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中数学《统计案例》的课堂导入策略研究”课题研究课(2)——获取数据的途径

辰瑜
创建于04-05
阅读 24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课题组成员孙艺丹老师就《获取数据的途径》于2023年11月3日在高二(8)班进行研究课展示。

一、备课阶段:

课题小组以获取数据的途径为课例研究,课题小组组织一起备课。

1. 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本节课的主要目标,让学生了解获取数据的基本途径,如统计报表和年鉴、社会调查、试验设计、普查和抽样、互联网等,并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核心素养。

2. 梳理教学内容:整理相关的统计学基础知识,包括数据的概念、数据的类型、数据收集的重要性等。同时,搜集一些实际案例,用于说明各种获取数据途径的应用场景。

3. 设计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课堂导入方法,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准备好相关的教学素材、PPT等。

二、上课阶段:

1. 导入新课:采用复习导入方式,通过回顾之前课时的“摸球试验”、“调查高一年级学生身高”、“了解视力不低于5.0的学生占比”等实例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体验数据获取的途径。

2. 讲授新知识:按照备课时整理的内容,依次介绍各种获取数据的途径,同时结合案例进行说明。

3. 组织学生活动: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三、评课阶段:

1. 反思教学过程:课堂导入部分通过具体的例子,扩展了学生知识范围。

2. 评价学生表现:学生起初关注力较集中,但是实例过多,学生有些应接不暇。

3. 总结经验教训:课堂导入部分再精选实例。

课后研讨阶段:

1. 交流&意见:课堂导入部分虽然实例丰富,但在某些理论概念上可能讲解得不够深入,导致部分学生对其理解不够透彻。

2. 整理&反思:导入设计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或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数据的获取过程。

阅读 24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