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伟大的作品何以伟大

番茄炒蛋
创建于04-07
阅读 80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读《清明上河图 宋朝的一天》有感 


    我现在才知道,原来画作也是可以说话的,和文学作品一样可以呈现作者的思想。用文字来表达思想,是最直接的一种方式。而画作则带了些朦胧的美感。

    一直以来,我都粗鄙地以为,画作和照片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就是对现实社会的记录而已!所以,在翻开《清明上河图 宋朝的一天》以前,我以为我的这一次阅读就是通过张择端的画作来了解宋朝的民俗风情。

    然而细细读完我才明白,要创作这样的一副作品,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需要长达几年的时间。真实的汴京生活一定要比画面丰富的多。所以,作者在完成画作时,对画面的呈现是有所选择的,一切的人物形态,街景都经过精心设计,这种选择正是作者思想境界的呈现。古今中外,一幅幅被时代推为伟大的作品,除了作家高超的画技,还有那画面背后意蕴深刻的思想。一个又一个被征服的看客,无不感动于其深刻的思想境界!

    在往后的明代和清代都有类似《清明上河图》的作品,如明代仇英版,清代以陈枚版,就画作内容来说,后面两幅篇幅更宏大,内容更丰富,色彩更鲜明,但他们并没有后来居上,超越张择端。

     所以,并不是仇英和陈枚等人的画技不如张择端,而是画作背后呈现的思想境界有所区别。张择端的画作在呈现汴京商业繁荣的同时,也揭露了城市里占道经营、消防瘫痪、粮食紧张等民生问题,以及当时激烈的新旧党人之争、消极的吏治局面等政治问题,此外还有更为严重的,关于国家生死存亡的城防失守的军事问题。所以在欣赏宋本《清明上河图》时,看者的心情是紧张的,跌宕起伏的。相较于张择端,明清的《清明上河图》则更多的是呈现社会的吏治清明,人民的安居乐业,社会的稳定祥和。所以欣赏它们时,看者的心情时放松的,愉悦的。更有学者指出,明本投合了世俗的趣味,清本迎合了皇帝的需要。两相比较,作品的意蕴高下立见。

     对比三个版本的《清明上河图》的过程,让我想起了冯友兰先生的一篇文章《论人生的境界》,里面提到我们所有人都生活在同一个客观的世界,但基于每个人的认知不一样,看到的世界是有所差别的,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他将人生境界分为四: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事虽都是一样的事,可是因为人的了解不同,所以境界就不同。比如军人站在岗位上都是打仗,可是这个兵知道为什么要打仗。那个兵是被征发来的,他不知道为什么要打仗,只是糊糊涂涂地打,他的境界就是自然境界。如果这个兵认为我们如果打仗就可以升官得奖赏,或者社会上给我们一个好名誉,那他的境界就是功利境界。如果有个兵知道打仗是为民族,那他的境界就是道德境界。如果有个兵认为他打仗并不仅是为国家民族而是为宇宙世界,那么他的境界就是天地境界。”(—《西南联大文化课》)宋明清三个时代,都有人创作《清明上河图》这样的伟大作品,但他们最终的历史成就有所差别,这或许跟作者在创作时的动机有所差别,对社会的认识有所差别,所以最后呈现在作品的思想境界便有所差别,对后来的观赏者的触动也就所有差别。后生实不敢妄自揣测前人的创作动机和所到达的人生境界,但我想张择端在创作《清明上河图》时,他的人生境界至少已经到达了道德境界!

      回想我的人生,大概还处在功利的人生境界吧!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阅读 80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