(一)》跨学科主题学习,通过学科融合、借力发力,引导学生用自然科学的统一规律深层次认识运动系统的组成,使学生能够运用杠杆的简单机械原理准确阐述骨、关节、肌肉之间的协调配合产生运动的生理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和综合创新。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开启了学生对机械、工程、数学、生理等学习内容有效整合的主题学习历程。通过制作屈时、伸时等人体关节运动模型,展示了跨学科学习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特殊育人价值。
课后交流中,生物教研员指出,跨学科学习一定是基于真实情境开展的学习活动,是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学科知识、多维度思考来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形成创新意识的重要学习方式。
小学科学学科由江南小学董琳老师做了研讨课《磁力小车》,展示了东昌区小学科学在跨学科主题学习方面的实践成果。
通化市教育学院小教部主任邹秀娟,初中部主任刘志虹、通化市教育学院STEM专家团队历福菊等五位老师,东昌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来洁科长、王佳老师,东昌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张晶,以及市直和东昌区各学校的领导和科学教师参加了活动。小教部主任邹秀娟担任活动主持。
董琳老师以STEM“科学融合实践创新”的教育的理念为指导,引入磁悬浮列车、卫星遥感等资源,融合数学、美术、工程设计的知识,组织学生设计、制作、评价、改造“磁力载物小车”,提高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力。
课后,通化市STEM团队负责人和东昌区STEM团队成员对董琳老师的《磁力小车》一课进行了集中培训,并就如何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进行了解读,梳理出组织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要点。
地理学科跨学科研讨活动在通钢三中开展,李哲老师以《望月——地球的伴侣》(《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增设的内容)为主题,引导学生们以时间作为主线,分别从望月、识月、探月开启汇报篇章,通过语文诗词展示古人望月,理解月亮寄托的情感;再由今人识月,了解月球物理特征;最后展示现在和未来的探月和揽月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民族自豪感。学生基于地理学科知识,通过望月的主题整合语文、物理、信息技术、劳动等学科知识展开了对月球的探索。
课后,地理教研员以本次教研课为案例,进行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精准培训,她指出跨学科教学要抓准切入点,围绕某一研究主题,以地理课程内容为主干,运用并整合其他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开展综合学习,关注学生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初中物理学科的跨学科教学研讨活动于4月7日在通化市实验中学举行。由吉林省初中物理学科教学精英高鹏老师,为市直STEM团队教师及初中物理学科教师带来了一堂以“物理图象”为核心的《物理图象专题》复习研讨课。本节研讨课高老师将数学的函数知识与物理的图象问题有机结合,实现了由数学到物理的交叉渗透,强调了知识的应用性和综合性。同时,研讨课以“中、高考真题”为契机,尝试打破初、高中物理学习的壁垒,积极探索初、高中物理学段衔接的有效途径,促进了物理核心素养的深层次发展。
课后,初中物理学科教研员对通化市教育局教研室发布的《关于征集 2024年度通化市 STEM 教育“主题项目式学习”案例的通知》进行了解读,强调了2022 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中关于跨学科融合教学的要求,明确了本次案例征集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为通化市 跨学科教学研讨活动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向。
最后,通化市教育学院STEM项目负责人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她指出,跨学科融合教学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一种新思路,它打破了学科领域的界限,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专业素养等提出了新的挑战。
此次跨学科研讨活动为教师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有效开展和推进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为STEM课程的开发和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未来,通化市教育学院将继续加强跨学科教学研讨和实践,不断探索STEM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和新路径,助力通化市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撰稿:邹秀娟、历福菊、谭修毅、阮硕、杨晶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