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的第五个节气。斗指乙,太阳到达黄经15°,便为清明。清明节气因为节令期间“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清明是反映自然界物候变化的节气,这个时节阳光明媚、草木萌动、百花盛开,自然界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国南方地区,此时已呈气清景明之象;北方地区开始断雪,气温上升,春意融融。
清明一般在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变动,并不固定在某一天,但以4月5日最常见。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候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清明节气,与岁时物候相关,常以指导农事,有天朗气清、春耕时宜之意;清明节日,是人们扫墓祭祖、慎终追远的日子;因为二者相融,让清明兼具自然和人文内涵。
关于清明节的具体来历有一个与介子推有关的传说:春秋时期晋献公听信谗言杀害太子申生,并派人捉拿其弟重耳,导致重耳被迫流亡国外。在流亡途中,重耳因饥饿而晕倒,随臣介子推割下自己的肉给他食用以救其一命。多年后,重耳成为国君(即晋文公),却忘记了曾经帮助过他的介子推。当晋文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去请介子推出山时,后者宁死不愿接受功名利禄而被烧死在山中。为纪念这位忠诚的随从,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01:27
伟大的历史英雄人物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忻州,他们的付出值得我们新一代年轻人的缅怀,值得我们学习和努力再奋斗.
踏青,是指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踏青习俗由来已久。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