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大专46班主题班会

笨蛋阿雯.
创建于04-06
阅读 21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活动,帮助人们认识和掌握心理健康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提高心理素质,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心理健康意识


首先,学校可以通过举办专题讲座、主题班会、黑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形式,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如何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增强心理健康意识。


其次,学校可以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知识竞赛、心理剧表演、心理沙龙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二、建立心理档案,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学校应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档案中应该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家庭背景、学习成绩、兴趣爱好、行为表现等方面的信息,以及一些常用的心理测试量表。通过定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进行更新和维护,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指导。同时,心理档案的建立还可以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参考和帮助,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

三.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原因


1.家庭教育的缺失。在目前快节奏、高风险、大压力的现代社会中,很多家长往往只注重孩子的智力和学习成绩,而很少从孩子的心理角度予以重视;过度溺爱和期望值过高,使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忽视品格的发展、人格的教育、实践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等的培养。如有的单亲家庭缺少父(母)爱,他们的孩子往往会自卑,性格比较孤僻;有的家庭条件好,父母百依百顺,容易造成孩子娇生惯养,害怕困难;有的处于青春期时,会出现逆反心理、嫉妒心理;留守儿童容易成为心理孤儿,隔代长辈教育更是有心无力,缺乏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沟通能力,不恰当的沟通方式往往加剧矛盾,适得其反。


2.学校教育的缺失。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本身应有的内涵之一,当前,学校虽大多设有心理健康课程,但工作缺乏系统性,开展不够深入。缺少健康课程专业专职教师,师资力量不够,课时也很难保证,健康教育质量堪忧。在考试及升学的压力“指挥棒”下,健康教育面临单一的教学手段,落后的教学内容,工作室功能不健全,难以取得明显效果,缺少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没有真正起到有效的作用。

阅读 21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