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源青少年减压中心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这个春天 长源带你走进中国最高学府,领略名校风采,共筑名校梦想!

创建于04-04 阅读1966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简称“清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为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亚洲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清华—剑桥—MIT低碳大学联盟成员,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当我们真正走进这所百年名校


“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乃有大师之谓也。”


清华老校长梅贻琦的话,


可谓是一语中的、道破天机


是的


青砖黑瓦,虽不着彩墨,


却记载着一段段风云变幻的历史。


才能切身体会到

它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是如此深厚


让人不禁感叹


这所学校的建筑风格、校园环境、教学设施


都充满了浓郁的历史气息


仿佛每一块砖石都在诉说着它的过往


走进清华,感受名校的魅力


忆百年峥嵘,看今朝蓬勃

清华大学是我国实力、


名声最高的学府,


能考上清华大学是万千学子的梦想,


是千万家长的期待。

今天,我们走进无数莘莘学子


梦寐以求的清华大学,


在孩子心中埋下一颗种子,让它发芽、成长。

研学目的


●感受名校文化:清华大学校园文化独具特色,传承着百年名校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精髓。通过此次研学,深刻感受到校园文化的魅力,激发自身文化自信。


●激发学习动力:学生亲身体验到顶尖学府的学术氛围和压力,感受优秀师资力量与优秀学子的榜样作用,激发学习动力与热情。


●树立远大梦想:通过认识清华,了解清华,向往清华,树立“考清华”的目标和远大志向。


●学霸经验分享:与高考状元面对面交流,学霸分享学习方法和经验,从中汲取知识与启示。激发孩子们的内在学习驱动力,让青少年发自内心的意识到应学、想学、愿学、会学。


让每一位同学都不虚此行,学习到知识,筑梦励志!

走进中国最高学府


在清华瓦蓝天空的映衬下,


漫步校园,用脚步丈量清华校园。


自1911年清华学堂建立至今,


113载春秋的发展历程,形成了清华大学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构成了


清华精神的核心内涵,


也激励和鼓舞着一代代清华人为了


中华民族的崛起与腾飞做出不息的努力。

漫步校园,孩子们用脚步丈量


百年学府的每一处角落,


清华路、图书馆、教学楼、


校史馆、二校门、大礼堂、日晷等。


水木清华,钟灵毓秀,


置身其中深度探访,欣赏校园的自然美,


感受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的校训及“行胜于言”的校风,和浓厚的学术氛围。

清华学霸零距离分享


面对面与清华大学优秀学子,


分享他(她)们成长经历与学习经历,了解他(她)们考取名校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


同学们也可以提前准备好学习方面的问题,通过学霸们言传身教为各位同学们答疑解惑,来提升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与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同学们“种下一颗考上清华大学的种子”。

学 霸 分 享


1、怎样从小树立名校志向?


2、如何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及效率?


3、怎样突破学习瓶颈、掌握学习技巧?


4、如何与身边的老师和同学成为良师益友?


6、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各类问题和困难答疑。


......

着学士服拍照留念


穿上学士服


清华大学校门口记录下难忘的游学瞬间。


  加深对于清华大学的认识和了解,


为自己树立目标,


为未来可以考入清华大学要


不懈努力地好好学习和努力奋斗!


  我与清华有个约定,


今天我实现了,我想对自己说……

参观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览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凝聚着几代清华人的心愿,承载着清华人传承中华文化艺术使命的梦想。早在1926年,清华就创办了“考古陈列室”,1948年成立文物馆,1952年文物馆被裁撤,部分藏品外拨。1999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加盟清华大学,历代美院人的积累与期盼使清华博物馆的梦想更近了。2003年,艺术博物馆项目启动,由瑞士著名设计师博塔担纲艺术博物馆的建筑设计。2012年,在三位校友的支持下,博物馆动工,2013年1月,世纪金源董事局主席黄如论先生慷慨捐资2亿元支持清华大学用于博物馆建设。2016年,艺术博物馆落成并将于9月正式对公众开放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现有藏品一万三千余组件,品类包括书画、织绣、陶瓷、家具、青铜器及综合艺术品等六大类。藏品绝大多数来自美术学院自1956年以来历年的收藏,以及校友及社会贤达的捐赠。艺术博物馆将充分展示馆藏精品,收纳最新原创成果,推进国内外馆际交流,实现资源共享,而共同延续人类文明历史的源流。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览


看画展、赏艺术、观展览(深度化参观、精细化讲解)


1.中国新民:梁启超诞辰150周年纪念展


2.铁笔丹华——谢磊明、方介堪、徐无闻篆刻艺术展


3.水木湛清华:中国绘画中的自然


4.尺素情怀:清华学人手札展


5.清华珍藏●丝绣华章(织绣)


6.清华珍藏●随方制象(家具)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参观讲解


    1.走进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参观,聆听来自美院老师专业深度讲解,学习艺术知识、陶冶情操、提升文化修养与审美鉴赏美水平,感受艺术之美!


    2.全面了解清华大学人文、历史、教育、科研与艺术方面的发展情况,感受百年名校的厚重文化与历史变迁。深度解读清华大学的人文内涵与历史成就。


    3.通过讲解老师的讲解介绍与同学们参观所见,以及艺术博物馆内所陈列的各类文物与艺术品,学习从建校初期的“清华学堂”到今天的“清华大学”,百年沧桑历史巨变中的清华大学都经历过什么样的发展变化。

活动内容


09:00 早晨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东门集合


09:00-9:30


(1)参观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9:30-12:00


清华大学校园特色研学活动


(2)清华大学校园深度参观讲解,全面了解清华大学概况


(3)与清华学霸面对面交流,讨教优秀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经验


(4)填写研学手册中所设置有关清华大学各类研学课题


12:00-13:00 安排中餐/午休


14:00-16:30 自由活动,自行参观清华大学各大博物馆参观研学活动


(5)穿博士服拍照,树立考入清华的崇高目标和远大志向


(6)清华大学校史馆/科学馆(须开放,政策关闭改外观)参观学习,了解百年清华的发展历史进程和重大科研成果贡献


(7)求学清华之路;塑造“知行合一”的行为品德,践行学以致用;做到思想与行动相结合,从今天开启清华梦想之路


(8)清华校园社会实践团建活动


16:45 结束当天的研学活动

报名须知


活动时间:2024年5月2日


活动费用:398元/人


费用包含:往返交通费、研学保险费、午餐费、门票、研学导师、教练费等


活动地点:北京


出行方式:大巴


招募对象:10岁以上儿童单独参加


报名方式:


李老师 15176929040  


于老师 15233609632


(一)添加老师微信并发送参加活动人员“身份证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联系方式”到该微信待回复和缴费后即报名成功。

李老师微信

于老师微信

注意事项


1.安全管理:


(1)行程活动中营员须跟紧队伍,排好队形,记好团队标志,不许随意走动;


(2)营员须记存好带队辅导员或助教老师联系电话,并且保持个人手机或电话手表畅通,方便互相之间联系;


(3)如有事情要办理,须向带队老师汇报,经同意后方可安排,不可擅自做离队; 


2.秩序管理:行程中不允许营员间嬉戏打闹、大声喧哗、到处乱跑,维护好团队秩序,服从我方现场工作人员的活动安排,遵守带队老师制定的各项规定;


3.参观要求:场馆内活动参观时,须保持安静,保护好馆内环境卫生,不得攀爬或敲打文物,爱护馆内设施和文物,听从场馆内工作人员的指示安排;      


4.自备物品:


一.如果学生个人有手机或电话手表的,活动当天可以带上,方便与家长联系与活动拍照使用。


二.自带中性笔或铅笔一只,用于填写研学手册使用;


三.生活用品如水杯、手纸、瓶装水、小背包等;


5.随身物品:


(1)营员在参加当天活动中,请妥善保管自己的个人物品(建议不要携带贵重物品),做到防止丢失或损坏

(2)如果营员携带有重要物品的,如身份证、户口本、手机等,营员不能够妥善保管的,可以交由我方工作人员辅导员代为保管。

(3)如营员在当天活动中发现自己有物品丢失的,请立即联系告知我方辅导员老师,帮助寻找与解决该问题;

6.身份证件:请携带本人身份证原件,或有效的登记证件(成人身份证、未成年户口簿);

7.衣服着装:穿着适合户外活动的服装和鞋子,要根据当天天气状况适时调整衣服薄厚;


8.天气/气温:出行前一天请查看好活动当天的天气与温度,做好各项防寒、防暑事项安排准备;


行前准备:


1.学习备课:由活动组织方或学校老师,在活动前根据我方所提供的活动研学手册,给学生们简单讲解当天活动内容与课程内容。并且讲解注意事项,设置一些当天活动的课程知识点方面的小问题或小活动让学生们参与讨论交流,提升学生们的兴趣和乐趣。

2.清华大学:每名学生需在参加活动的前一天,自行网上查阅资料,学习有关清华大学(概况简介、历史发展、历史名人、院系介绍、校园生活、科研成果、社会价值等)各方面的知识内容,通过行前课堂的自我学习,加深对于当天活动知识学习,提升同学们在活动当天的知识学习与活动体验。

阅读 196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