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习近平总书记说:“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劳动是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热爱劳动,才能热爱生活,更能感受生活的幸福。
——题记
为落实新时代“五育”融合实践下的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眉县第三小学于4月4日-6日开展了一次特殊而有意义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美好“食”光,劳动分享。五年级全体孩子通过与家长一起制作中华民族传统美食—“饺子”,将劳动实践和传统文化巧妙结合,让学生们在制作、品尝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体会劳动带来的快乐。
「识 · 历史」
饺子的由来
相传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后辞官回乡。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他看见南洋的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冻伤,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张仲景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便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口大锅,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
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从此乡里人与后人就模仿制作,称之为“饺耳”或“饺子”,也有一些地方称“扁食”或“烫面饺”。
以后渐渐形成习俗,逢年过节没有饺子吃是万万不行的。1400多年的历史让饺子在老百姓心目中扎下了根。饺子渐渐成为中国饮食的代言词。
「记 · 传承」
饺子是中国传统食物,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中华民族的传承。这次的劳动实践课让孩子们跟家长一起学习包饺子。
学习包饺子,同学们个个热情高涨。和面、调馅、擀皮,跟家长认真学习包饺子的动作,从一开始的生涩到后面慢慢地越来越熟练,一张张圆圆的饺子皮被同学们的小手注入了“魔法”,转眼间就变成了一个个美味的饺子。
韭菜馅—即久财之意故为久财饺
久:即时间长、久远,谓之久财。是祈福长久的物质财富;更是对天长地久的祈福,但愿人长久——健康、和睦、快乐、幸福。
活动中孩子们受益匪浅,体验了家人劳动的辛苦,提高了动手能力,培养了爱家人的情感,学会了感恩,还感受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乐趣,同时也体会到一口鲜香的美味是怎样的来之不易。
热乎的饺子,温暖的心。看着一盘盘别出心裁但都裹满爱意的饺子,品尝自己包的饺子,是多么幸福!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果然有一种不同寻常的滋味。
家长们认真教,孩子们认真学,可别小看这些孩子,一学就会!包的饺子很饱满,真象银光闪闪的银元!
小小饺子,大有乾坤,包着人们对生活幸福平安、团圆喜乐的美好祝愿,象征着美好与收获。同学们在劳动中展示了风采、享受了快乐、收获了成长!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劳动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课”。劳动教育已走进每一位学子的生活,从校内到校外,在劳动中同学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体会劳动的快乐与不易。本次活动加深了学生们对劳动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买解,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们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情操,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的课堂,走进劳动的现场,在劳动中展示风采、享受快乐、收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