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三棵树小学教科室
2024年第八期
主编:李嘉新 陈王利
编辑:陈 也 杨欣蓝
朱爽爽 付姗姗
卷首语
草木青葱
万物繁茂
正如我们对孩子的期待那样
向阳而立
拥抱无限生机
美文欣赏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陈肖肖
有人说,人生像一棵树的年轮,一圈一圈的生长,深深浅浅的年轮代表着岁月斑驳的印记,好似是每一年,每一个独一无二的年份留下的一个符号,一份独一无二的记忆。
当我面对阳光下笑脸盈盈的孩子们,我这样想着: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
假如我是孩子,我希望大家都认为我是最聪明、最勇敢、最健康的孩子。是的,儿童时期的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幻想着自己能拥有全世界,因此,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会让希望他拥有明媚的阳光,健康快乐的成长,希望老师给他丰富的知识,希望老师喜欢他。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每天重复着许多相同的工作,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难免会产生职业疲倦。怨天尤人的教师又怎能教得出快乐的孩子?所以,我们能做的便是调整自己的心态,做一名快乐的教师。在被人误解的时候,被学生气急的时候,被成堆的琐事烦扰的时候,想一想孩子那天真无邪的笑脸,烦恼也就慢慢淡去了。
许多老师抱怨课堂效果不佳,往往归咎于学生的难以教化。实际上,学生并非油盐不进。作为教师,我们可以用恰当的方式去引导他们。
作为一名班主任和老师,了解学生是必须的,我把上课精力不集中的孩子,安排在自制力强的学生旁边,加强督促;把基础薄弱的孩子安排在成绩优异的学生旁边,一对一帮扶。此外,我还在班级里实行奖励制度,学生可以通过好的表现获得奖品。也因此,我发现在教学中用鼓励的方式多给学生一些肯定,更能激发学生的潜能。
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我们班的一名男生,刚开学的时候,他带头在班里捣乱,上课也不认真听讲,班里的小组长都拿他没办法。后来我安排他当班长,每天负责管理班级。同时,我还让他督促同桌学习,一段时间后,他的成绩不仅进步了,更是成了我的好帮手:每天上操,跑操和晚上放学的路队,他都管理的很好。
我坚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要全心全意的爱自己的学生,走进他们,帮助他们;作为班主任,要耐心的教育和引导,及时的与学生谈心,帮助其解决问题。清晨,迎着阳光走进校园,孩子们会热情的跟你问好。有时会突然冒出一张熟悉却略显陌生的笑脸,热切地和你打招呼,每当这时候,我都特别欣慰,以前教过的孩子还能记得自己,想念自己。那一整天,我都会被幸福感包围着。
放手也是一种智慧
——浅谈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池鸿秀
我们一直都在说“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样的话,但是真正做到的教师非常少。我们总是想把更多的知识教给学生,所以一堂课都我们自己来主导。那到底才能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呢?
朱永新教授曾说过:“理想的课堂是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的课堂;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乐于探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人人都有收获的课堂。”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所以我认为我们要做到一下几点: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要懂得放手让学生自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获得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根本上改变学习过程中消极、被动的地位。因此,新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编入“选择你最有感触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的类似思考练习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那部分内容进行阅读,学生的“自主”权得到体现。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教学,我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最后感触的部分进行交流。让学生自主学习,创设让学生充分发展的机会和空间,选择自己最有感触的句子说一说,放手给学生交流,所以学生也说得头头是道,气氛相当热烈。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交流合作
传统教学的课堂,纪律严明,教师站在讲台上,学生在下面依次坐好,有的两人并排坐,有的为保证彼此之间不说悄悄话而变为一人一桌,依次排列。学生守着自己的座位,教师守着自己的讲台。这样课堂虽然纪律很好,但不利于孩子讨论,交流,互动。如果能几人围坐,教师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采用分组讨论,集体交流的形式,让全班学生参与进来,这样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小学低段的识字量大,识字课往往比较枯燥,我们采用学生自学,比比谁记得快、谁记得牢、谁的方法好等办法,让学生分组活动。这样一来,学生都动起来了,知识学到了,课堂也生动了。对课文的分析,也可以采用让学生自己读,然后与同桌说说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没读懂,喜欢那些句子等方式,让学生分小组活动,再全班交流,也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了。
“把课堂还给还学生”这过程是艰难的,无论对于学生还是老师,但从发展角度看,这样的方式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意识形成和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要有敢于放手给学生的勇气与魄力,当然还要有敢于放手给学生的能力。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高华宝
每一次的课堂教学就好比是一幕充满魅力的戏剧,老师扮演的就好似导演的角色,课堂就好比是学生的舞台。而学生是主角,老师只是一个配角,通过一起配合,在真实的体验中,双发互相努力朝更好的方向发展。所以,教学也是一个让学生发言的过程,教师应该通过一系列的课程设计而引导这样一个过程。
针对文本最基础的内容来设计,以学生自学发现问题作为出发点,学生在课前通读下节课所学内容,整理与课本相关的知识,自己在上课前就解决部分教材和教学要求中的基础性问题,然后把有疑问的部分都做好标记,留在课堂上向同学或向老师提问。
预习导学的设计过程,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具体的问题入手,注重新旧日知识的联系,要具有引导性、启发性、可操作性,体现导学的目的。还要能体现学科特点,难度要适当,量要适中。
这部分是针对文本的重点及难点来设计的,在设计时要配合一些学习方法,课堂学习研讨应以分析和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为立足点。通过检查预习功课,来了解学生课前准备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把握每一课的重点,着重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借助课堂问题的变化和深入,提给供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究、交流,引导学生合理寻找解决问题的途新径,总结学习中的经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从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精选、精讲、精练。学生通过前两部分的学习,还需要具有一定的迁移能力。立足于课内、课外相结合,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知识的迁移训练,重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后拓展延伸包括提供一些综合性和实践性的思考题,供学生课后拓展探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需要提供给学生本节课学习内容有关的辅助资料和信息资源,使课内学习自然延伸到课外,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学生还可以写上学后记,总结本课学习的规律和方法。所以,由此可见,作为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不是课堂的掌控者,而是一名引导者,通过一步步流程的合理设计,让学生们学会学习的方法,学会去思考,也因此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这样能保证每人都是为了出色地完成工作,而这样的学习是主动的、积极的,富有个性的。学生也会激情演绎属于自己的生命空间,没有拘束,学生敢想、敢说、敢写,真正懂得学习。
课堂上,我们要放慢课堂节奏,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大胆展示,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我们老师不要先入为主,要善于把问题还给学生,逼学生解决,作为老师,一定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机会,适时的疏、导、引、启,善于、乐于做一个课堂上的“笨”老师,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讲解的优势:首先,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考虑问题的角度与大部分学生同频,接学生底气,其他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其次同伴的影响较强,学生讲解的激励、影响效应远远大于老师,如果学生讲,其他同学就会想,人家能学会,我也能,反之老师讲了,学生就会认为你是老师,就该会,我们不会也理所当然,达不到学生的影响,所以学生讲解的效果远远大于这道题本身的价值。
总之:我们一定要解放思想,相信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一切出发与学生的学,一切致力于学生的学,一切落实与学生的学。
做学习的主人——利用课堂,智趣课堂
黄凤玲
近年来学生在校的时间越来越长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质量并没有因为在学校的时间长了而有所提升,反而出现厌学和逃学的学生越来越多,每天校门口必会上演家长拉着哭哭啼啼的孩子送入校园,即使孩子心态平和的进入学校,课堂中也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学习,从而学习效率底下。如何改变育人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提高课堂效率,做学习的主人,如何通过多样化的活动组织课堂四十分钟,让学生在积极向上的课堂文化中得到提高,我将从以下方式谈谈我如何让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利用课堂四十分钟。
一、 智趣式学习。
我们授课的形式可以多样,如果老师一直在前面滔滔不绝,一直在讲的时候,其实学生的参与度是非常低的。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会有各种各样的行为在开小差,所以我们可以在课堂中增加一些积极性的评比机制,比如竞赛、小组PK、男女生PK、师生问答、男生读女生读、齐读闭眼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结合学科的特点,在课间我们开启了学科类游戏,比如“拼读挑战、背诵达人、脑筋急转弯”等。以一年级第一学期为例,学生刚接触拼音,如何让拼音学习变得有趣和生活化呢?我把拼音学习设置成挑战赛,如拼读挑战,我把声母打乱顺序,如果同学们20秒准确读完,就能获得老师的3个小红花;30秒准确读完,就能获得老师的2个小红花;40秒准确读完,就能获得老师的1个小红花。这样的挑战赛,点燃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自我展示、相互竞争中提高了学习的能力。还可以通过加分、团队引领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中活跃起来,参与起来,而不是一直听教师在讲。
二、探究实践式学习。
把大脑交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让学生去观察去总结去分享;把眼睛交给学生,让学生去观察;把嘴巴还给学生让学生去分享去表达;把双手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当中真正的用手实际的操作、演示,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做到手眼脑动起来,参与进来,更好的接受文化知识。例如在学习六年级数学《大树有多高》时,老师讲再多都不如带学生到操场中,给他们一把尺子、一支笔、一张纸由他们自己亲自完成这一课。
三、专题项目式学习。
课前提前以项目式的形式布置好课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课前学生组成学习小组积极参与文本内容的研讨,利用网络查阅资料,完成课堂结构的粗搭建,课堂针对具体问题大胆发言、踊跃展示,充分提升了语言运用的能力,同时也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课堂上还可以通过实验的设计、实施;图像绘制,合作交流、展示点评,拓展学生们的逻辑思维,真正实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基础教育的地位显著提高,应把课堂还给学生,如果我们放开,让学生自己去学,其实学习是学生的天性,每一个孩子都是想学习到知识的,我们要顺应这种学生的天性,转变思想,把学生作为主体,这样的教育就会发生变化,这样校门口就会出现高高兴兴上学,快快乐乐回家的景象了。
构建理想课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李明玉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突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就必须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观念,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真正做到“授之以渔”,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起点。学生如果能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情况,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将关键的、学生想象起来有难度的地方进行还原模拟演示,降低学生理解问题的坡度从而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内驱力的激发,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习惯成自然,习惯决定一切,有良好的习惯是学习必备的条件。因为学习数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而数学自主学习的习惯要慢慢来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每一个人的知识层面不同,各自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同,我们对他们的学习中的要求也应该不同。对学生的要求要从实际出发慢慢培养,使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教师也要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专门的时间和教学环节,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得以真正实施。教师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全程监控,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地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这样,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表现对学生作出恰当的评价。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主体性贯穿于自主学习的始终,它也是自主学习的前提,所以教师应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多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学习活动中,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只有自己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即使是不正确的,教师也应该挖掘学生错误中的合理成分,进而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以及增强他们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注重学法指导
提供给学生学数学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时应从学生的数学基础起点和认知能力出发,把握备课内容和作业难易程度,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让学生通过预习、质疑、合作交流、主动订正、举一反三等具体活动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的预习,贵在独立性、自觉性,是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知识的重要一环。预习时可设置“导学提纲”以设计一系列问题的形式。教师要创设条件,善于设疑,灵活、准确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五、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合作学习不仅能培养互相团结协作的精神,而且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更重要的是使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根据学生自己的意愿,按照学习成绩好、中、差情况,组建合作小组。然后根据学生具体的能力等因素进行适当的调整。以4-6人为一组。在小组合作的操作过程中,为每位学生分工明确,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中。合作学习的开展,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了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在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实际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充分发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未来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必须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自主学习中真正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让生活走进课堂 把课堂还给学生
——基于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究
李太详
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情境源于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创设情境,应建立语文学习、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之间的关联,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等相关经验,引导学生在多样的日常生活场景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把生活关联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的:
(一)语文学习回归生活,建构生活化学习场景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中指出,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缺乏生活教育的情况下,那么就失去了活力。因此,教师把生活场景作为“活教材”,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语言的魅力,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时候,能更好的走进现实生活维度,提升语文学习效果。教师在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况下,能够合理整合现实生活中的学习资源,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丰富资源,进而拓宽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如在学习四上《金色的草地》一课,布置学生学习实践活动:在田野、公园观察蒲公英的形态、生长特点。体会主人公在草地嬉戏玩闹的喜悦心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在学习杜甫诗歌《绝句》时候,要求学生观察燕子、鸳鸯的外貌、了解习性,去田野寻找春天的气息,感受春日的美好。学习《爬山虎的脚》一文则要求学生对照所学,观察爬山虎的脚,并且留意其他藤蔓类植物。如此,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化学习场景,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是主动的思考者、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二)拓宽语文教学资源,整合生活化教学资源
统编版语文教材编排了综合性探究学习,把课堂从书本教学引向社会实践。教师教学的时候要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整合生活化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提升学生的创新和想象能力。同时,教师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平台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习资源,整合多种媒介的学习内容。可以为学生提供多层面、多角度的阅读、表达和交流的机会。
比如,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学生展现出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生活场景构建的过程中,丰富自身的语文素养。如教师在教授《神州谣》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学生补充展现出浪淘风簸的黄河壶口瀑布、壁立千仞的华山西峰、奇松怪石的黄山、风景秀丽的九寨沟,学生沉浸其中,身临其境,现场创编童谣:黄河奔,华山险,黄山奇,九寨秀……由此形成了强烈的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之情。
(三)激发学生思维能力,走进生活化语文实践
生活是一部读不完的教材,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领略语文学习的精髓,拥有真实良好的学习体验之下,加强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让学生更好的领略人生的意义。
比如,教师在实施统编语文六下“民风民俗”单元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走进生活,回味家乡的春节情景。学生在欢度春节时,认真观察和记录,相互交流彼此家乡春节的风俗异同,较好的理解何谓“千里不通风,百里不同俗”。让学生在丰富的语文学习活动中,跟随生活实践脚步,更好的领略语文学习的精髓。教师进一步提出探究问题:造成家乡风俗不同的原因有什么?使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既掌握了学科知识,也感悟了生活的意义。如此,让学生思维能力得以发展,为学生提供感悟生活的机会,在生活化学习空间中,真正的促进学生自我成长。
综上,要想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不变革新教育理念,运用科学有效的教育策略,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关联生活。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思考者、探索者和发现者,才能帮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感受语文的工具美和人文美,从而进一步提升语文课堂生命质量。
让学生成为小学数学课堂的真正主人
李响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这不仅关乎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效果,更影响着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未来的学习态度。
传统的数学课堂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模式虽然能传授知识,但却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首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师应认识到学生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无限潜力的个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促进者,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和机会。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一内容时,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周长的计算公式,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用尺子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长,然后让他们通过观察和思考,自主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有的学生通过将四条边相加来计算周长,有的学生则发现了长方形周长可以用长加宽的和乘以 2 来计算,正方形周长可以用边长乘以 4 来计算。通过这样的自主探索,学生们不仅深刻理解了周长的概念,还掌握了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他们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也是让学生成为主人的关键之一。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能让学生感到安全和自由,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教师可以通过鼓励、表扬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勇于提出问题、探索答案。同时,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一次“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我提出了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校要组织春游,需要购买一些食品,已知每个面包 3 元,每瓶饮料 5 元,我们班有 40 人,每人至少需要一个面包和一瓶饮料,那么最少需要花费多少钱?”学生们立刻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购买方案,有的学生则对方案进行了优化。在这个过程中,我积极鼓励学生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尊重他们的想法,让他们在自由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最终,学生们不仅找到了最优的解决方案,还学会了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也需要围绕学生展开。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设计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教学活动。比如,在学习“乘法运算”时,我设计了一个“乘法大冒险”的游戏活动,让学生们通过游戏来巩固乘法知识。在游戏中,学生们需要根据题目要求进行乘法运算,答对的可以前进,答错的则要后退。这个游戏不仅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乘法,还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或任务,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然后再进行小组或全班交流分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还能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教师要适时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但不要过多地干预学生的思考过程,要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成长。
此外,评价方式也需要进行改革。传统的以成绩为唯一标准的评价方式往往会让学生感到压力和焦虑,不利于他们的发展。我们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参与度、合作能力等方面。通过正面评价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进步得到认可,从而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动力。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小学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快乐学习、自主成长的乐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的世界里绽放光彩,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
总之,实现让学生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主人这一目标,需要教师从观念、氛围、教学设计、评价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以上实例只是众多教学实践中的一部分,在实际教学中,还有许多类似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的重要性和价值。
从孩子的立场理解教育的真谛
梁潇睿
在教育的世界里,我时常站在讲台上,以一位引导者的身份,与孩子们一同探索知识的海洋。然而,在深入的教学实践中,我不禁思考:“假如我是孩子,我会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假如这是我自己的孩子,我又希望他如何成长?”这两个问题如同两面镜子,映照出我对教育的深层理解。
当我站在讲台上教授《小英雄雨来》这一课时,我注意到一个同学的眼神中透露出对雨来勇敢和智慧的敬佩。那一刻,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对于英雄人物的向往和模仿。如果我是孩子,我会希望我的老师能够带我走进那个时代,让我感受到那种勇敢和智慧的魅力。于是我开始尝试用更加生动的方式去讲述,让历史不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而是变成一幅幅画面,一个个触手可及的故事,让孩子们身临其境,感受那些勇气、智慧与正义的力量。
在我的设想中,教室变成了一片抗战时期的一个小村庄。每个孩子都仿佛变成了故事中的角色,他们的眼睛里闪烁着对抗日小英雄的好奇和敬仰。我们在模拟的情景中探讨,如果自己是雨来,会怎样机智地保护村民,对抗鬼子。有的孩子说要用暗号通知游击队员,有的孩子建议用地形优势进行伏击,还有的孩子思考着怎样更有效地传递情报。这些充满创意的想法,正是孩子们想象力和爱国情感的火花在闪耀。而这样的教学时刻,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它还是思想交流的舞台,是孩子们自我发现和成长的过程。
假如这是我的孩子,我更希望他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在这里,他可以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哪怕它们多么天马行空;在这里,他能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不同的声音,哪怕是与自己相左的观点。教育不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品质的培养,是独立思考能力的塑造。
面对课本上的古诗,我曾担心孩子们是否能真正领略其韵味。直到小华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地背诵古诗时,我才意识到,每个孩子都是情感丰富的个体,他们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去感知诗意。小华的眼中有着对月光的向往,对家乡的思念。他的朗诵不仅打动了我,也触动了全班同学的心弦。那一刻,我看到了教育的美好——它不在于填鸭式的灌输,而在于唤醒内心的共鸣。
如果我是孩子,我也希望能够被这样对待,不是因为成绩好坏而受到表扬或批评,而是因为我努力的程度,我独特的见解。假如这是我的孩子,我会告诉他,不要害怕犯错,每一个错误都是成长的机会。因为在教育的过程中,保护孩子的求知欲比任何分数都要重要。
在这条路上,我也会不断地学习、反思、进步,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引路人,为孩子们点亮前行的灯塔。在这个过程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成长,一起感悟生活的美好,体验学习的乐趣。这便是我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幸福。
让学生动起来 让课堂活起来
刘云艳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只有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课堂效率才能好起来。我们的传统教育模式是老师教学生学,这样的课堂既枯燥又沉闷,孩子们学习很被动。那么怎样打破这种传统教育模式让语文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在这里浅谈一下我的教学感悟。
一、让学生“演”起来。不管是几年级的孩子,爱玩、爱动、爱表演都是孩子的天性,更何况是小学阶段的孩子,更是这个特点。在教学《动物王国开大会》这一课的时候,我让孩子们扮演故事里的角色,其他同学读旁白,一下子孩子们热情高涨,不管是在台上演的,还是台下读的都是激情饱满。在教学《荷叶圆圆》这一课的时候,有几个动词用法很准确,为了更好的体会这些词语,我有意识地把“躺、立、蹲、游”这些动词,让学生用动作表演出来。在课堂上,孩子们用动作模仿了这些动词以后,就能深刻的感知到:小水珠舒服地躺在荷叶上;小蜻蜓亭亭玉立地站在荷叶上;小青蛙呱呱叫着,蹲在荷叶上;小鱼儿自由自在地在荷叶下游泳。这个时候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效果明显。以至于在课后,同学们也不停地把课上的学的动作表演来表演去。
二、让学生“比”起来。在教学古诗时,我会设置“十分钟记忆大赛”,比一比哪个孩子的速度最快?背的快的孩子或是奖励加分,或是一次全班的齐声赞叹,或是同学的掌声,这些都能带动活跃的课堂气氛,并给孩子带来成功的喜悦。在教学写字方面,我会设置“小小书法家”的评比活动,每天课堂作业都会评出十位“最棒的小书法家”和五位“书法进步之星”,以此鼓励孩子们认真写字的热情,一个学期下来,全班的字都有了“质”的飞跃。
三、让学生“玩”起来。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玩中学、学中玩”教育理论,旨在积极引导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将“玩”和"学”结合起来,通过“玩”来激发他们求知的动力、培养习得的知识、提高动手协作的能力,使他们在“玩”的过程中自由、快乐地学习和探索。识字教学是枯燥乏味的,为了能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让语文课堂活跃起来,在识字环节教学时,我设置了“开火车、小蜜蜂大喇叭、摘苹果、看谁火眼金睛等”游戏方式,读得好、认得快的孩子有奖励,读不好的孩子,全班会用“丢炸弹”的游戏方式进行惩罚。
总之,只有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才能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学习语文,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并取得最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
谢婷婷
在我身边,有一片无边的绿野和满天的星斗,这是我童年的模样,纯真而澄澈。每当夜幕降临,我会躺在后院的草地上,数着天空中闪烁的星星,幻想自己能飞得足够高,足够远,触碰那遥远的光点。
假如我是孩子,我会将每一天都当作新奇的冒险。清晨,我会追逐院子里忙碌的蜜蜂,探索它们如何采集花蜜;午后,我会在书堆中找到一本关于海盗的书,让想象的帆船驶向未知的海域;傍晚,我会与邻居的小伙伴一起,在蓝色的小溪边捉迷藏,直到天色渐暗,直到母亲的呼唤声穿过树梢。
假如是我的孩子,我希望他们拥有这样的童年。我会教他们认识每一片叶子的名字,听每一种鸟儿的歌声。我们会一起在雨后的泥土中留下足迹,一起在秋天的风中放飞风筝。我想让他们知道,世界是广阔的,他们的梦想无须设限。
当我再次成为孩子,我将不再有畏惧。高处的悬崖、深暗的森林,在我勇敢的心中,它们只是通向成长的道路。我会教我的孩子,面对困难时,要勇敢地站立,微笑地面对。因为每一次跌倒,都是学习如何更好地站立的机会。
我们会一起学习,不仅是课本上的知识,更是生活中的智慧。我会让他们了解,真正的学问不仅在于书本,更在于理解人心,懂得感恩。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学会在给予与接受之间找到平衡。
而晚上,我们会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听我讲述那些古老的故事和传说,让他们懂得,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有其深意和教育。在这些故事中,他们会学到勇敢、正直、智慧与仁爱。
假如我是孩子,我会珍惜每一次微笑与泪水,因为这是成长的标记。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会用全力以赴的爱,为他们铺设一条光明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他们可以自由地探索,自由地梦想,自由地成长。
于是,不管是假如我是孩子,还是假如是我的孩子,我都希望这个世界,对于每一个童年,都充满了宽容和希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爱与被爱中,发现生活的美好,成长的意义。
这样的童年,这样的希望,是我作为一个成人,作为一个教育者,最珍视的赠礼。这份赠礼,不仅是给予孩子们无尽的快乐和自由,更是给予他们学习和成长的力量。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中,教育不应只是填鸭式的知识传授,而应是培养孩子们的好奇心、创造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们的孩子们,未来的路在他们的脚下延展。每一个选择、每一次决定,都可能开启新的旅程。做为教育者的我们,责无旁贷地要引导他们观察世界,理解世界,最终,以自己的方式和力量,去改变世界。
教育的真谛,在于激发那颗探索未知的心,这颗心,不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泯灭。无论是作为孩子,还是孩子的家长或老师,都应致力于保护和培育这颗心。从幼小的脚步声到成年的坚定步伐,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无限可能。
假如我是孩子,我将无畏地追寻我的梦想,用无限的想象和创造去绘制生命的画卷。假如是我的孩子,我将是他们坚强的后盾,支持他们在每一次尝试中不断学习和成长。
在这个假设的游戏中,无论是作为孩子的我,还是孩子们的我,我都深知,每一代人都有责任把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通过教育,我们可以培养出更多具有责任感、同情心和智慧的未来公民。这不仅是对孩子的承诺,也是对未来的承诺。
让我们一起在教育的旅途上,手牵手,心连心,共同创造一个充满爱、充满希望的明天。这就是我作为教育者的信念,也是我对每一个孩子的期待和祝福。
浅谈把课堂还给学生
徐圆梦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这就告诉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不断革新,人们开始思考如何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这样的教学反思,使教育不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与学生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以下是我对把课堂还给学生的一些浅显的见解。
首先,将课堂还给学生意味着将更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是被动接受者。而现在的教育趋势是要打破这种单向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开展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其次,将课堂还给学生也意味着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开展个性化的学习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第三,将课堂还给学生也需要倡导合作与分享的精神。在当今社会,合作与分享已经成为重要的素养和技能。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团队项目等活动,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知识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可以从他人身上学到更多知识,还能培养出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
最后,将课堂还给学生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扮演更多的引导和促进者的角色。教师不再是单地传授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创新,让学生在探索中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思维导图、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引领他们不断进步和成长。
综上所述,将课堂还给学生意味着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不仅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扮演更多的引导和促进者的角色,还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迎来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改革,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美术课堂的主人
张铃涓
随着2022版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它带给我们这样一个新的理念——那就是新的学习观,具体地说是学习方式的变革。“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学生从课堂上能学到怎样获取知识的方法,而不是单纯的学习知识。新课改两年多来,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理念指导着我的美术教学。
就像宿迁市提倡的三学课堂一样,自主学习教学法就需要在美术教学中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即从被动接受的传统学习方式转变为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越来越多的老师倡导着自主性学习不是学习教师规定的任务,也不需要老师的监视。自主学习的前提是学生必须对学习内容有浓厚的兴趣、感到好奇、感到充满挑战性。看!苏教版美术教材在编排上下足了工夫精美的图片、妙趣横生的顺口溜、新奇的内容,都能帮助创设良好的艺术情境,吸引学生投入到自主学习中去。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作为教师要有正确的角色定位,教师的作用重在组织、指导、适时参与,切不可代庖。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使参与面更宽、参与的程度更高。
而在美术教学中,我认为第一要引导学生克服惰性,在绘画中表现自主性。在美术教学中我发现,常常在绘画中也存在着惰性。比如很多学生过于胆却,在老师做完范画后,仍不敢动笔画画;反复画概念化的简笔画形象;潦草几笔就完成,毫无耐心,画面空洞没有内容……学生有了这样的惰性,美术课堂上还能做自己嘛?因此,克服学生绘画中的惰性,显得尤其重要。然而,造成学生在绘画中产生惰性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老师的范画,学生临摹过多;以成人的喜好,提供标准范例等等。
然而在教学中,总会看到学生很多“程式化”的作品小草永远是三条短线交叉成的一个锥形;房子永远是一个三角或梯形加上一个长方形;太阳总是一个圆,外加一些小点表示光芒;树也总是一个摸板里刻出来的……回想自己小时候也总是这样去表现东西的。殊不知,正是这些“成人符号”渐渐养成了儿童绘画上的惰性心理。想让学生再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形象,他们就不敢画,也画不出来了。我们要让学生做自己,画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因此,作为美术教师,我们一定要首先转变自己的教育观,摆正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即建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型教育观,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把学生作为有能动性、有个性、有潜力的个体来看待。
而第二点则是要求老师学会赏识,在评价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我看来,美术课程是最尊重学生个性的课程之一,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老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
纵观所有学科来说,评价是一节课中一种很好的反馈信息、及时提高自己的方式。传统的美术课堂中的评价都是由教师一个人说了算,在此过程中,学生没有发言权。好在哪,不好在哪,学生自己根本得不到反馈,谈何日后的改正和提高?因此,在我的课程,我更多提出的是自评和互相评价,一方面让给学生敢说,敢于说出自己的喜好,另一方面,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也是对于本节课程内容的总结与巩固。因此,在进行新的评价模式中,学生是主体,需要让学生多说大胆说,而教师就要有民主的思想,不能惟我独尊,从而削弱评价的科学性和积极性。教师时时处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体现尊重和爱护。
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为了基础教育灿烂的明天,为了教育培养的人才能适应明天的发展,我们都应该潜心探索,大胆实践。解放课堂、解放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以学为乐,把课堂还给学生
赵利
“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打破陈旧的观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要求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自主,变得快乐,学习自然会高效! 在课堂改革的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他们控制着课堂,通过亲自全身心去汲取和探讨发现的问题,而且这种学习是自愿的,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让“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贯穿我们的教学?
一、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是高效教学前提。
新课标提出来:“要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是高效教学的关键,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引导学生对文本自主感悟的过程。语文课堂教学上,在学生为主体的高效教学过程,要给予学生“问”的权利,提供“读”的时间,创造“讲”的机会。在每个教学环节上,都应把学生的自主实践放在重要位置,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享受到自主探索的快乐。但是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将课堂还给学生,并不代表放任自流,听之任之,教师还应发挥引导作用,学生的探究要引导,学生的错误要也应该纠正,学生确实难以理解的问题,还需要耐心地进行讲解,把学生自主学习和有意义的学习结合起来,实现有效的教学。
二、精心的设计是高效教学的基础
教师都希望用最好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希望通过最好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书中提到运用逆向教学设计来进行教学。逆向教学设计是通过确定预期结果为开端的,也就是先根据学情设计可操作、可测量的学习目标,继而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也就是设计学习活动。这种教学设计最大的特点就是课堂评价如影相随在学习目标、课堂问题、课堂活动之中,体现了教学评一体化。
三、和谐的教学环境是高效教学的催化剂
化学教学中良好的气氛应当是民主、和谐、充满喜悦的,它是创设高效化学课堂的前提。教师用自己的情绪、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让他们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中来,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追求高效学习的道路上,我们也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不断优化我们的教学,将统一要求的设计改变为多方式的精彩的设计,笑对每一个学生,从而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进行有效的学习,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达到以学为乐的境界,让每一次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活动真正成为“生命的活动”。
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
朱爽爽
教育部原基础教育司司长王文湛曾这样告诫社会各界教育工作者,要时刻牢记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而这两句话也是本次反思的主题之一。在没有成为妈妈之前,我一直觉得我就是把我的学生当做我的孩子,但当我真正成为一名母亲,我才发现,对于我的学生而言,“母亲”的包容和柔软,他们感受到的极少。
假如我是孩子
作为一名教师,很少有人不爱自己的学生。但是,在教育中,尽管有时我们为他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可他们并不领情,甚至常常事与愿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并没有把他当作一个平等的人来对待,我们并没有真正地走入他们的内心。每当这个时候,我们不妨静下心来思考:假如我是孩子,我希望老师怎么做?
回想自己身为学生的时候,我希望我的老师是温柔的、和善的,因为这样,我才敢亲近他;我希望我的老师是公平的、公正的,因为这样,我才敢相信他;我希望我的老师能看到我的努力,肯定我、鼓励我,因为这样,我才会依赖他。而我自己呢?我希望我的小学生活回忆起来是快乐的、值得留恋的、有意义的。对比过去和现在,才知道自己的教育之路在琐碎的杂事消磨下,已经渐行渐远,而今天的思考,也让我重新找到了出发点。
假如是我的孩子
成为了一名母亲,我才知道母亲会多爱自己的孩子。我希望她健康快乐,希望她眼里有光,心中有爱,希望她未来不被生活所迫,能够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看着班级内一张张青涩懵懂的脸庞,我深刻体会到到自己的责任之重。尽管班级内孩子们的成绩不尽如人意,但我并没有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作为家长的角度出发,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是被老师放弃的那一个。但是,时间的紧迫,基础的薄弱,都在告诉我,这些孩子是没有机会了的。但小学的结束并不是人生的结束呀!不能让孩子,在小学阶段就给自己的未来判“死刑”,所以,我抓住一切机会,帮助孩子重拾学习的兴趣,鼓励孩子挖掘兴趣、特长,帮助孩子树立自信。也许,现在的他们,平平无奇,但未来很远,值得期待。
当母亲也好,做老师也罢,把爱给到,把情熬浓,让孩子真正的成长,我们的生活、工作也会如花儿一般绚烂,阳光一般温暖。
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学生参与,让学生主导课堂
黄娜
在小学三年级的教学中,如何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学生参与,让学生主导课堂呢?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但又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我认为创造性的教学方法是实现学生主导课堂的关键。在三年级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比如,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模拟情景,体验和理解知识。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其次,我认为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助手。在课堂上,我们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探究和学习。例如,在教授小学数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或项目,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或解决方案。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因此,我们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实践中获得知识和经验。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去探究和解决问题。比如,在学习语文的课程中,我们可以提出一些有关文学作品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分析,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可以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学生主导课堂的实现还需要与家长和社会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教师可以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和联系,及时分享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绩,共同探讨学生的成长路径和发展方向。同时,我们还可以积极利用社会资源,邀请专家学者或行业人士来校开展讲座或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拓展他们的视野和思维。
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学生参与,我们可以让学生主导课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促进他们全面发展。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培养出有创造力、有担当、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和实践,不断完善教育教学工作,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卷尾语:
愿每个小朋友都能
在最长的白昼里
邂逅更多炙热的梦想
愿每个大朋友都能
用一年最饱和的光
迎接热烈生活中最美的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