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

陈小强
创建于04-06
阅读 58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清明节的习俗及由来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习俗包括扫墓祭祖、踏青郊游等。这个节日通常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既有自然节气点的意义,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明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周代,大约有2500多年的历史。最初,清明仅是一个节气名称,后来与寒食节合并,寒食节主要习俗是禁火冷食,与清明节的祭祖和扫墓习俗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12

清明节的习俗包括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戴柳插柳等。扫墓祭祖是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和敬意;踏青郊游则是享受大自然的美好;戴柳插柳等习俗则与纪念古代人物有关,如介子推等。

此外,清明节在中国多个少数民族中也有流传,尽管具体习俗可能有所不同,但祭祖和踏青是共同的主题。2006年,清明节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放风筝是民间传统游戏之一,清明节节日习俗。风筝又称风琴、纸鹞、鹞子、纸鸢。起源于中国,是一种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通信工具,第一个风筝是鲁班用竹子做的,后来只有皇宫里才有纸鸢。闽南语称风吹。风筝是一种比空气重的,能够借助风力在空中漂浮的制品。晚唐,人们在纸鸢上加竹笛,纸鸢飞上天以后被风一吹,发出“呜呜”的声响,好像筝的弹奏声,于是人们把‘纸鸢’改称‘风筝’现代以风筝,风琴作为统称,包括没有哨子的纸鸢。潍坊市被称为风筝之都

中国较重要的传统节日包括上巳节、清明节等,由于农业社会物质匮乏的特性,传统节日强调"吃"的文化,清明果之于清明(后逐渐覆盖了上巳、寒食两个节日),具有饮食丰富性、礼仪仪式性、家庭参与性。 闽台民俗是中华文化一体,例如在闽台将清明节祭祀祖先、吃清明果(清明粿)等民俗作为主要活动,亦很盛行于古代中原清明踏青之俗

阅读 58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