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风起正清明
踏青,是指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踏青习俗由来已久。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
踏青的由来
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踏青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春日景象,郊外远足,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
诗词中的踏青
踏青
宋·苏辙
江上冰消岸草青,三三五五踏青行。浮桥没水不胜重,野店压糟无复清。
松下寒花初破萼,谷中幽鸟渐嘤鸣。洞门泉脉龙睛动,观里丹池鸭舌生。
山下瓶罂沾稚孺,峰头鼓乐聚簪缨。缟裙红袂临江影,青盖骅骝踏石声。
晓去争先心荡漾,莫归夸后醉従横。最怜人散西轩静,暧暧斜阳著树明。
踏青的发展
- 起源与早期发展:踏青的起源与上巳节的出现有关,上巳节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庆祝形式。每年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人们会在祭祀春神以求农业丰收后,进行男女互相选择伴侣、歌舞欢会等活动。
- 融合与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清明节融合了寒食和上巳节的精华,形成了以祭祖扫墓为中心,辅以春游踏青的传统节日。到了宋朝,踏青之风尤为盛行,《清明上河图》生动描绘了清明时节的踏青盛况。
- 文化影响:踏青活动不仅是一种身体上的享受,更是一种文化和社会交流的形式。它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历代文人墨客以诗赋等形式记录了踏青的乐趣和意义,如杜甫、白居易等诗人的作品,展现了踏青的文化价值。现代变迁:随着社会的发展,踏青的形式和内容有所变化,但春游赏花、亲近自然的本质依然保留。现代社会中,踏青已经成为人们放松心情、享受春天的重要方式之一。
踏青的画作
正如丰子恺先生所描绘的那样:春是多么可爱的一个名词!自古以来的人都赞美它,希望它常在人间。又是一年春来到,一年之计在于春,莫负好春光。让我们一起跟随着古人去赏春。
清明时节雨纷纷,正式春满花开时,同时也是踏青的好时候,让我们在清明假期内外出踏青,拥抱大自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