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实验小学四(7)班第六小队“清明追思,缅怀英烈”活动

浮冰
创建于04-06
阅读 72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在每年4月4日至6日之间,是祭祀、祭祖和扫墓的节日。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在清明节这天,人们除了祭祖和踏青,还有蹴鞠、荡秋千,打马球、插柳的习俗。

        在春风拂面万物复苏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一个承载着深厚历史与文化内涵的节日。清明节这个古老而又庄重的节日,不仅是中华民族祭祖扫墓的时刻,更是我们缅怀先人,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

这是我们第六小队的队员们对烈士事迹的搜集和学习以及感受……

任嘉裔

     我通过了解英雄的故事,感受到他们的高尚品质和坚定信念,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很好的熏陶和教育。英雄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总是能够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决心,勇往直前,这种精神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通过学习英雄事迹,我们可以明白到,英雄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成为自己心中的英雄。我们可以学习英雄们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积极面对困难,勇于承担责任,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学习英雄事迹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能够激励我们树立崇高理想,培养积极向上的品质,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赵菁怡

刘胡兰,1932年出生在山西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进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担任妇救会秘书,后为主任。

1945年11月,刘胡兰参加了文水县党组织举办的妇女训练班。回村后,她担任云周西村妇救会秘书,与党员一起发动群众推翻地主、送公粮、做军鞋,动员青年报名参军。1946年6月,她被批准为中共候补党员。这一年,她才14岁。

1946年10月,国民党军进犯文水县城。为保存革命力量,县委决定大部分同志转移上山,留下部分同志坚持斗争。她以自己年纪小、熟悉环境为由,主动要求留下来。她和留下来的同志一起向各村党组织传达党的指示,组织群众掩埋粮食,并配合武工队镇压了反动村长。

1947年1月12日,国民党阎锡山军和地主武装“复仇自卫队”包围了云周西村,将群众赶到场地上,刘胡兰因叛徒出卖被捕。在敌人威胁面前,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敌人问她:“你给八路做过什么工作?”刘胡兰大声说:“我什么都做过!”“你为啥要参加共产党?”“因为共产党为穷人办事。”敌人恼羞成怒:“你小小年纪好嘴硬啊!你就不怕死?”刘胡兰斩钉截铁地回答:“怕死不当共产党!”残忍的敌人为了使她屈服,在她面前将同时被捕的6位革命群众用铡刀杀害。刘胡兰毫无惧色,从容走向铡刀,壮烈牺牲,尚未满15周岁。

韩思垚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这是抗日名将吉鸿昌临刑前写下的一首气贯长虹的就义诗。下头我就给大家讲讲他的故事。

吉鸿昌18岁加入冯玉祥的队伍,开始戎

马生涯,他有胆有谋,作战勇敢,他所率领

的部队被称为国民革命军的“铁军”。吉鸿昌不愿替蒋介石打内战,他坚决抗日,尽力

为共产党工作。蒋介石恨死了他,把他逮捕了。


吉鸿昌从天津被押到北平。刚一下车,

敌人就给他看一份电报,上头写着“立刻处决”四个字,妄图吓唬他,要他投降。吉鸿昌看了,平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

有一次,反动头目何应钦亲自审问,要

吉鸿昌招出抗日活动一瞪,大声说:“抗日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的事情,有什么秘密!仅有蒋介石和你

们,跟日本勾勾搭搭,尽干些祸 国 殃 民的坏

事,才有见不得人的秘密。”何应钦被骂得

张口结舌,恼羞成怒。敌人用尽毒刑,把吉鸿昌打得遍体鳞伤。直到临死前一夜,吉鸿昌还在狱中宣传抗日。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休息’了,你让我多宣传几句吧!”

就义那一天,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

从容不迫地出发了,在刑场上,他对特务说:“告诉你们,我为抗日死,可不能跪下挨抢,我死了也不能倒下!”

“你说怎么办呢?”特务们有些害怕了。“给我拿把椅子来,我得坐着死。”

椅子拿来了,吉鸿昌厉声地对那个拿枪的特务说:“我为抗日而挨抢,我死了也不能倒下!”

“你说怎么办呢?”特务们有些害怕了。

“给我拿把椅子来,我得坐着死。”

椅子拿来了,吉鸿昌厉声地对那个拿枪的特务说:“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那你说怎么办?”

那特务浑身发抖地说。

“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

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那特务愣了一下,只好走到前面,发抖

地举起枪。吉鸿昌瞪起两只大眼,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枪响了,吉鸿昌同志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我的生命。可是,他那“死也不倒下”的英雄形象,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死,死得光明正的秘密。吉鸿昌把眼睛

呙思宇

黄继光(原名黄际广),男,1931年出生在四川省中江县一个贫农的家庭里,小时候给地主当长工,受尽了地主的残酷

剥削和压迫。1950年黄继光加入民兵,第二年参加了中国人民

志愿军进入朝鲜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10月19日在朝

鲜上甘岭战役597.9高地壮烈牺牲。在这场战役中,黄继光在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进攻部队受到敌人机枪巢火力压制的时候负责爆破任务,他投掷了一枚手雷但是未能完成任务。最终他用身体挡住了机枪枪口使得后续部队能够攻下高地。

战后,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党委根据他生前申请,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授“模范团员”称号。1953年4月,中

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特级英雄”

称号。同年6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

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

章、一级国旗勋章。为弘扬他的英雄事迹,1962年10月,四

川省中江县人民政府建立了“黄继光纪念馆”,朱德、董必武、

刘伯承、郭沫若为之题词。1982年纪念黄继光英勇牺牲30周

年时,邓小平为“黄继光纪念馆”的黄继光塑像基座题字:“特级英雄黄继光。”

吴亦冰

通过对革命先辈英雄事迹的学习,和对清明节的了解,让我知道了随着时代的变迁,清明节的意义也在不断发展和丰富。在现代社会,清明节不仅是一个祭祀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更是一个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的重要时刻。同时,清明节也提醒我们珍惜生命、感恩自然,倡导绿色、文明、健康的祭扫方式,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清明节,不仅是一个关于历史与传说的故事,更是一个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它让我们在缅怀先人的同时,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更加热爱这片养育我们的土地。让我们在清明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用心去感受那份深深的敬意与思念,用心去传承那份悠久的文化与精神。

           通过对清明节的探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个传统节日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清明节不仅是一个让我们停下来缅怀先人的时刻,更是一个让我们思考生命意义、传承优秀文化的契机。让我们共同珍惜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将其发扬光大,传承下去。

阅读 72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