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的第五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15°,便为清明。清明时,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节气的清明,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机;节日的清明,是民间寄放情感和慰劳自己的传统日子。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候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


清明习俗:
祭祖:每年清明节都有很多人去祭祖。祭祖不仅是扫墓祭奠,怀念离世的亲人,更是一种中华文化,从周代一直流传至今
踏青:
踏青,趁着天气回温人们会一起到郊外踏青赏花,放松愉悦心情的。把平日里的疲惫的神情释放出来,积极迎合时气,大有利于身心健康
插柳:
插柳,同样为清明传统。通常是在外面折一根柳枝插在门框内,插柳不仅起到装饰作用还有着辟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