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青少年政治教育和价值观塑造◇进一步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突出传统节日蕴含的思想教育内涵,中共西宁市湟源县高中思政名师工作室进行了《了解清明节的传统文化知识》活动。
清明时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之说。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节源于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年4月4日、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15度时为清明节气。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作为清明节重要节日内容的祭祀、踏青等习俗则主要来源于寒食节和上巳节。
清明习俗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丰富多样,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间信仰。其中,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两大核心习俗。扫墓祭祖,是清明节的重要习俗之一,表达了中华民族尊祖敬先、慎终追远的文化传统。在祭祀祖先的同时,人们也祈求祖先的庇佑,希望家族繁荣昌盛,子孙后代平安幸福。踏青郊游,则是清明节另一项重要活动。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欣赏春天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踏青郊游不仅是一种身心愉悦的休闲活动,也是人们亲近自然、感悟生命的重要方式。
除了扫墓祭祖和踏青郊游,清明节还有许多其他的传统习俗。例如插柳、放风筝、荡秋千等。插柳是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之一,人们认为柳树有驱邪避邪的作用,因此在清明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插上嫩绿的柳枝,寓意着迎接新生命的到来。放风筝和荡秋千则是清明节的娱乐活动,人们通过放飞风筝和荡秋千来释放内心的压力,感受生活的乐趣。
地方习俗
此外,清明节还有一些地方性的特色习俗。例如,在南方一些地区,人们会在清明节这一天吃青团,这是一种用糯米和青艾汁混合制成的绿色糕点,寓意着团圆和吉祥。在北方一些地区,人们则会在清明节这一天吃鸡蛋和冷饽饽,这些食物寓意着新生和希望。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丰富多彩,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祖敬先、慎终追远的文化传统,也展现了人们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生活态度。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应该铭记祖先的恩德,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同时也要珍惜大自然的恩赐,保护生态环境,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缅怀先烈送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