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别称:踏青节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交节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
清明节的由来及习俗国人自古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因此在清明时节逐渐形成春祭的传统。每年一到清明节,很多地方都会以不同的形式,举行各式各样的纪念活动来缅怀革命先辈,纪念战斗英雄。民间有踏青郊游、扫墓祭祖等风俗。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清明扫墓是中国祭奠祖先的习惯风俗。始于秦以后,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明扫墓是因为惊蛰、春分已过,冰消雪化,草母萌生,人们想到了自己的祖先坟茔,有没有狐兔穿穴打洞,会不会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所以到坟上一方面清除杂草,整修树枝,给坟上添几土;另一方面准备一些祭品,烧几张纸钱,给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个简单的祭扫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
插柳是一种民俗习惯,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放风筝:这是清明节的一项深受人们喜爱的活动,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天空中总能看到五彩斑斓的风筝在翱翔。
踏青:也叫探春、寻春,人们会结队出游,欣赏春天的美景,同时表达对先人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