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路漫漫   以“课”展芳华——贝子府中心小学语文普听课

邓邓
创建于2024-04-05
阅读 142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春天是温润的小诗,清新优雅,笔香四溢;春天是怒放的生命昂扬澎湃,永不止息,伴着鸟语花香、清香四溢的春季,贝子府中心小学为了更好地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深入地了解课堂情况,全面提高教师备课、讲课质量,推动教师钻研教材,打造高效课堂,如期开展了开学初的“普听课”活动。

       在语文教研组的细致安排下,3月5日,我们的普听课活动开始了,语文组的老师们精心准备,每位教师都展现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为我们呈现了一堂又一堂生动而又活泼的课堂。老师们的教学过程清晰,环节紧凑,流程顺畅,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

       我校毕业班教师于会超老师授课《腊八粥》的第二课时,由复习入手,让学生回忆文章脉络,清晰的文章脉络,让人一目了然,接下来融合学习指南,让学生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分析人物形象,进而体现腊八粥的美味,在于老师生动细致的讲解分析下,一碗让人垂涎欲滴的腊八粥仿佛就在眼前。祥讲“等粥”,略讲“喝粥”,紧扣单元主题,让课文分析和写作思路完美的交织在一起,最后,一篇小练笔,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喜欢的食物更是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无缝衔接。

       邓慧男老师讲了她最拿手的古诗课—《寒食》,上课前为了更好的完成单元学习任务,带学生一起回忆了本单元的文章,让学生顺利的实现了课文到古文的过度。第一步诗歌激趣导入,看看古人是如何过传统节日的,接下来在紧张激烈的小组讨论中诗歌大意自然的“其义自见”了,最后链接了图片资料,让学生在“繁花似锦”中感悟大唐的太平盛世,链接视频和文字资料,让学生在“传赐新火”中感悟唐皇的勤政爱民。整节课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分析下,学习了古诗,了解的民风民俗,陶冶了爱国情怀。

        一直走稳抓稳打路线的藏露娜老师,授课《荷花》,臧老师的课每次都给人“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即视感,此次授课她以课后习题为依托进行设计,这一节课我们随着臧老师一起嗅到了荷花超凡脱俗的清香,赏到了荷花含苞、初绽、绽放时的姿态万千,真正体会到了周敦颐笔下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最后仿佛也化作了一株荷花,亲身体会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美妙。相信通过老师这个入情入境的引导,孩子都能心生爱莲之情,让热爱大自然的心在心底生根发芽🌱。

      刘玉新老师授课名篇《燕子》,清晰的文章脉络让人耳目一新。讲燕子,又不仅仅是在讲燕子,更是在向我们展现春日里的一派生机勃勃。值得借鉴的是刘老师长短句的学习方法,让晦涩难懂的长句子在学生眼里早已不言而喻,“咬文嚼字”的教学方法让学习事半功倍,学生在字里行间就体会到了那小燕子飞的轻盈灵活,那春日里的万物是那样明艳动人,整节课一气呵成。

        陈阳老师作为我校资深语文教师,她的课每次都让人眼前一亮,这次的识字课,也同样让我们受益匪浅。简短的一篇《猜字谜》,让学生不但动了脑筋而且学会了超多识字方法,枯燥乏味的识字课原来也可以这样生动有趣,让人听后依旧有意犹未尽的感叹。这节课陈老师利用顺口溜和生活常识,认识了孪生兄弟“左”和“右”,为了更好的区分这两个易混字,还设置了大转盘的游戏,寓教于乐,在学习“相遇”这两个字时则利用图片和文字的象形规律,让学生在有趣的表演中就快速识记下来,文字学的扎实,谜底自然就迎刃而解。

       进步神速的王家庆老师授课《找春天》,在这草长莺飞的三月天里,孩子们在王老师的带领下,都找到了他们心目中的春天。这篇如此应景的课文,王老师首先从孩子们的心情入手,潜移默化的把孩子们带入情景之中,接下来通过圈画关键词语,一个羞滴滴的春姑娘的模样就跃然纸上了,最后通过图文对比,将课文中的比拟具体化,春天就变得有声有形了。别出心裁的板书,讲练结合的方法,让这节课无可挑剔。

      罗天丽老师授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样一篇情感教育类文章被罗老师运用的恰到好处。一曲《学习雷锋好榜样》点燃了孩子们对这节课的热情,为了更好的讲述文本,罗老师从识字入手,对生字的讲解细致入微,对生字的书写一丝不苟,接下来观察诗歌特点,让学生自学自悟,对朗读的指导短促绵长,对关键字的剖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让学生对雷锋叔叔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相信这节课结束,雷锋一定多了很多忠实的粉丝。

       活动的开展总该是有始有终,4月2日,我们盼来了普听课的总结会,会上,我们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在你一言我一语中我们又进行了一次语文火花的碰撞,最后杨俊光校长对我们的付出做出肯定,也对我们提出新的期待,我相信所有语文老师定不负众望,以这次活动为跳板,不断超越提升自己。

图文编辑:邓慧男

初审:谷海玲

终审:杨俊光

阅读 142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