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篇--洛阳市教育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务骨干培训掠影(3)

穆桂英挂帅
创建于2016-05-22
阅读 34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兰考县东坝头乡张庄村,是焦裕禄当年找到防治风沙良策并首先取得成功的地方。如今是一排又一排,一片又一片郁郁葱葱的泡桐林。
在兰考县往东偏北七八里路,有一个叫老韩陵的村子,1962年年底,焦裕禄到兰考第四天就来到这里,焦裕禄到兰考后访问的第一位叫肖位芬的老农,两人在肖家的牛屋一待就是三天三夜。
张庄位于黄河大堤东岸,是兰考沙害最严重的地方,村西有个50亩的大沙丘,传说是明朝的一个驿站,因风沙肆虐,车马难行,路过这里女官要下轿,武官要下马,故名“下马台”。
      1963年3月,焦裕禄为查风口追风源,寻找治沙办法来到了张庄,听老农魏铎彬说,他母亲的坟每年冬春都被狂风扒开露出棺材,后来他用了一个早上的时间从半米深的地下挖出淤泥,把坟盖住,狂风就再也刮不动了。焦裕禄灵感来了,他能一个早上一家人能搞一个坟,我要发动全县的人,我这一年我能搞多少个沙丘。
       兰考县人民把焦裕禄治理沙丘的方法叫“贴膏药”“扎针”。
当年在兰考县东坝头乡张庄村老百姓,听焦书记的话,挖淤泥盖沙,两个人一组,掘地三尺翻出淤泥,把淤泥盖在沙土上,改善土质,种上庄稼。
兰考黄河故道东坝头是焦裕禄干部学院的教学现场,通过现场教学,学员们了解到了兰考“三害”(风沙、盐城、内涝)形成原因。
学员们认真学习,不懂就问。
东坝头乡位于兰考县城西北12.5公里处的黄河岸边,毛泽东主席两次视察过的地方。毛主席提词: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
2014年3月19日,习总书记视察兰考张庄时,来到黄河兰考县东坝头段,站在14垛处视察黄河大拐弯。
当地老百姓给班长胡承勇讲焦裕禄在兰考的故事。
焦书记当年治理风沙种下的泡桐树,不但让兰考摆脱了风沙,更让当地人摆脱了贫困。这些泡桐树,成为各种民族乐器的重要材料,成为兰考县的一个特色支柱产业。学员们参观了兰考中州民族乐器厂。
用泡桐树做的琵琶。
侯治国书记在用泡桐树做的古筝前留影。
邓向明书记、王建林校长赞叹雕刻精美的古筝图案。
雷敏园长弹起用泡桐树制作的古筝。
兰考中州民族乐器厂员在制作古筝。
李萍书记在弹用泡桐树制作的古筝。
景志忠副校长询问乐器厂员工制作乐器过程。
穆书记弹起用泡桐树制作的古筝。
曹海涛校长说:泡桐树做的琵琶就是好!
刘占伟校长也学着弹起用泡桐树制作的古筝。
陈武干校长反弹琵琶。
宋江涛副校长模仿弹古筝。
刘少奇开封陈列馆位也是焦裕禄干部学院的现场教学点。1969年10月17日晚,原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家主席刘少奇受林彪、“四人帮”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于重病中被秘密押送至此,1969年11月12日晨6点45分在这里含冤逝世。
原国家副主席刘少奇同志的雕像。
学员们在参观刘少奇同志生平图片,师继伟书记和大家一起讨论。
刘少奇同志生命最后一刻冤死在这里。
包公祠,是纪念北宋清官包青天包拯的地方。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
开封府,又称南衙。初建于五代梁开平元年(907年)四月,历五代梁、晋、汉、周以及宋、金、元、明、清各朝,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
古代开封府一直是负责管理开封城区及周边各县行政、司法等事物的官署。特别是在北宋时期伴随着宋王朝封建政治、经济、文化的飞跃发展,开封府作为位居首的“天下首府”,曾有过160余年的辉煌。
宋太宗、宋真宗、宋钦宗等三位皇帝都曾潜龙在开封府,先后有寇准、包拯、欧阳修、范仲淹、苏轼、司马光等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军事家在此任职。
宋代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教育和科举管理,是开封府的一项重要职责。为了便于处理京城学子的教育、科举、集会、庆典等事务,专门在开封府内建立了明礼院,作为举子进行科举解试和临时性讲学、集会的场所。
刘青霞,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刘青霞政治声望很高,与秋瑾齐名,有“南秋北刘”之誊。
刘青霞25岁孀居,坐拥巨资,不做守财奴,大灾之年开锅造饭三个月,捐巨资修建贾鲁河桥,创办养济院。
刘青霞赴日考察,捐资同盟会创办《河南》和《中国新女界》两本革命刊物,鲁迅兄弟二人是《河南》杂志的主要撰稿人,鲁迅称赞她“才貌双全”。后来成为中国同盟会的会员。
阅读 34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