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各种有害病菌繁殖加快,加上气候变化无常,春季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我们需要增强传染病的防控意识,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一、什么是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为法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该病病程较长,典型病例可表现为持续2—3个月的咳嗽,故称为“百日咳”。
二、百日咳如何传染
传染源
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对婴幼儿来说,感染百日咳的父母或其他同住人员是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易感者
人群普遍易感,但幼儿发病率最高。
三、百日咳症状表现
前驱期
发病初期有类似于感冒的症状,如打喷嚏、流鼻涕、发热、咳嗽等,一周后感冒症状消失,但咳嗽加重,尤以夜间为重。
痉咳期
这个时期,宝宝会出现明显的阵发、痉挛性咳嗽,一般持续2~6周,重症者可长达2个月以上。咳嗽时常有数十声连续咳嗽,继而出现鸡啼样吸气性回声,直至呕吐出痰后咳嗽才会暂时缓解,以夜间发作为多。由于咳嗽剧烈、时间较长,宝宝咳嗽时常会有眼睑浮肿、眼结膜充血甚至出血、痰中带血,咳嗽严重时,还会造成舌下系带与下齿反复摩擦导致舌系带溃疡,脑实质可有出血点。新生儿及小婴儿常无明显痉咳,而表现为阵发性屏气及发绀,出现窒息、惊厥,合并肺炎、百日咳脑病较多,病死率高。
恢复期
这个时期,宝宝的痉咳症状开始慢慢缓解,鸡啼样吸气回声也逐渐消失直至咳嗽停止,宝宝的精神和食欲也逐渐恢复正常,这段时间大约需要2~3周。但如果有其他并发症的话,病程可能会延长。
四、百日咳对那些人群危害最重
各年龄人群均可见百日咳发病,其中无免疫史的婴幼儿发病风险更高。患儿年龄越小,出现并发症和重症的风险越高,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
五、“百日咳”的预防
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是预防“百日咳”的最好方法。父母可在宝宝出生3个月后,每隔4周给宝宝注射一针百白破(白喉、百日咳、破伤风)三联疫苗,连续3次。“百日咳”流行期间,满月的婴儿也可接受注射疫苗。一年后首次进行强化注射,4~6岁再进行第二次强化注射,做到全程预防接种,以增强宝宝的抗病能力。
控制传染源
“百日咳”传染性较强,因此需要尽早隔离患者以预防“百日咳”的流行。凡确诊的患儿,可从发病之日起隔离至病后40天,或隔离至痉咳后30天,防止扩大蔓延。接触患儿的人也应密切观察至少3周,若有症状应及时进行治疗。要注意环境卫生,经常开窗通风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
特别提醒
有些父母错误地认为,“百日咳”要咳一百天,一百天后就会自愈,即使治疗也不会有什么效果,因而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其实,“百日咳”如果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和护理得当,完全可以缩短病程。但如果放任不管,轻则会咳嗽两三个月,导致面目浮肿、脸色青暗,重者还会导致营养不良,以及并发肺炎、脑炎等疾病,甚至导致死亡。
六、居家护理措施
要及时隔离4—6周。在家中最好让患儿单独居住一个房间或一个角落;防止不良刺激,如风、烟、劳累、精神紧张等。
多给患儿喝温水,多休息有助于病症治疗。患儿居室要保持空气新鲜,但又要防止感受风寒,衣被勤洗晒,保持清洁。发病后,患儿要注意休息,保证睡眠,对夜间咳嗽影响睡眠的患儿,可酌情给予药。
注意饮食调节,要保证每天热量、液体量、维生素等营养素的供给。做到少量多餐,随时补充,选择细、软、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宜吞咽的半流质食物或软食。不宜吃生痰和上火的食物,比如:各种各样加工的甜点、零食糖果、饮料和奶制品及荤菜荤汤和油腻的食物。
六、温馨提示
春季传染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做好预防工作:预防接种、科学穿衣、开窗通风、戴口罩、勤洗手、坚持锻炼、平衡营养、保证睡眠等,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就能有效阻断病菌,保护幼儿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