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今日又到了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中只有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这一天也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充满慎终追远的情怀。
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在这个传统节日,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辈,致敬英雄、感悟精神。敬畏生命的同时,我们更加懂得生的意义。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节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所以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清明节有哪些特别之处?
相较于其他节日,清明节有两个特别之处:一是中国的二十四个节气中,唯有清明被列入了中国传统节日。这是纯属偶然,还是另有原因,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但无论如何,其地位都非同一般。
二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常内容都相对单一。如端午的重点是送瘟神,七夕节的重点是祭拜牛女,重阳节的重点就是登高避疫。但与这些传统节日不同,清明节的内容要庞杂得多。细而化之,它主要由以下三方面内容构成:一为禁火:按传统,清明前后是需要禁火的;二是扫墓:按旧俗,清明这天,人们需携带酒食果品、纸钱香烛等物到墓地扫墓并祭奠先人; 三是踏青:清明同时也是一个娱乐性较强的传统节日,每逢清明,人们都会携家带口到郊外踏青游玩,孩子们在草地上、树林里蹴鞠、斗鸡子、荡秋千、打毯、拔河、放风筝……仅从娱乐角度看,清明节确实是中国传统节日中为数不多的以娱乐为主的传统节日。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对逝者的祭奠和祖先的追思,为国以礼,为政以德,生命便获得了尊严,民众的性情就会归于厚重。清明是时令节气,更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习俗,在传统文化中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每到这个时候,无论离家多远的游子,也要赶回老家扫墓,祭奠亲人。虽然生死两茫茫,幽明已相隔,却一年又一年地扫墓祭拜,馨香祷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点一瓣心香,寄一缕哀思,怀念那些对我们很重要的人,增强家族血脉认同和情感联系。年年清明,就是在提醒我们:我是谁?我来自哪里?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清明的拜祭关乎家族,还关乎民族,是小爱也是大爱。在这个节日,我们既要思念亲人祖先,也要缅怀民族英雄——那些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付出生命的英雄,那些为保卫共和国的安全而牺牲的英雄。铭记是最好的祭奠,前行是最好的怀念。无数英雄烈士付出生命和热血,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新征程上,唯有传承英烈红色基因,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不断取得民族复兴的新成就,才能告慰那些为国家和民族牺牲的英灵。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
追古思今,缅怀英烈,是我们共同的情感表达。传承是最好的纪念,让我们沿着革命先烈指引的方向,继承先烈遗志,传承英烈精神,永葆初心,牢记使命,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告慰英烈!
转载人民论坛网
来源 | 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