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情景剧在心理健康课堂的实践总结
——以“伤心”情绪管理主题为例
海南白驹学校 王 蕾
摘要:心理情景剧是打开学生心门的一把钥匙,形式新颖、贴近生活、体验感强的特点使得心理情景剧在校园中很受欢迎。心理情景剧能够利用小学生的情绪发展特点,利用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本文以《你好,伤心》心理课堂为例,详细阐述心理情景剧在情绪管理课堂的应用,包括:课前的剧本编写,课堂使用,课后反思。力求将心理情景剧在以情绪管理为主题的心理课堂中,使用出更好的效果,进而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关键字:情绪管理;心理情景剧;小学
一、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是个体对情绪进行控制和调节的过程,不仅只是自身的情绪,还有对他人的情绪或者周围的情境,具体而言是指对自身情绪或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情绪管理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对自我情绪认知、监控和驱动的能力以及对周围情境的识别与适度反应的能力。
情绪管理是一个主动调节和改变情绪的过程。情绪管理不仅要求学生能用合适的方式表达情绪,更要求学生对现实情境有合理的情绪反应。
在生活中,相对于开心、高兴等积极情绪人们对伤心、害怕等消极情绪更难接受。在课堂上学生也更喜欢开心的情绪,不喜欢、隐藏、拒绝接受自己难过的感受。学生往往不认可悲伤、生气、害怕这几类的情绪,甚至因为产生这些情绪而自责。这显然是不利学生的情绪管理的。
有研究者基于对学生是否在小学阶段参与过情绪管理的心理课程及学习时长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参与情绪管理课程的学生其情绪管理能力显著高于未参与课程的学生,学习时间越长,其情绪管理能力越高[1]。
二、心理情景剧
莫雷诺提出心理剧,将心理事件通过戏剧进行展示,帮助参与者自我发现和表达。心理情景剧是基于心理剧有关理论和技术的一种发展性的心理辅导方式,是一种将情境和角色扮演结合起来的心理教育形式。
通过模拟真实生活中的情境,扮演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情感和行为,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体验,并学会如何处理和管理情感,帮助学生在情感管理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扮演剧中人物感受其想法和情绪,还可通过旁观视角通过思考获得启示。形式新颖、贴近生活、体验感强的特点使得心理情景剧在校园中很受欢迎。
心理情景剧的优势在于能够为学生提供心理困惑解决的具体机会和现实环境。让学生在直观感受和体验的过程中学会自我身心调适,化解成长中的心理问题。此外,校园心理剧作为一种媒介和资源,能够较好地融入课堂教学活动、班级管理以及校园文化生活中,发挥持久而深远的心理育人作用[2]。
三、在以情绪为主题的心理课堂上融入心理情景剧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活动的目的是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采用校园心理情景剧的方式,可以将心理健康知识融入戏剧表演中,直观形象,演出者将心理问题的形成、发展和应对的过程完整地展示给观众,观众可以“以剧为镜”发现自己生活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细节,从而避免同样的问题在自己的身上重现[3]。
中小学生情绪发展具有冲动性,情绪表现比较外露,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情绪情感逐渐丰富而热烈,情绪和情感体验的深刻性和稳定性不断发展。心理情景剧能够利用中小学生这一情绪发展的特点,利用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改变学生的情绪认知[4]。
(一)剧本准备
以“伤心”情绪主题为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达到更好地效果,从心理情景剧剧本书写前就可思考,学生不愿接受伤心的原因是什么,怎样的表达才是合理的,要让学生看到什么,要在课堂上谈什么。结合平时与学生交流的想法与年龄特点,编写出心理情景剧剧本《雨过天晴》,剧本主人公蓝蓝在生活中隐藏自己“伤心”的感受,随着序幕拉开,原来是蓝蓝的父母不接受蓝蓝表达伤心的方式,导致蓝蓝认为伤心是错的,所以拒绝伤心、隐藏伤心。转学生橘子的出现,让蓝蓝知道伤心是正常的情绪,就像快乐生气一样。伤心的情绪如同乌云,不表达便会越来越大,接受和表达才会让我们更加舒服。如同橘子的台词“不开心,只要不伤害别人,下雨可以,刮风也可以……”
与学生共读剧本、调整剧本,共同谈论在剧本中的共鸣与感受。为达到更好地演出效果,可以在剧本中备注角色的简介、角色动作、表情等。
(二)课堂使用
课堂上可以使用两种方式将心理情景剧呈现在课堂中:一种是学生当堂扮演剧中人物呈现剧情;一种是挑选出小演员,经过组织排练,录制好视频,在课堂上播放。两种都各有优缺点,当堂展示更直观、体验感更强;视频播放,更利于把握课堂时间。
以《你好,伤心》这节课为例,谈一谈在伤心情绪主题心理课堂如何使用心理情景剧。
结合情绪情感发展特点及情绪管理是对情绪的理解、标注、表达、调节。拟定课堂辅导目标为知道伤心是人类的正常情绪,是可以被允许、被表达;能够识别和标注悲伤情绪并能了解合理表达伤心的方法。
以猜谜语的活动引出伤心这个词,引出本节课主题“伤心”。介绍剧本主人公“蓝蓝”,蓝蓝的同学说蓝蓝有伤心保护器,感受不到伤心,一起看一看吧。播放或展示情景剧《雨过天晴》一二幕:蓝蓝的同学谈论蓝蓝好像感受不到悲伤,蓝蓝面对受伤和父母责怪没有反应的画面。如果是当堂展示,要注意课堂氛围及小演员的状态。如果笑场,效果会大打折扣,可以提前与学生做好课堂约定。观看结束后,引导学生思考蓝蓝真的有悲伤保护器吗?感受不到悲伤吗?为什么呢?学生分享可总结为伤心是人类的自然情绪之一,蓝蓝有伤心的情绪,只是拒绝表达。
播放或展示情景剧《雨过天晴》第三幕:蓝蓝的父母一开始允许蓝蓝表达伤心,后面伤心被父母拒绝了。这一幕不管在彩排还是当场展示,都要引导学生看到,蓝蓝父母的不允许表达不代表对蓝蓝冷漠,是一个逐渐拒绝的过程。这对扮演蓝蓝父母的小演员是一个挑战。可以给学生一些讨论时间。可以通过桌椅的摆放、呈现符合剧情的画面,增加沉浸感。后可针对这一幕共同讨论:蓝蓝为什么没有悲伤?是因为蓝蓝的悲伤没有被父母允许。她也形成了这样的习惯。可以思考如果伤心被拒绝的时间久了,不出现伤心的情绪,可能会产生的影响。引导学生想到伤心的作用,所有的情绪都是送信人,告诉我们的需求是什么。悲伤是一种超能力!伤心表明了什么对于我们是重要的。偶尔的悲伤会让我们在事后为自己现在拥有的东西感到格外高兴。伤心教会我们与挫折打交道,因为它会在背后给你助力。
使用心理情景剧为载体,以他人为例,透过蓝蓝看到自己。这时可以尝试绘制出蓝蓝的伤心样子。通过课堂问题,将伤心具体化。识别并标注悲伤。绘制结束后可以让学生参考学案纸上的“萨提亚情绪词汇”选择自己认为最符合的情绪词写在画作下方。
接受情绪的出现,感受情绪,是表达情绪的第一步。剧情发生转折,播放或展示情景剧《雨过天晴》四、五幕,转学生橘子的出现,让蓝蓝发生了变化,知道伤心是可以被允许被表达的。随后橘子转学离开。心理情景剧中橘子与蓝蓝的对话很关键,可以配合对话的进展出示一些画面与音效。表达才会放晴,联系橘子的台词,引导学生思考表达伤心的方法,并用三分钟时间把自己想到的方法写或画在“蓝蓝伤心的样子”周围。最后要联系到学生自身,在自己下一次伤心出现时,自己的做法。面对伤心,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应对方法。只要是对自己调整情绪有益的方法,就可以用,但有一个“三不”原则:一不伤害自己;二不伤害他人;三不破坏公物,合理表达,切勿肆意发泄[5]。
每个人都会有伤心难过的时候。当我们感到伤心难过时,不要害怕,我们在感受伤心时,它也在拥抱我们。
(三)课后反思
不得不肯定心理情景剧是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不管是当堂表演的方式还是通过视频播放心理剧的方式。学生对此都很有兴趣,这样的课堂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引导,课堂的效果是很不错的。但对心理情景剧使用用于小学课堂还是有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如:小学中低段的学生要编写整个剧本是有难度的,可以就着主题与学生讨论,结合学生的处境,想法由教师编写剧本;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部分创写中,就本节课来说,可以让学生往下写,橘子离开后,蓝蓝后面可能会怎样面对伤心。在表演技术、拍摄技术上,允许学生对剧本表演处理有自己的看法,也许会在课堂上碰出一些精彩的火花;拍摄时使用脚本或许会有更好地效果,学生观看时更容易看到演员的表情,动作。
课堂立足整体,关注个体。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个别学生的情绪状态和情绪反应。如果课堂上没有时间处理,可以单独与学生进行课后的个体心理辅导。
参考文献:
[1]马静,王美璇,尹兆梦.小学中年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19):7-11.
[2]陈振亚,刘 芳,陈红燕,刘 源,常义恒,肖 甜.心理情景剧应用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功能与建议[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2(13):28-31.
[3]苏斌原,林彦乔.心理情景剧心理健康教育功能的特点、发生机制及实践探索[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4,24(1):12-15.
[4]杨洁,尚云,郭愿志,刘芳,普星维.心理育人视角下高校心理情景剧的创新模式研究与应用[J].心理月刊,2022(14):206-209.
[5]王敏芳.小学高年级情绪管理课的实践反思[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5):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