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中学子这样过清明】“清明常识知多少” 忻州师范学院附属外国语中学 初379班六组同学

赵瑾瑜
创建于04-05
阅读 123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指导老师:陈华
  

  中国人的浪漫,最美不过二十四节气。唯有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清明节,又称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
清明节由何而来?
清明节都有哪些习俗?
与清明有关的古诗有哪些?

清明-由来



  清明节,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清明节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 。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宋元时,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

清明-三候


       一候桐始华清明之日“桐始华”,“胧月上山馆,紫桐垂好阴。可惜暗澹色,无人知此心。” 桐花“年年怨春意,不竞桃杏林”。
       
        二候田鼠化为鴽清明后五日“田鼠化为鴽”,鴽(rú),鹌鹑之类。田鼠,阴类;鴽,阳类;古人认为,阳气盛,阴物化为阳物。
          
  三候虹始见再五日“虹始见”,虹是阴阳交会之气,日照雨滴而虹生。

清明-习俗


扫墓祭祖
       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
温馨提示:提倡敬茶献花、栽种绿树、网上追思等文明祭扫方式,远离火灾危害和环境污染。

踏青春游
     “江上冰消岸草青,三三五五去踏青。”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
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

放风筝
       在我国古代,放风筝不仅是一项游艺活动,而且还是一种巫术行为,人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晦气。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病灾都写在风筝上,等风筝放高时,剪断风筝线,让风筝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晦气、疾病都让风筝带走了。

荡秋千
       古代清明节也称“秋千节”。民俗相传,荡秋千可以驱除百病,而且荡得越高,象征生活过得越美好。荡秋千,起源很早,南北朝时就已流行,唐代以来更是盛行于大江南北。

戴柳、插柳
       插柳是清明节的重要习俗。柳树得春气之先,每年冬春转换之际,当四野还是一片萧条时,总是它最先吐出新绿。每到清明,不论大江南北,家家户户都要折柳枝插在自家的门楣上,大户人家还要将燕子状的节日食品串在柳条上。前往郊外扫墓的时候,人人都会在自己的衣物上插上柳枝。

吃青团
       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取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制作团子。

吃芥菜
  清明时节,闽东各地有吃芥菜的食俗。据说每年二月二吃了用芥菜和大米混煮的“芥菜饭”可以终年不长疥疮。

清明-诗词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历代文豪不惜笔墨描写清明,留下了许多佳句,把对亲人的情思都融在诗句里。

清明-祭扫

绿色清明 文明祭扫

  青山埋忠骨,翠柏勉英雄。愿以寸心寄华夏,且将岁月赠山河。幸得有你们,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岁月绵长,望缅怀不绝。

图文提供:六组同学
指导老师:陈华

阅读 123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