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中学子这样过清明】清明节气奇妙游  传统文化“新”起来——忻州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初二五班王溥

王溥
阅读 28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指导教师:陈婷婷

你知道,古人过清明多有趣吗?

踏青,是指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踏青习俗由来已久。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


清明之时,正是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乘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也有的特意于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俗的一项重要内容。踏青郊游,是清明时节与春祭并存的古老主题。


清明期间正是春风得意、春意盎然的时节,万物萌动之时,迎春郊游于野外早已成为风俗。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踏青风俗至唐宋尤盛。据《旧唐书》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见,踏青春游的习俗早已流行。

经过多年的发展,融汇了寒食与上巳两个古老节日精华的清明节,终于在宋元时期形成了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辅以春游踏青的传统节日。宋代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就极其生动地描绘出以汴京外汴河为中心的清明时节的热闹情景。在这一画卷,画面人物就达550多人,牲畜50余头,船20多艘,车、轿20多乘。清明踏青之盛况,可见一斑。

清明诗词会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

    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

    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节夜晚时,清风习习,月夜朦胧,用碧玉做成的台阶和用红色的砖砌成的墙是刺史的府宅。独自在回旋的走廊里走走停停。远远的听到弦声,默默地欣赏花。

节气探索

清明节气多雨的原因

  • 冷暖气流的交汇。清明时节标志着春季的开始,此时,北方的冷空气和南方的暖湿气流(主要来自太平洋)在长江流域交汇,形成势均力敌的状态,导致阴雨绵绵的天气。
  • 低气压系统的影响。低气压系统的存在会导致下雨天气,因为低气压下,空气会从地面垂直向上运动,过程中水汽遇冷凝结形成降水。
  • 大气层中水汽含量增加。清明前后,大气层中的水汽含量较高,尤其是在晚上,由于温差较大,水汽容易凝结成毛毛雨。

什么是清明三候

清明三候是指清明节气时期,自然界中发生的三种主要物候变化。

一候是“桐始华”,指的是清明到来时,白桐花开始绽放,其清新的花香四溢,标志着春天的到来。

二候是“田鼠化为鹌”,这一候意味着随着阳气渐盛,喜阴的田鼠躲回洞穴,而喜阳的鸟儿开始活跃,这反映了阴阳变化的自然现象。

三候是“虹始见”,指的是清明时节雨量增多,雨后的阳光照射在雨滴上,折射出彩虹,这不仅是美丽的自然现象,也象征着雨后春天的生机。

主要的节令植物

茶树

清明节是采制茶叶的好时机,此时采摘的茶叶被称为“头茶”,因其品质优良而受到珍视。

艾草

清明前后,艾草的香气扑鼻,可用于制作特色小吃或驱逐蚊虫。

鼠麴草(清明草)

用于制作清明果,是闽南和四川地区的传统小吃。

文明祭扫

扫墓祭祖

这是清明节最主要的习俗之一,涉及清理和修整墓地,如清除杂草、培添新土,并祭拜祖先。人们会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供祭先人,并将纸钱焚化。这个过程体现了对逝去亲人的纪念和尊重。

插柳

清明节期间,人们有折柳枝、戴柳枝和插柳枝的习俗。这些活动不仅是对自然的一种享受,也被认为可以避免疫病。

传统祭祀方式有环境和安全问题。许多人在清明节期间会燃烧冥币、燃放烟花爆竹等,这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还可能引发山火。

宣传语

清明祭奠做文明人,只送鲜花纸不焚。

让我们探寻清明从节气向节日演化的足迹,丈量它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留下的人文深度与历史厚度,深入了解这个独特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来一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频共振的寻根之旅,在继承与创新中涵养属于我们时代的清明文化吧!

阅读 28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