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德川简介,山西省翼城县甘泉乡周家村人。1942年12月出生,自小上学,1961年初中毕业后,即选调本公社农业中学任教师。1963年1月入伍,1965年10月入党,1966年4月提干。任总后勤部工程建筑第205团财务助理员,主管三营财务工作。1967年7月任连副指导员,1969年7月任营副教导员,1969年9月调总后西安办事处教导大队任教导员,1970年8月任大队副政治委员,1976年3月任兰州军区西安工程指挥部政治协理员,1978年2月任兰后28分部干部科副科长,1979年8月任分部秘书科科长。1980年9月任工建205团政治委员,1985年6月任兰州军区工厂管理局副政委,1991年3月任陕西省军区教导大队暨省人民武装学校政委,大校军衔。赵德川同志先后参加和领导部队完成了中央军委下达的北京首脑绝密工程和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宁夏等地区国防工程任务。有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和组织领导能力。有较好的文字水平和写作能力,他编写和审定的《人民武装干部政治工作教材》被全国同类学校所采用。在省级党刊发表过多篇论文,其中《加强新形势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几个问题的思考》,由于对各级各类学校具有普遍指导意义而被选载《中国教育科学文库》,退休后的2009年,在《当代陕西》第九期、第十期“党建版”还分别发表了《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几个关键点》和《加强新形势下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的思考》。对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加强职工队伍的政治思想工作,做了较深刻的论述。几十年来,教育培养了大批干部和工作骨干。1968年、1969年两次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和军委首长的接见。1999年5月退休。
兰州军区张保华副主任(中)视察工厂管理局时到大雁塔参观留影。赵德川(左)、陈贵福(右)陪同。
我 1963 年人伍到北京总后建筑第 205 团服役,6年多之后的 1969 年9月 21 日,被调到总后西安办事处。整整 11年,即 1980 年的 9月 22 日又被调回 205 团。不知是天意还是命运的安排,同样是 9 月份,一个是 21 日、一个是22日,一个是星期六、一个是星期天,加急电报的内容同样是“立即报到,命令随后发”,同样是意想不到,带着沉重的思想负担走马上任。
1980 年 9 月 22 日的那份“加急电报”把我“逼”到了205 团政治委员的位置上。
一、“临危”受命
1980 年的 9 月下旬,称雄 40 天的“秋老虎”依然“威风”不减。21 日凌晨,阳光初照,晴空万里,三十七、八度的高温早已把人们赶出了家门。分部机关大院的马路上,球场上已涌现了不少人,他们个个穿着背心、短裤、摇着扇子,还不时的擦着脸上的汗水。高温挡不住那些热血方刚的年轻人,他们赤臂上阵,活跃在蓝球场、羽毛球场上。更多的老者坐在家门口,嘴里嘟囔着这个该死的鬼天气,都啥时候了还这么热,弄的人们彻夜难眠。尽管如此,早晨的空气还是新鲜的多,大家一边吸吮着鲜花异草散发出的喷鼻清香,一边欣赏着树上的百鸟欢舞,鲽飞蝉鸣。军营内呈现出以往休息日的平静、幽闲、自由自在、各得其所的景象。
儿子启明急忙把我从篮球场喊回家接电话。
电话是总机小廉打来的。她说“值班室没有人,首长也都不在家,请你接个电话吧”
我详细地记录了电话内容,就去找首长。从 740 库家属院走出大门外,正遇见了分部王长诗副政委,他边看电话记录边让我去要车。早晨7点多,我俩都没吃饭,也都没向家人说一声,就要到华县 205 团指挥所。王副政委的急性脾气又一次暴露出来了。我们乘车刚出分部大门,就见到了于宗海部长。王副政委将情况报告后,部长要我们回去商量一下。
我们刚进部长办公室,司令部值班的张参谋将一分电话记录呈到了部长面前。那是 205 团团长尹桂林所报告的两起事故:一是华县指挥所今早 6 时 25 分左右,一名战士上吊自杀(就是我所接的电话内容),二是今早六时 30 分团机关家属工厂失火,一栋厂房、机械设备、原材料和产品全部烧毁,预计损失 30 万元。几乎是在同一个时间发生的两起重大事故,如同五雷轰顶,两位首长木呆了。
我让张参谋立即通知分部其他首长和司、政领导到会议室,接着部长又说让各科、处领导都参加。
九时,科、处以上领导已集中到二楼会议室,大家看到部长、政委面色铁青,情绪反常,都知道是发生了大事,但又不好问一声,会议室宁静的象没有人一般,大家只是互相传递着眼神,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于部长原原本本地把电话记录念完后,沮丧地说“我辞职”,并让司令部为他起草辞职报告。董玉才政委说要辞职也应该是我,我是书记,是“班长”。但现在不是辞职的时候,是要立即研究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待把事故调查清楚处理完了,再说辞职的事。
兰州军区后勤部二十八分部和西安军代处校级以上军官合影
205团团部驻地东口
1974年春节,205团汽车连连长蔡金治、指导员杨振鸿与全连人员合影。
董政委是个有基层工作经验又有机关工作经验的老同志,抗美援朝时,就任团政委,以后又在后勤学院、军级机关担任过政治、行政领导,老练沉着,遇事能拿出办法。他先讲了几条意见供大家研究。一是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给兰州军区后勤部;二是成立工作组到宝鸡指导 205 团调查处理事故;三是即告 205 团团长尹桂林要沉着冷静,稳住阵脚,保持清醒头脑,保证部队稳定,使各项工作正常开展;四是将 205团两起重大事故即通报分部所属单位,引以为鉴,严查事故隐患,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于部长 1940 年入伍,一直在野战部队工作,有能力、有魄力,办事干脆利索。他首先肯定了董政委提出的四条意见,其他领导也就再没有补充什么。于部长提出了成立工作组的方案:由副部长杜月清、副参谋长王书勃、军务、保卫、财务各派一人,组成了五人工作组。
部队历来都是雷厉风行,说干就干。在祸不单行的重大事故面前更不能有丝毫的怠慢。当天下午,由杜副部长带队,一行五人赶往宝鸡 205 团。
兰州军区首长和兰后领导对一个建制团队在同一天同一个时辰所发生的两起重大事故十分恼火。后勤主官看到事故报告的第一句话就是“把团长撤掉”。大区领导不仅要严查事故原因和追究团领导的责任,而且还要追查兰后为什么没有及时配备团政委的责任。
205 团原政治委员师志坚是 1980 年 1 月被提升到西宁 25分部任政治部主任的,现已 9个月了。205 团究竟为什么没及时配政治委员,我当时也说不清楚。7 月底,兰后政治部副主任恒昌文带工作组到分部机关,同科以上领导都谈了话,据说是考核配备团级班子的。在此之前,董政委在他的办公室问我:说“你对干部比较了解,谁任 205 团政委合适”?思考片刻后,我说:“205 团副政委李国俊年轻能干,表现可以,政治处主任罗荣喜 1958 年入伍,长期作政治工作,他们两人对团的情况都比较熟悉,罗荣喜任政委更合适些”。政委问我其他单位还有没有?我说 516 库梁福林副政委原来也是205 团的,任过团的组织股长,后来在宝鸡兵站任组织科长,他的家也还在宝鸡 205 团,他当政委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政委又问分部机关有没有?我说干部科长胡克友行。政委琢磨着再没有说什么。
后勤政治部在 22 日上午就把任 205 团政委的报告呈到军区政治部。据可靠消息,政治部副主任王郁文当即在后勤报告上批示:“赵德川同志我了解,任 205 团政委合适,立即报到,命令随后发。在家的常委传阅或以后上会履行手续。”
22 日下午 4 点分部就收到了兰后的电报。
5 点半时分,政治部主任刘步青找我谈话。他先把兰后的电报让我看。电报上写着,“28 分部:经后勤党委研究,军区政治部首长批示,赵德川同志任工建 205 团政治委员,命令后发,立即报到”。看到这突如其来的命令,我脑子茫然。刘主任说:“分部党委关于你任 205 团政委的报告报几个月了,兰后恒主任又来作了考查,认为你任政委最合适。当前 205 团情况紧急,要你后天就报到,明天上午政委、部长都要找你谈话,你先有个思想准备。明天晚上政治部为你召开欢送会。”
这时党委秘书徐风学通知我,明天上午 8 点到董政委办公室。
回到家里我把情况告诉了妻子郭秀兰。她看我思想沉重,压力很大,就劝我“干不了就别去,给首长说说再换人不行?何必犯这么大的难,再说我身体也不好,除上班还要照顾两个孩子。”我说换人不可能,发愁犯难也得去,赶着鸭子上架吧!尽最大努力为党争光。为首长争气。为205团争光。这一夜我几乎没有合眼。
1989年赵德川(右一)和袁伟局长看望老首长王郁文全家
205团团部驻地黄牛铺
1979年2月,205团接新兵1200多人,组建9个新兵连,在宝鸡市凤翔县枣子河军训,图为新兵9连一个新兵班合影!
从内心讲我对 205 团是有深厚感情的。1969 年调出团队时我恋恋不舍,就是因为她是我的“家”,我脑梅中的“军魂”是在 205 团新兵连时就扎了根,团队是我成长进步的摇篮。我的人党、提干,我的每一点成就都渗透着团的各级党组织对我的培养和教诲,她如同父母,胜似兄长:就是因为团队有数以千计的战友、朋友,六年多来,我们朝夕相处,心心相印,在工作中结下了深厚友谊;就是因为这个部队的战斗史、光荣史、辉煌史教育了我,鼓舞了我。她的前生总后三总队在建国初期就参加了北京的十大建筑工程建设,为国庆十周年献礼赢得了时间,增添了辉煌,奉献了心血,受到了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通报表彰,时任瓦工队的队长尹桂林(现在的团长)和李瑞环、张百发等是在同一个通报上表彰的北京市的劳动模范;50 年代末,总队转战酒泉,在发射基地曾立下了汗马功劳,为导弹升空做出了卓越贡献,中央军委、国防科委称赞他们既有解放军战天斗地的大无畏集体英雄主义精神,又有工人阶级为国争光的豪迈气概;1961年总队转为军队后,无论是完成北京的首脑防护工程,还是承担山西、河南、陕西、甘肃等省区的后防施工任务,都受到了总部,大军区的肯定和表扬,不仅为国防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为军队、为地方培养了一大批领导干部和技术骨干,涌现了大量的英雄模范。她的战斗历史,她的光荣传统,就象阳光雨露,照耀和滋润着广大干部战士的心田,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进步成长……想到这些我心里平静了、眼睛也亮了。
分部董政委、于部长及其他首长给我讲了很多很多,教方法、提要求、寄希望,支持我,鼓励我,我不能有任何犹豫和动摇,只能横下一条心,那怕是刀山火海也只能冲锋陷阵、搏杀一场了。
205团第四任团长尹桂林
205团团部驻地宝鸡市清姜区,
1984年9月团宣传股人员在清姜团部办公楼前合影。
前排左起:俞新勤、吴正祥、邵队长、张剑德,
后排左起:张茂华、辛立和、程雅乾。
1979年2月,凤翔枣子河新兵六连一个班战士合影。
24 日下午我背着背包从西安三桥乘上了到达宝鸡的列车。
刚下火车,给我当了六年多的老营长,现任团长尹桂林就在站台上向我招手,副团长刘柏松和通信员忙帮我拿行李。我向新兵一样向老首长恭恭敬敬地行了军礼,并十分歉意的说,老团长来接我,使我不安啊!团长说欢迎你来任政委。副团长刘柏松说一个多月之前就听说你来当政委,大家都等急了,以后多加指点。我说,咱们互相配合,我更需要大家多帮助、多支持。
晚上团长和我谈到深夜,我看他十分疲劳的样子,几次劝他回家休息他都不肯。他历数了几年来团的工作情况,讲了在没有政委的情况下他的艰难与辛劳,谈了当前发生事故的原因等等。他 50 多岁了,明显看出近一两年老了很多,头上挂了白霜,脸上多了皱纹,但精力依然充沛,思维十分敏捷。他一次次讲了在这次重大事故中应承担的责任和随时接受上级给他的处分。看来,事故对他打击太大了,他已预示到上级不会放过他。他几次痛心地落下了眼泪。他十分清楚,205 团的历任团长、政委没有一个没有提升的。第一任团长王茂发、政委王鹏天是越级提升为副军”,第二任团长于培德、政委陈学敏越级提升为正师职,第三任团长梁子明、政委王生华和第四任政委师志坚均被提升为副师。和他同是工人出身的杨海深不仅由副团长担任了营房处长,而且很快任分部副部长,他这个第四任团长,不仅仅是到头的问题,而是面临着处分、撤职的问题。想到这些,他心灰意冷,不寒而栗。
最后他说,撤职处分也没办法,随组织的便吧!
我说:“请团长放心,上级会正确处理的,但是领导的责任推不掉,要积极主动地向上级做深刻检查”。最后我又说:“我想请求组织让你继续工作,把我带上一、两年。在您的带领下,带出个好班子,打个翻身仗,再体体面面的退休”。
团长说他正是这样想的。
1982年205团第一任团长王茂发(前排右)、第四任团长尹桂林(前排左)、第五任团长刘伯松(后排右)、第五任政委赵德川(后排左)合影。
1980年十三连炊事班华山玉泉院前合影
二,“重拳良策” 开新局
两起重大事故震撼着全团上下,机关忙乱不堪,部队人心浮动,分部工作组全面开展了调查取证工作,兰后工作组也相继到达。
我到任的第二天,即 9 月 25日,参加了由党委副书记,团长尹桂林主持的党委会议,或者叫见面会。
他宣布了上级对我任团政治委员,党委书记的加急电报和通知,党委委员、副团长刘柏松、陈守荣、参谋长冯品云、政治处主任罗荣喜、后勤处长尹宪华全部到会。
因我是初来乍到,又是第一次和全体党委成员见面,大家少不了互相介绍些情况,讲些客气话,这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
党委会上,副书记尹桂林小结了九月份的工作,布置了十月份的任务,特别强调了党委成员要认真配合好上级工作组把两起事故调查处理好。其他委员没讲什么新的意见。他们一个个都要让我讲话。
我首先对团长的意见表示支持和肯定,接着讲了和大家真诚地团结合作,尽快扭转被动局面,把全团工作搞上去的初步设想。对当前的工作重点强调了四点,总的指导思想是,理清思路,抓住重点,稳定机关,带动部队,忙而不乱地开展工作。
一是团党委要统一思想,树立信心,团结一致,着眼大局,形成一个拳头,一心一意抓工作,全心全意为部队,继承和发扬 205 团以往的好传统、好作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为一时的困难和被动局面所困惑,要迎难而上,互相支持,不歇气、不埋怨,经受住困难的考验。只要大家都能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干不好的工作,每个党委成员都要积极带头,尽职尽责把分管的工作搞好。
二是党委要正确对待两起重大事故,积极主动实事求是地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为上级工作组提供事故定性的确凿依据。两起事故的调查处理分工到人,责任明确,由冯品云(参谋长)、尹宪华(后勤处长)负责工厂事故的调查处理,华县事故由陈守云(副团长)、政治处保卫股长杨军其负责。
三是由刘柏松负责清除失火现场,抢修设施,要在一个半月之内,恢复家属工厂开工,在未开工之前,职工的工资从工厂历年积累或团福利费中支付,不能使职工生活受到影响。
四是抓好机关、稳定基层,保证部队工作正常运行。为此,机关组成四个工作组,分别由团领导带队分赴甘肃白银、陕西华县、兴平和直属分队。保证每个连队要有一名机关干部蹲点。在进行三天的学习和安排工作之后,29 日统一出发。下去的干部要和连队一起过国庆节,同战士实行“三同”即:同吃、同住、同劳动,要教育指导部队,稳定思想,鼓起干劲,帮助连队克服困难,解决实际问题,要切实排查事故隐患,严防事故再次发生,要加强行政和施工管理,保证部队有良好的作风纪律和生活工作秩序,保质保量地完成十月份工作任务。蹲点时间为一个月,没有特殊情况,未经团长、政委批准,任何人不得离开连队。以连队的工作实绩作为对蹲点干部的考评内容,记录在案。
这几点并没有什么高见,可谓很平常,但大家对我第一天到团工作就提出如此命令性、强制性的工作安排很是震惊。当然,这些意见没有和团长商量,又未来得及和每个副职通气,是即兴讲出来的。按理说,在见面会上我讲些客套话,支持一下团长的意见也就可以了,不必这么心急,不应这么强硬,但在全团如此被动的“非常时期”,靠空话,好听的话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党委必须“既要出重拳更要有良策”,才能“快刀斩乱麻”。这决不是突出自己,显示自己,而是以工作为重,以大局为重。全团四千名官兵,分散在陕、甘、宁三个省的十多个工点上,有的“连自为战”,离营部很远,在这样高度分散的情况下,没有统一的、旗帜鲜明的工作指导措施,部队必定涣散,必定还会出大问题。在千头万绪中,党委把精力用在抓基层上,也就抓住了重点,切中了要害,忙到了点子上。
以上几条在其他领导没有补充和反对意见的情况下,形成了党委决议,并以【纪要】形式上报分部下发各营党委和连支部。
1993年赵德川和205团第三任团长后任分部副部长梁子明(前排右二)、杨海深、团政治处主任周少林等人合影。
王大志(右)和王广桃、靳其华在宝鸡农场地头休息。
在研究团领导下基层时,尹团长考虑到白银是个重点。全团近二分之一的人员集中在那里,洞库险情又大。哪个团领导带队呢?他把目光转向了政治处主任,说:“主任,你还没去过白银,你也曾提出要到那里去,怎么样,让白银的官兵认识一下你这个大主任吧”!
主任当团政委的愿望破灭之后,心情不大好,面对现实,又不便自我暴露,但到艰苦的地方他是不会去的,更何况要在连队蹲一个月,要和战士实行“三同”。便说:“最近我还有些事,白银下次再去吧,到附近的哪个连队,请团长、政委决定。”考虑到他是个老同志,我就让他自己挑,最后他主动要求到秦岭山三连,并负责指导团直属分队的蹲点工作。列席会议的政治处副主任魏三果看到再抽不出团领导,就自告奋勇,请求带工作组到白银去。
“于无声处听惊雷”。党委的决议很快传遍了全团,而且基层连队官兵亲自感受到蹲点干部的实际行动。魏三果带领的机关干部一到白银就吃、住在连队,并立即开展工作。他们认真传达团党委的决议,与营、连领导一起分析研究部队形势,全面细致地检查事故隐患,深入洞库,不仅与战士一起劳动,而且哪里有危险,他们就出现在那里。政治处干事辛立和在五连洞库劳动,当发现顶部快要塌方时,他急速组织战士撤离,而自己险被砸在塌石下,避免了一起重大亡人事故。连长赵玉谦、指导员夏廷珠代表全连干、战请求为他报功。后勤处助理员罗进军在八连,白天和大家一起进洞库劳动,晚上和司务长研究改进连队伙食的办法,并将其推广到全营各连队。
抓基层的工作组深入基层之后,团长和我暂时留守,一方面抓机关正常工作的运行,一方面应付上级机关的两个工作组。一个星期之后,我开始由近及远到各连了解情况,半个多月,我把宝鸡、兴平的六、七个连队走马观花地看了一遍,掌握了面上的一些情况。各连的蹲点干部按照要求每周向机关汇报一次情况,下情上报,上情下达,互相通气。部队趋于稳定,工作运行正常,整体形势不错。分部机关和首长充分肯定了团党委抓基层的做法。
在总结讲评机关干部下连蹲点的情况时,也遇到一件比较难办的事。
政治处主任不仅对他负责的宝鸡片上的工作组的情况未作任何指导和检查督促,就连他主动要求到三连的事都没有落实,他只到过该连一次,而且待了两个小时就回来了,连队干部、战士反映十分强烈。在汇报蹲点情况时,他对三连和直属队的情况全然不知。对这样一位老同志,团长尹桂林默不作声,其他成员也不好开口,怎么办?是迁就默认,息事宁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此了结呢?还是按党委的决定要求去办?在这种情况下我毫不客气地说:主任同志,你是党委常委,不执行党委的决议该当何论?他低头不语。最后我责成他向党委作检查,依照检查的深刻程度再决定论处,要写出书面检查报告。最后大家一致同意这位主任作检查。
主任在党委会上的检查和受到的严厉批评,倾刻间成为全团上下议论的热门话题,有的说“党委这才坚强起来了”,有的说“党委恢复和发扬了党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好传统”,还有的说“党委这样严肃认真是树起了一面旗帜”,“领导这样真抓实干,以后再不敢马虎了”。
主任在作检查的前前后后,我都多次找他谈过心,他也说出了心里话。他主要是因没有当上团政委而情绪低落,工作消极,认为在部队没干头了,想转业到地方。他向我提出,只交书面检查,不在会上作检查了。我诚恳地对他讲,要改正错误,重新树立自己的威信,只有当面向大家检讨,给大家一个满意的交待,才能挽回自己,也才能得到大家的谅解。
主任在党委会上检查后,党委成员对他进行了热情、诚恳的批评帮助。从此他的精神重新振奋起来了。在以后的工作中,他积极主动,我们双方配合、相处的很好。1989 年我到重庆出差时,特意找到他的家看他。他说都转业七、八年了,政委还来看我,夫妇二人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党委关于下基层的决定,机关、连队普遍反映是创了几个先例:
一是机关干部在“国庆”前夕下连蹲点,全面抓基层从来没有过;
二是在连队扎扎实实地蹲一个月和战士实行“三同”从来没有过;
三是团的领导失职,不执行党委决议,同样作检查、受批评,从来没有过。
党委对这次抓基层的作法进行了全面认真地总结,表扬了先进,批评了落后,大家在困境中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信心,全团出现了稳定、团结、行政管理、组织纪律、完成任务、工程质量等方面奋发向上的新局面。就此我也迈出了艰难而坚实的第一步。
1984年1月初辛立和(前)参加团党代会选举投票,中为尤加祥,后为徐进。
王大志(中)和战友们在白银工地
三、重大事故得以圆满处理
杜月清副部长带领的工作组在团机关的十多天来,几乎和每个干部都谈了话,连工厂的职工都见了面,和我谈话七、八次。可谓工作细致、扎实。他们的调查和兰后的调查,从事故原因到事故定性都是一致的,但如何处理,两级工作组都没有明确表态,而是要团党委将处理意见报分部后,分部党委再研究上报。
工作组提出的失火事故的直接原因和定性,团党委认为十分正确。
失火的直接原因是库房的硝胺长期积压在热气管道上所致。
从建厂近十年来,硝胺一直在原地堆放,从未改变过位置。但过去使用炸药量很大,几乎三、四天、四、五天堆放在管道上的硝胺就被用完,货物周转的时间很快,而在近期,施工任务压缩,炸药的用量相对减少,硝胺在管道上的堆放时间已有一个半月,加之天气又热,内外温度增高,导致了硝胺自燃。而这方面的知识,从管理人员到各级领导都不清楚。所以,失火事故,并不是因管理不善,工作失职或人为的原因导致的。宝鸡市公安局通过试验,鉴定为技术事故。兰后保卫处也认同。但是,团党委要认真吸取教训,举一反三,教育全团官兵不仅要加强学习,尤其是要学习与业务有关方面的知识,提高预防事故的意识,而且要增强工作责任心,经常排查事故隐患,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关于华县指挥所战士上吊自杀一事,是这名战士因婚姻问题所致。班长、排长都做了大量工作,就在晚上休息之前,他向排长表示,说他想通了,再不背思想包袱了。但到黎明时就自缢身亡。这纯属心理问题。两级工作组对此没谈什么意见。只是我们自己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了。
1982年205团第一任团长王茂发同第五届团班子合影,
前排赵德川(左一)、尹桂林(左二)、王茂发(左三)、刘柏松(左四)。
后排杨忠德(左一)、魏三果(左二)、冯品云(左三)、王克恭(左四)、杨振鸿(左五)、郑文西(左六)。
1981年白银四连(原七连)连首长与连部人员合影
两级工作组让团党委拿出事故的处理意见,这给党委尤其是给我出了个大难题。是对党委的考验,更是对我的考验。大家都知道军区和后勤首长都要撤销尹团长的职务,有关领导也给我讲过,要团党委上报撤销尹桂林团长职务处分的报告。是按领导指示办,迎合上级首长的意图,还是实事求是?我考虑再三,决定还是拿出自己的处理意见为好。
经团党委研究,认为两起重大事故均不属于团领导工作失职。但要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举一反三,教育全团官兵不仅要增强工作责任心,而且要学习和提高各方面预防事故,尤其是技术方面事故的知识,经常排查事故隐患,严防事故再次发生。但两起事故不仅给全团,而且给分部和军区乃至全军造成了很坏影响,经济损失过大。有鉴于此,团长尹桂林应向党委作检查,并向上级党委写出书面检查报告。
团党委关于团长尹桂林只作检查不给撤职的处理报告,分部党委没有及时向兰后呈送,因为这样的处分报告不仅上级不会同意,反而会受到严厉的批评,说你分部党委是个不坚持原则的党委,是个“软班子”,而分部常委有的成员也有这种看法。
兰后首长得不到 28 分部关于“撤销团长尹桂林职务”处分的报告,军区催得又很紧,所以兰后又直接派政治部副主任范育民带组织处副处长深入到了团机关进行调查处理。
按照军区和兰后两级首长要对团长尹桂林“撤职”处分的指示,就必须改变事故的性质,而事故定性是经过权威部门鉴定的,是任何领导无法改变的。所以范副主任一行感到很是为难。范副主任是一位资深的工农干部,从小没上过一天学。他说他是扔掉讨饭棍,拿起枪杆子,当时还不认识我范育民三个字。但他打仗不怕死,工作不怕苦,所以进步很快,曾在工程团任过政委,很讲实际也很坚持原则,他没有因为“高压指示”对团党委实行压力或按照首长指示让党委会做出撤销团长职务处分的决定。范副主任对我讲,军区和后勤两级首长要坚持撤销尹桂林团长的职务,你这个党委书记是什么态度?我明确表态,团长尹桂林工作责任心很强、又懂技术,是团党委中的顶梁柱,在干部群众中有崇高的威信,对自己要求严格,在长期缺政委的情况下,他付出了极大努力。对两起事故,从领导角度要认真检查、吸取教训,但构不成撤职处分的要件。范副主任又问,借此免职休息怎么样?我又肯定地说:从年龄上讲,他已 51 岁了,休息也可以,但从工作出发,不应该休息。一是他身体好,精力充沛,有干好工作的决心和信心;二是他工作踏实,懂技术,善管理;三是目前上级还没有物色出合适的团长人选;四是我刚到任,情况又不熟悉,很需要他的帮助和支持,以老带新,“扶上马送一程”嘛!由他带我,党委班子一定能够搞好。
范副主任广泛接触了机关干部,召开了营以上干部座谈会,还到几个直属分队作了调查了解,听到很多对团长尹桂林同志的真实反映。临别时,他对我说:“你对事故的处理意见很好,对团长的看法也很正确,你很需要团长,团长也很欣赏你,你放心,我们一定把你对团长的处理意见汇报给首长,争取按你的意见办,既不给团长处分,也不撤他的职务,让你俩共同协手,把党委建设好,把全团带好,在困难面前打个翻身仗”。
首长的廖廖数语简明扼要,意味深长。他体贴下情,讲究实际,不“唯”上而“唯实”,讲党性、讲原则,以及他忠厚、朴实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都给全团留下了很好、很深刻的印象。
1983年205团领导赵德川(前排左)、刘柏松(前排中)、冯品云(前排右)、郑文西、魏三果、王克恭、杨忠德、杨振鸿合影。
张茂华新训照
四、事故再次发生,我到分部大会作检查
全团出现的好势头和兰后范副主任的一席话,使紧锁了两个月眉头的团长的脸上显出了一丝笑容,他长吁了一口气.浑身感到轻松了很多。11 月 23 日他带工训股的股长和工程师先头赶到华县指挥所,与分部工作组一起验收移交洞库工程任务。他象往常一样,先看了几个连队,听取了连队领导关于施工、管理、安全等方面的情况汇报,才开始了工程验!收移交工作。
就在他到指挥所的第三天,连队的一个班用电炉取暖,而使该班的五张床铺和部分衣物烧毁。团长面对分部工作组感到十分难堪。谁都知道,一个主官就怕单位出事故,最怕主官走到哪里事故就出在哪里。更可怕的是上级工作组在场的情况下出事故。然而最可怕、最不愿见到的事就是发生了。团长把情况在电话中告诉了我,并说他已向分部作了汇报。没过几分钟,军务股沈参谋呈来了一份电话通知,内容是11月26 日上午 8:00 在分部召开紧急防事故现场会,要求各单位行政主官参加,通知中还注明了汽车 26 团和 205 团团长要在大会作检查。
这样的会说啥也不能让团长去参加了。前两起事故已把他搞得焦头烂额,抬不起头来,况且,兰州军区对他的处理还没有最后结论,让副职去参加会也不合适,那就只好我自己去“负荆请罪”了。
我把想法向团长通了气,他非常感动,说:那就请你替我作检查吧!
事故虽然不算大,但影响太坏,它就象赶不走的恶魔,非跟着、缠着、逼着这位老团长背着处分下台不可,也给我这个新上任刚刚两个月的政委发出了不祥信号。
团长在电话中十分晦气地说:“真倒霉,这么个事故并没有造成大的损失,但分部工作组在这里呀!恰又赶上分部召开紧急防事故现场会,所以就临时增加了咱们团的检查。”我说:“团长,你放心,检查就检查吧,我就不相信堵不住这个祸口”。
1983年6月,团史编写组到山西临汾调查走访时,张新民(左)与老团长梁子明(右)在宾馆合影。
1982年八连指导员陈允才(右)和副指导员张茂华(左)留影
205 团失火的消息不径而走,分部机关一片哗然,“什么205 团真红火了”、“年轻的政委赵德川也没治,刚到任就上演了‘扑不灭的火焰’”……这起小小的失火事故所引起的“轰动”效应,绝不亚于前面的两起重大事故。
我心情沉重,思虑万千。
两个月前我来上任时,分部首长和机关的同志热烈欢送我,期待我到 205 团改变面貌的。在仅仅只有两个月的时间里,我第一次回机关,就在大会上作检查,如此尴尬的境况,使我满头雾水,满腹内疚,无颜以对,无地自容。
晚上九点我开始起草检查报告,凌晨四点我带着打印好的稿子乘吉普车赶往西安。
我刚进分部机关,看到参加会议的同志从食堂陆续向会场走去。司令部军务科长杨乙洽忙招呼我到食堂就餐。并问我团长怎么没来?我向他讲明了情况,并把检查报告交给了他。他说,这次大会检查本来没有你们,只是汽车 26 团,但你们把小事故当大事故报来了,前面的事故还没最后处理,所以首长临时决定加了你们的检查。我说:出了事故应该检查,这样更能引起重视,吸取教训。
会议室已坐满了人。部长于宗海、政委董玉才及其他领导已在主席台就座,首长们不断地向到会人员打招呼。
杨科长把我向会议室最前面领,我想就坐在最后排,但他一边拉着我一边小声地说,你的位置在最前排,会议资料已摆在了那里,这个惯例你最清楚。205 团、26 团是分部的大团,也是分部的“正规军”,每逢开会你们不仅在最前排而且在最中间。我走到前面很不自然地向主席台上的首长敬了礼,坐到写有尹桂林座签的位子上。
这次防事故现场会,主要是传达军委、兰州军区紧急防事故电话会议精神,总结检查十月份以来各大单位的安全防事故情况,通报批评了几起全军出现重大事故的单位,其中就有 26 团和 205 团。全军提出了安全无事故的措施和要求,奋斗一个月,顺利度过 1980 年。同时作出了 1981 年安全防事故的规划和要求。
在大会上第一个作检查的是汽车 26 团的团长。
“我们一名排长带着车队在下乌鞘岭时,一名司机明知刹车不灵,但为了赶队,强行下滑。谁都清楚乌鞘岭坡陡、弯多,无一处可以停车和避险,在刹车完全失灵后,汽车以120 码的速度飞快地向下直窜,它绕过了一个个大弯,躲过了一辆辆汽车、马车和行人,冲了几十里远后,正前方就是一个人流如潮的农贸集镇,直冲过去,不知会有多少人死在车下?司机急中生智,也处于无奈,就把车撞在了路旁停放的一辆解放卡车上,这辆卡车被撞出 20 多米远,当场压死 4人,十多人受伤。两辆汽车还差点翻到万丈深沟。这起事故惨不忍睹,触目惊心,围观群众成千上万,当地有关部门将汽车、司机和带队干部扣压了十多天。”
团长哽咽着,断断续续地念完了稿子,与会的人们无不为之动情。
1983年5月初,团史编写组在北京合影。左起:辛立和、梁子明、张新民、刘荒兴。
九连(原十三连)班长蒙军旗
我的检查因只涉及到这次失火,与这起车毁人亡的特大事故相比可谓小巫见大巫,在很多人看来,是可报可不报,更没有必要作检查的小事故,所以没有引起大家的反响。但是我提出的最后一个月和 1981年预防事故的措施和目标,引起首长和与会同志们的极大关注。主要是:“千头万绪抓党委,把班子建成心齐、风正、干劲大的领导核心;千忙万忙抓基层,把连队建成硬骨头式的连队;采取军事和经济两种手段,保证到 81 年底消灭政治事故,杜绝重大行政等级事故,避免责任事故,减少一般事故,大打安全翻身仗”的奋斗目标。同时提出:到 1982 年大打工程质量翻身仗的整体设想,力争再上一个台阶,年底跨入全军达标团的行列。
这个目标是临时逼出来的独断胸臆,和团长也没来得及通气。在全团如此被动的窘境中,提出这样宏伟目标,一定会有人认为是在说大话,是为了迎合上级领导一时的欢心,但我想,是异想天开也罢,是胡吹冒料也罢,但总得有个说法,总得向全团 4000 名官兵和上级有个承诺。有了这个目标,才能鼓起广大官兵的勇气,振奋精神,逼着我们想方设法去力争、去奋斗!这比在困难面前看不清方向,找不到路,想不出办法,丧失信心,止步不前要强得多。
我提出的安全防事故的目标,立即得到了首长和全体与会人员的赞赏。时任司令部参谋长的袁伟同志和我谈了一个多小时,说这个目标很高、很好、很振奋人心。对如何实施,他提出了一些见解和指导性的意见,进一步开阔了我的思路,增加了我的勇气和信心。分部于部长,董政委也分别找我谈了话,鼓励我为实现安全无事故的目标而努力。于部长还风趣地说,这个目标实现了,他要亲自为我们全团庆贺和颁发奖旗。
1983年5月辛立和(左)、张新民(右)在京留影。
五、喜迎朝阳
从1980年12月初,也就是分部防事故紧急会议之后,团党委连续召开了三天会议,紧接着又召开了连以上干部参加的党委扩大会议。会议全面讨论通过了关于加强 205 团建设的三年规划。对加强党委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机关和基层建设,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加强作风纪律建设,运用军事、经济手段管理部队,全面实行奖金制,改善机关和基层政治、文化物质等方面的问题以及各年度要达的目标,描绘出了一幅蓝图,广大官兵从中看到了方向,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信心,都有一种精神抖擞、群情激奋、整装待发、大干一场,喜迎朝阳的那么一股劲头。
1、大规模精简整编,在探索中前进。
1980 年的 12 月底,我团接到兰州军区的命令,要求从1981年元月份实行大规模地整編。按照新的編制,本着“减少人员、减少连队、减少层次、改革机构”的原则,全团由4000 人缩编为 2000 人,将经济核算单位改为以连队为基础,端正态度、服从需要的前提下,元月上旬就安排了近 2000名
第一阶段先压缩兵员,减少人数。在全面动员、深入教育、为使整编顺利进行,我们采取分阶段实施,即先精简后整编。撤销营一级编制,团直接领导连,机关也相对进行了精简。为使整编顺利进行,我们采取分阶段实施,即先精简后整编。第一阶段先压缩兵员,减少人数。在全面动员、深入教育、端正态度、服从需要的前提下,元月上旬就安排了近 2000 名战士复员,而且有近三分之一的兵员服役都在七、八年以上。复员工作进行地很顺利,无发生任何问题。第二阶段按新编制撤销合并,全面整编。元月十五日,团党委再次召开了扩大会议,研究了全团历史性变动的具体措施,统一了广大干部的思想,严肃地批评了一些同志的错误认识,指出了可能出现的一些具体问题和解决办法,并对全团官兵提出了提倡全局观念,反对个人主义,提倡服从组织安排,反对对抗上级命令,提倡大公无私,反对借机损公的“三提倡”、“三反对”的严格要求。扩大会议之后,党委就组织了十个工作组,分赴华县、凤县、白银等地对连队进行具体的工作指导,经过紧张的清查移交、合并、撤销、编组、截止元月下旬,全部整编工作基本结束。新编制普遍按“四化”要求,选配了领导班子,各连配上了技术员,取消了副指导员编制。超编的 100 多名干部,向分部、兰后等单位推荐了六十多名,其余在当年十月底全部转业地方。
这次整编是团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变动,也是我任主官不久碰到的最大、最复杂的难题,它关系到每个干部、战土的切身利益,任务十分艰巨。由于党委一班人团结协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组织计划工作周密细致,因此在 20 天的时间内,安全顺利地完成了整编任务,部队思想不乱,人心不散,合理安排,各得其所,走的愉快,留的安心,人人心情舒畅,个个服从决定。各项物资、装备、器材无丢失损坏;无损公肥私;无吃吃喝喝;无违法乱纪。整编是对我团的一次严峻考验,是对党委班子的一次检查。事实充分说明,205团的作风是过硬的,干部战士的思想根基是坚实的。我在代表党委总结整编工作的经验体会时指出,加强教育,深人动员,讲明政策,认清形势,服从需要,明辨是非,领导带头,是搞好这一工作的根本,而各级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和广大干部的尽职尽责则是取得基本经验的前提和保证。
为了应对整编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党委对加强团的建设的三年规划及时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同时又增设了由司、政、后组成的攻关小组,开展对安全施工,质量管理,经济核算,奖金制度等重大问题的探索和研究,从而有力地指导和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1982年团长刘柏松(中)、副参谋长徐想法(右)辛立和(左)合影留念
2、奖金制——一个大胆的“冒险”行动
1980 年 11 月,我在分部防事故大会上提出的“用经济手段管理部队”,即在全团实行奖金制的设想,在团党委会上尽管大家有不同的看法和疑虑,最终还是以“试试看吧”作为决议通过了。但大家说,这要保密,不能让上级知道,对下讲也含糊点,这样能主动一些,也好有退路。好心的团长十分关切地对我说:“大家都是为了你好,怕你在这方面犯错误,你可是个年轻的政委呀!”
说实话,那个时候,我没有那么高的政治觉悟,对刚刚结束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理解的还很肤浅,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上来的伟大历史性转折的认识也很渺茫,军队历来都没有实行过奖金制。在全国的大型企业中实行奖金也还在酝酿或试行阶段。我之所以能提出实行奖金制,主要是想通过这一手段把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把各方面的工作搞上去,把事故降下来,这就是我当时的唯一想法。
1981 年的上半年,我跑了七、八个连队,很多干部战士都问我:真的实行奖金制吗?我在连队蹲点时,指导员费长生、连长王长才几次都问我发奖金上级会不会干涉。我嘴上说的肯定,但总感到心里不踏实。我的老班长暴克和也对我说:奖金制真起作用,尽管钱没拿到手,但连队的面貌一下子变了,你们给大家发钱,干部战士求之不得,可你就不怕犯错误吗?很多干部都半信半疑。可见在“公有制”的年代里,大家对奖金制是何等的惧怕!
我总想找到“尚方宝剑”。
我先后向分部首长,兰后机关有关部门请示过发奖金的问题,但他们不是避而不谈,就是含糊其词。
我又想找个“合作”伙伴。
我询问了同类性质的工程 218 团,他们十分肯定的说:“上级没有文件,我们也没有这方面的打算”。
在无助又无奈的情况下,我仍把希望寄托在德高望重的老团长身上,希望他能说上一句肯定的话。但我失望了。他不但没有说,反而要把上半年的奖金给大家存起来,看看情况到年底再说。看来,在伟大的历史转折关头,看清方向的人不多,看“风向”的却大有人在。
按理说,老团长完全应该表明态度。因为他已知道再有几个月就要退休了,把奖金发下去,这也是他在有限的时间里给大家办的一件“空前绝后”的好事,否则再没有机会了可他想,上级没有处分他,没有撤他的职,感激还来不及呢!在这个时候,再去犯“错误”,他绝对不去干那种事。所以他持十分慎重的态度,况且他还有过“社教”时批判他业务第一,不“突出政治”,金钱挂帅,连续十几次检查都过不了关的教训呢!。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点没错。我很理解老团长的心情。
为了维护党委的决议,为了树立党委的威信,为了实现党委对全团干部、战士的承诺,1981 年上半年的奖金还是“顶风冒险”,硬着头皮给大家兑现了。
奖金发下去了,从机关到基层一片喝彩声。
在工资津贴很低的年代里,得了一等奖的单位每人能拿到 120 元,二等奖的拿 100 元,三等奖的拿 80 元,相当于给干部提升了一级工资,义务兵的奖金数量和津贴差不多。
奖金制大大激发了全体官兵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老团长依然忧心忡忡,他把奖金真的存在了财务股。
侯立文股长拿着团长的奖金问我怎么办,我说你给保管着,到时候他会很高兴,很踏实地拿去的。
由于奖金制彻底改变了“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和不干一个样的”吃大锅饭的现状,且和每一个官兵的工作态度,完成任务的好坏,安全无事故,作风纪律包括干部战士的休假超假等方面都挂上了钩,所以它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1971年入伍的江苏省滨海县籍205团战友刘斌
3、抗洪救灾显军威
1981 年 8 月 21 日,宝鸡、汉中地区突发特大洪水灾害,冲毁了凤县至宝鸡段的铁路、桥梁、公路、堤坝、凤县黄牛甫民房数百间,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在这紧急关头,我团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当晚组织了机关、九连、修理连、汽车连干部战士 500 余人的抗洪抢险突击队,向宝鸡市委请战,22 日凌晨即冒着瓢泼大雨冲向受灾最严重的任家湾一带抢修铁路、公路,向凤县灾区背送救灾物资。在这场战斗中,我团突击队冒着大雨加固了渭河堤坝 800 米,背送粮食二万多斤,物资五千多件,及时把党的温暖送到灾区人民心中,宝鸡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不仅到现场对我们进行慰问,而且多次登门致谢,赠送锦旗,并通报奖励了我团。
洪水发生时,我团三连正在凤县黄牛甫施工,他们在副连长李升良的带领下,英勇顽强,与洪水搏斗。在汹涌澎湃的洪水和泥石流中,抢救出电视机、办公桌、电焊机、枪支、弹药、测量仪等各种物资器材,总价值 20多万元,有力地保护了军队的财产,受到了团和 28 分部的表彰。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救灾,团机关股以上干部和在家的团领导自始至终和官兵团结在一起,战斗在一起,团的领导既组织指挥又带头冲锋,为广大官兵树立了榜样。
抗洪救灾,充分表现出我团广大官兵不仅在战备施工中能英勇顽强,奋勇争先,而且,一旦人民群众和国家的财产遭到损失时,同样能挺身而出,冲锋陷阵,体现出人民子弟兵的本色,以实际行动发扬了广大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
205团主要施工地区秦岭
4、第一个“翻身仗”的日标胜利实现
精简整编后,营一级建制取消,全团十三个连队分布在宝鸡、白银、西安、华县、兴平进行施工,点多线长,高度分散。根据这一新情况,新特点,团设立了华县,白银两个指挥所,成立了机关、白银、华县三个党总支,分别负责三个片上连队的全面工作,按照经济核算、自负盈亏的要求,普遍实行经费、材料、任务“三包干”,将行政管理与经济手段紧密地结合起来,实行奖金与完成施工任务的工期、质量安全及组织纪律,干部、战士超假,开源节流等项工作挂钩。从而开始用军事和经济手段全面管理部队了。
三月份团在六连、汽车连搞了施工管理和经济核算的试点,并总结推广了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四月上旬,团在白银召开了管理教育现场会,推广了试点连队的经验。“五一”节期间,全团统一进行了“百日安全”活动大检查,进一步排查了各类事故隐患,堵塞了各种漏洞,很快出现了好的局面。七月初,团党委在白银总结半年工作,并召开现场会,由连续十年无事故的二连,以及五连、六连、九连介绍了经验,并参观了五连、六连的施工现场和内务管理。这次会议,开的生动活泼,形象逼真,克服了一些单位领导的盲目情绪,进一步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落实。经过连续不断的努力,大大扭转了被动局面。“十一”前夕,兰州军区副司令员黄经耀来团检查工作时,十分满意地指出:“我看了几个连队,部队情绪高,干劲大,组织纪律,作风都不错,没有发生任何事故,出现了新的面貌,这很好,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到年底打个无事故的安全翻身仗”。十二月下旬,兰后和 28 分部组成了联合工作组,从白银到宝鸡又抵华县,对全团进行了全面考核。工作组一致认为,205 团在 1981年的各项工作中,目标明确,措施得当,领导有力,奖惩分明,很好的实现了年初提的“消灭政治事故,杜绝行政等级事故,避免责任事故,减少一般事故的大打安全翻身仗”的目标。受到分部、兰后和军区的通报表扬。担负险情最大,困难最多的白银综合库五千立方米油罐开挖任务的五连,认真摸索施工规律,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日夜奋战“老虎口”,战胜塌方 126次,安全无事故,施工进度和质量都达到上级要求,荣立集体三等功,获得“战胜百次塌方,安全成绩显著”的锦旗一面,连长赵玉谦荣立三等功。
大打“安全翻身仗”的形势,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部队各项工作。全团经济核算工作深入开展,政治、军事、行政、后勤等工作都得到加强,部队出现了朝阳生辉,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
205团基层连队施工场面
5、大打工程质量翻身仗决心跨进达标团行列
1981年的“翻身仗”大大鼓舞了全团官兵的士气,振奋了广大指战员拼搏向上的革命精神,增强了人们的荣誉感,使命感、责任感。气可鼓不可泄。形势喜人,乘胜前进,这是党委一班人的共同意志,也代表了全团 2000 名官兵的心愿。
1982 年初,团党委明确提出了“巩固安全成果,突破任务难关,大打工程质量翻身仗。”与此同时,全面兼顾,巩固发展,年终进入“达标”团行列。这是又一个振奋人心的宏伟规划,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硬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依然从党委抓起,从“两个一把手”做起,在提高党委“心齐、风正、干劲大”的内在素质上狠下功夫。年初前后,我们班子作了大幅度调整。1981年9 月,老团长尹桂林退休,副团长刘柏松接任。1982年 2、3 月份,副团长陈守荣、副政委李国俊相继调出,参谋长冯品云,副参谋长崔玉山提升为副团长,教导员王克恭提升为副政委,副参谋长杨忠德升任为参谋长,政治处副主任魏三果任主任、营长杨振鸿任后勤处长。这是一个全新的班子。是一个充满朝气的班子,也是一个富有战斗力的班子。但我们并没有满足班子调整后自发产生的热情、干劲、朝气等方面的优势,而是在团结协作,形成合力,工作方法,领导艺术,党纪党风,勤政廉洁等方面加强教育,严格要求,切实做到人人自律,从我做起,率先垂范,为人师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个有威信、有威望、有能力、有干劲、有良好形象的班子展现在全团官兵面前,成为带领大家奋勇前进的“火车头”。
原205团后勤处长杨振鸿
江苏滨海籍71年战友管正新(前)、徐新年(后)在北星沟七连驻地。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在重点问题上搞突破,在最薄弱的环节上下功夫。去年我们打了安全防事故翻身仗,但是在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上还有不尽人如意的地方。为此,我们在全团开展了月月完成工程任务,项项工程质量达标的教育活动。为使这一活动落到实处,我们狠抓进度,严格达标,并改进和完善了经济核算奖金制,实行了“定计划任务,定材料消耗,定安全指标,定质量标准”、奖励先进、惩罚后进的“四定一奖一罚”制度。在广大指战员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各连队月月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项项都达标的要求。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又一次进行了整编。鉴于营一级建制撤销后对工作带来的诸多不便,于三月初,我们重新组建了三个营部的建制,对机关和少数连队进行了“撤”、“并”,优选了营、连班子。新组建的营、连立即出现了奋发向上,不甘落后,你追我赶,争创第一的勃勃景象,他们为实现党委提出的大打质量翻身仗,跨进达标团行列的目标,而精心策划、严密组织,努力奋斗,苦干实干。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深入开展了“三个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团、营、连层层成立了安全领导小组。每个“百日”活动结束时,由团主官带司、政、后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对各营、连进行考核验收。并按规定进行“奖、惩”。“百日”活动象竞赛中的接力棒,一个接一个传递,又象打仗一样,一个战役紧接着一个战役。全团上下蒸蒸日上,热火朝天,井然有序,步步为赢。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注重抓典型,带一般、促落后。通过典型引路,把全团带动起来。六月份,我们推广了一营工程质量的经验。九月份,又推广了三营加强质量管理和行政管理的经验,与此同时,我们还树立了营、连党组织建设,后勤管理等方面的典型,先后宣扬了陈雪根、王嗣国、王长才、吕学、赵玉谦、费长生、徐献尧、刘荒兴、陈有才、辛立和、沈祥根、钱顺华、刘斌、朱万斌、张新民、崔小安、闫永利、牟西锋、骆进军、白志勤、沈渭军、吴祖德、刘银礼、刘世昌、尤加祥、沈菊生、沈金龙、李升良等几十名尽职尽责的连、营干部和仇荣明、席自芳、刘文献、王兴康、郭拉锁、李宗夏、蔡佳讯、毛世应、李乃生、王全旺、刘建国等近百名士兵。尤其对荣立过一等功的陈雪根、仇荣明、刘堂堂、李炳清、二等功的裘文尧等同志的事迹编印成册,发至各连队,广泛宣传,深入人心,使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更加推动和促进了全团广大指战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05团一等功荣立者陈雪根
在抓先进典型的同时,我们对不良倾向和落后面决不放过。这年六月底,团长刘柏松带工作组到三营进行第二季度工作检查,连队因给工作组准备就餐而使全连开饭推迟了近一个小时,工作组吃饭时,饭桌上的一张报纸上写着“酒肉穿肠过,法纪心中留。”团长面对丰盛的酒菜顿时气炸了肺,恨不得将饭桌掀翻,当即严厉地训斥了连营领导。连长立马检查错误:是自己不执行团党委决定,没按团长指示的不准搞特殊化,和战士一起就餐的要求办,请团长处分我。就此团长还向连队作了检查。可是,当天下午团长搞特殊化的“八个大字”就传给了分部领导,于部长给我打电话,要团党委严肃认真地处理这件事,并准备把团长搞特殊化的不正之风通报所属单位。团党委认真调查了这件事,认定主要责任不在团长,而在营领导。我们严肃地批评了营干部,即将此事在全团进行了通报。重申了团党委关于团领导下基层不准搞特殊化,不准给领导帮倒忙的决定。还有一次,我和团长到秦岭山的几个连队,路过施工现场时,看到有的战士坐在沙堆上晒太阳,有的打扑克,而干活的只有几个老符号兵,没有一个干部在场,我们又到了他们连队,已快十点了,排长还没起床,连长在忙家务,针对这种懒散状况,我们在批评教育的同时,通报全团,并进行了整顿,很快克服了干部中存在的懒、散状况,加强了干部的责任心。
在全团官兵拼命奋斗的同时,党委没有忘记关心群众的生活,时时牢记“要想马儿好就要马儿吃饱草”的古训。更加关心和体贴官兵的疾苦。我们在 1981 年及时恢复家属工厂开工,为各家解决用煤气做饭的基础上,1982 年我们又为工厂转产,扩大了工厂规模,找到了产品销路,增加了收入。我们还将工厂职工全部由临时工转为大集体,成为国家正式职工。我们又建造了一栋家属楼,不仅为随军家属,也使那些盖了一辈子楼房而一直住简陋平房的部分老职工住进了楼房。为连队的干部、战士增添了毛毡、图书和文化娱乐用品,为各伙食单位购置了各种炊具、大大提高了基层官兵的生活质量。
领导心里有群众,群众心里有集体。他们热爱本职,做好工作的积极性更加高涨。
1982 年 12 月,28 分部和兰后组成的年度联合工作组又一次对我团作了全面检查验收,西安 986 油库的三营、兴平一营、白银的二营各工点的工程质量,平均合格率为100%,优良工程占到 80%以上,达到了总部规定的“优质、高产、安全、低耗”的标准,彻底改变了过去一度存在的既完不成任务,质量又不合格的落后局面。上级工作组按照达标团的标准进行了验收。最后的结论是:205 团有个好班子,有个好党委,80%的连队支部达标。全团无行政、政治等级事故,符合达标团标准。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圆满实现了党委提出的“巩固安全成果,突破任务难关,大打质量翻身仗。”巩固提高,全面发展,跨进了全军达标团行列。
我们面对上级首长的赞誉和一面面锦旗,面对总部对我们团的通报表彰,在热烈地喜庆欢乐声中,向更深层次、更高领域进军的计划,已成竹在胸,跃然纸上。
205团第五任团长刘柏松
六、205 团改编归建奏凯歌
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为我军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建设一支现代化、正规化的军队,适应现代战争的已迫在眉睫。根据这一形势,军委和兰州军区决定,1983 年 6 月 1 日起,撤销后方工程建筑第 205 团的番号,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十二师装甲步兵团”。鉴于我团担负的西安、兴平、白银等地区的工程任务,上级要求我们在一年内完成收尾工程,于 1984 年 10 月底以前完成改编,归建坦克十二师领导。在改编归建中,205 团奏响了一曲曲振奋人心的动人凯歌。
凯歌 1、改编归建光荣传统大发扬
205 团改编归建为装甲步兵团的命令,象一盆“冷水”泼在 2000 名官兵的头上,使人顿时感到茫然恍惚,心灰意冷;象是一副“清醒剂”,使人心明眼亮,沉着应对;又象是攻克碉堡的冲锋号,加快 2000 名官兵向“制高点”冲刺。“夜幕”之下,全团官兵同心协力,众志成城,公而忘私,日夜奋战,决心以实际行动完成好最后的国防工程任务,为205 团归建划上圆满的句号。
这次整编,非同寻常,是从根本上撤销。工程部队的干部乃至广大士兵均不能适应野战部队的要求,大多数人员面临着调动、转业,包括团领导也不例外,一部分人员归建后也只能是暂时的。从内地到高原地区更难以适应。所以这次改编确实是彻头彻尾、彻里彻外地大变动。广大干部战士的想处在动荡活跃之中。
为保证部队改编工作顺利进行,团党委适时召开了扩大会议。
我们认真传达学习了中央军委邓小平主席,杨尚昆副主席关于精简整编的讲话,宣布了兰州军区关于撤销 205 团的命令,会议分析了改编中可能出现的思想认识问题及工作作风、组织纪律、管理等方面的偏差,严格提出了“识大体顾大局,坚决服从命令,讲党性、讲纪律,坚决按党的指示办,坚守岗位,恪尽职守,坚决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要求。”决心在“军魂”的指引下,继续创造新形势,善始善终完成好改编中的各项工作,在改编中把我军光荣传统的旗帜举高,唱响。
在党委一班人的带动下,广大干部不辜负中央军委和上级首长的期望,发扬我团“哪里需要哪里去、党叫干啥就干啥”的光荣传统,逐渐克服了干部战士存在的一怕工作不对口,丢掉业务技术;二怕年龄大不适应作战部队,很快被淘汰;三怕离家远,休假探家难;四怕分居两地,照顾不上家属子女;五怕高原环境差,生活艰苦的“五怕”思想。在整编一年多的时间里,干部战士思想不乱,作风不散,干劲不减,像以往那样精心敬业,奋斗不息。战斗在白银和西安,兴平、华县的连、营干部,坚持正常的休假制度。营长张品光,教导员刘同年等同志,明知道自己的年龄大,不可能到野战部队,在家属有病的情况下,坚守工作岗位,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形象带动和影响广大官兵。有很多连、排干部,志愿兵、义务兵推迟休假、推迟结婚,还有的干部为了不影响工作,说服家属提前离队或拒绝家属来队。我们的干部、战士多好啊!只有一心一意为了军队事业的人才能顾“大家”舍“小家”,他们以实际行动发扬光大了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
1983年1月二0五团在宝鸡召开了党的第三次代表大会。赵德川、刘柏松、尹桂林、王克恭、杨忠德、杨振鸿、徐风学、徐国权、陈有才、徐想法、朱万斌、陈允才、陈雪根、俞洪培、吴玉才、徐岳龙、辛立和、尤家祥、吴照富、刘庆柏、臧步友、罗进军、史彩花等参加了会议
张茂华(右)与战友在甘肃高台合影留念
凯歌2:改编归建仇荣明事迹传天下
1983 年 6 月7日晚饭后,我团二营四连副排长仇荣明带领全排在白银综合库危险的“老虎口”一号洞被复拱顶。晚上十一时十五分,他突然发现洞顶上掉下碗口大的一块石头,具有丰富经验的仇荣明同志意识到一场大的塌方即将来临,而在他身边的苏克忠等同志仍在埋头苦干,他大吼一声“快躲开”的同时,一把推开小苏和另外一名同志,而他自己却来不及躲闪,被随即倾泻而下的三、四立方的石块压在下面,战友得救了,而他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结束了他那顽强拼搏,光辉灿烂的一生。
仇荣明同志是江苏滨海县人,1971年人伍。他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顾身患多种疾病和多处负伤,顽强拼搏,乐于吃苦,在坑道整整战斗了十三个春秋;他坚决服从组织分配,党叫干啥就干啥,事事处处以党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月月、年年超额完成工作任务;他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钻研专业技术,成为全团有名的技术能手;他关心同志,热爱人民,几十次临危不惧,冒着生命危险排除险情,抢救战友,他入伍后,第三年人党,因年龄偏大未能提干,一直担任副排长,1980 年转为志愿兵。他始终不为名不为利,勤勤恳恳为党工作,在有十次的休假中,有三个年度没有休假,五六次推迟休假,有三次提前归队,他一心一意为了工作,为了部队。他两次荣立三等功,十三次受到嘉奖,两次被评为学雷锋标兵,五次被评为好党员,是具有高度思想觉悟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舍己救人的英雄行为,是他长期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的结果,是自觉学习和实践共产主义思想的结果。
为表彰他的先进思想和英雄事迹,兰州军区后勤部党委给他追记了一等功,批准他为革命烈士,特例批准其家属子女随军。八月三十一日兰后 28 分部在西安召开的驻西安部队庆功大会上,我全面详细地介绍了仇荣明同志的英雄事迹及其成长进步的过程,28 分部党委作出了向仇荣明英雄学习的决定。兰州军区党委于九月二十八日发布命令,授予仇荣明同志“忠于共产主义事业的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称号。十月十五日在兰州军区隆重召开的命令大会上,兰州军区的领导和甘肃省的领导以及仇荣明家乡滨海县的薜县长出席了大会。在我全面介绍了仇荣明的事迹之后,兰州军区魏右铸副政委在大会上讲了话,他号召全区指战员向仇荣明同志学习,努力加强部队建设……
1983年10月15日兰州军区召开授予205团仇荣明“忠于共产主义事业的优秀党员”命名大会。图为兰州军区机关礼堂大会现场
仇荣明同志牺牲后,《人民军队报》、《解放军报》、《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新华日报》、《甘肃日报》、《甘肃电视台》、《陕西电台》、《中央电视台》、《盐阜大众报》等全国各大媒体先后报道了他的英雄事迹,兰州军区《战斗文艺》以及《革命烈士》杂志等许多刊物、小册子都介绍了他战斗的一生。兰后政治部专门组织了仇荣明事迹报告团,在军内外宣传了他的事迹,英雄的家乡滨海县人民为他树碑立传。他的英雄事迹传遍了黃土高原,黄海之滨、大江南北、全国各地。他不仅是我团的光荣和骄傲,也是全军、全党、全国人民的光荣和骄傲。
仇荣明同志英勇牺牲后,全团指战员怀着无比崇敬,深切怀念的心情,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向英雄学习的活动,党委成立了学习仇荣明活动领导小组、事迹收集小组、英雄事迹报告小组。广泛开展了“学英雄、颂英雄、做英雄”活动。英雄所在的四连向全团发出了学英雄倡议书,受到了一连及全团各单位的热烈响应。学习活动中,各单位出了大量宣传专栏,各类宣传画册。召开诗歌朗诵会,政治处编发了简报,制作了幻灯。通过学习,全团更加了解了英雄崇高的思想境界,决心向英雄那样忠于共产主义事业,完成党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在白银工地,不断创造掘进、被复拱顶的新纪录,其它工点也频传捷报。一连在红花铺装运水泥 400 吨,只用了两天,提前一天完成任务。安康地区遭受洪水袭击后,全团立即捐款支援灾区,仅机关就达 1000 多元,十月份老兵复退工作中,指战员以仇荣明为榜样,个个服从革命需要,全部工作又快又好,没发生任何问题。这一学习活动,所取得的效果是非常出色的。
205团政委赵德川在1983年10月15日兰州军区召开授予205团仇荣明“忠于共产主义事业的优秀党员”命名大会上讲话
凯歌 3“改编归建”技术革新开红花
在党委一班人的模范带动下,在仇荣明英雄事迹的推动和鼓舞下,全团广大指战员不仅苦干、实干,而且动脑筋想办法,继续大搞技术革新,走科技之路,用机械化推动施工任务的完成。装备股助理员王嗣国等同志,大胆革新,反复试验,不畏艰难,昼夜奋战,仅用两个月的时间试制成功了“滑升模板”新工艺。此项新工艺可代替一个排 50 人的体力劳动操作,大大提高了工程质量,使白银洞库被复工程收尾任务提前了三个月。“滑升模板”新工艺经军区有关部门鉴定,符合设计要求。1984 年 4 月,后勤营房部带领 218 团的领导参观了我们白银工地使用“滑升模板”的洞库施工,当看到我们只有一名战士按电钮,使一块块模板自动滑升,大大减少了人力,减少了劳动强度,减少了险情,而且完全符合质量标准时,给予了我团很高的评价和赞誉。滑升模板,象晚霞中的一道彩虹,更加映红了全团 2000 名官兵的面孔。
1981年8月副政委王克恭(右)、政治处干事辛立和(左)班长蒙军旗(中)在宝鸡公园留影。
凯歌 4“改编归建”样样工作高标准
从军委决定撤销 205 团编制,改编为装甲步兵团,即从1983 年的 6 月 1 日至 1984 年的 10 月底,“改编归建”成为每个指战员的着眼点和归宿点。此时的班子已围绕“归建”作了大幅度调整。团长刘柏松已临时借调到 28 分部搞医院营建,副团长崔玉山已任命为分部营房处处长,政治处主任魏三果任命为 502 库政治委员。参谋长杨忠德任副团长,副参谋长郑文西任参谋长,副主任徐国权任政治处主任。在缺任团长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党委坚持做到了服从大局,严格要求、正确对待,不泄气不松劲,在改编中全面建设部队,巩固达标团成果,保质保量完成好以工程收尾任务为重点的各项工作,以一流的精神状态,一流的工作成绩,为 205 团23 年的光辉历史再添一笔光彩,为归建坦克十二师的装甲步兵团开好头、起好步。使“军魂”在装甲步兵团大放异彩。
为切实把一班人统一起来,带动起来,我们反复深人的学习中央有关文件,人人谈认识、表态度。在党委扩大会上,我们党委成员人人表了决心,让机关干部和基层干部“看我的”,讲在会上,干在实处。为全团广大干部树立了榜样,做出了表率。1983 年的下半年,我们党委成员下部队蹲点仍象以往那样,都在一个半月以上,1984 年的 9个月中,蹲点时间都超过了三个月,是过去团党委规定的一年蹲点的时间。每个“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检查验收,都有团领导带队,哪个工点有险情哪里就有团领导。广大基层干部看到团领导在整编的关键时刻,大公无私,不考虑个人得失,和他们战斗在一起,称赞团领导是好样的。1984 年的 7 月中旬,兰州军区董占林副司令员在宝鸡 21 军检查工作时,突然来到了团机关,当了解到团领导只有我和参谋长在家,而且我是从白银蹲点刚回来,其他领导和机关大部分干部都在基层时,高度评价了我们班子是个过硬的班子,我们团是个高标准的达标团。
从决定撤销 205 团番号到 1984 年 10 月近一年半的时间里,我们善始善终,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10 多个工点的收尾工程多数达到了优良,全部达到了合格。全团正规统一,安全无事故,巩固发展了达标团成果。兰州军区政治部转发了我们【学习邓小平文选,指导部队整编归建】的做法和体会。
2020年10月6日原205团政治处主任徐国权出席江苏省滨海县籍战友入伍50周年联谊会
1984年1月8日,参加团党代会一营代表团合影。前排左起:程洋、曹洪元、辛立和、李升良。
后排左起:厐永宁、陆道州、…
七、205 团顺利完成归建任务
1984 年的 9 月 25 日,在兰州军区装备部部长励万里的带领下,坦克十二师副政委赵连臣、28 分部政委于德惠、副部长赵治国等领导在宝鸡召开了隆重的改编归建大会。原205 团的副团长杨忠德,副政委王克恭分别担任了装甲步兵团的首任团长、政委,参谋长郑文西担任了副团长,教导员徐风学任副政委,徐国权任主任。从此 205 团结束了她 23年的光辉历史,以装甲步兵团的番号顺利地归建为坦克 12 师。
205团归建留念。
赵连臣、于德惠、赵治国、赵德川、刘柏松、杨忠德、王克恭、崔玉山、徐国权、郑文西、杨振鸿、徐想法、于宏培、朱云权、张明放等。
1986年下半年,团领导到眉县柳林滩检查移防工作,与即将移防甘肃酒泉的装步团卫生队部分人员合影。照片前排左起:团长杨忠德、政委王克恭、卫生队长刘庆柏,后排左起:卫生队司务长、军医孟宪书、司药顾炳义、化验员佘广海。
张茂华(右)在甘肃高台与师首长(中)合影留念
2000年4月赵德川(前排左四)为江苏省接兵师师长时,和警卫员专程到江苏滨海看望205团战友留影
2012年7月28日赵德川老政委(前排左四)来江苏省滨海县看望205团71年入伍的滨海籍战友合影。
本文美篇编辑李成曙简介:李成曙,男,1955年3月出生,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人。1970年12月入伍,先后在总后勤部工程兵205团(5911部队)、总后勤部西安办事处(后字203部队)通信站收信台、总后勤部格拉输油管线工程指挥部(530工程指挥部)电台服役。1974年2月份退伍,退伍后先后在江苏省盐城电厂、滨海电厂、滨海县公安局、滨海县政府法制局、滨海县政府办公室工作,2015年3月退休。
李成曙
李成曙
李成曙
李成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