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自主游戏观察分析
——制作面具

凡凡
2024-04-04
阅读 166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活动背景

      同伴之间的学习: 李维琛小朋友分享自己制作面具的成果后,陈殿元也开始了制作面具……

活动实录

片断一

      陈殿元首先误把可擦笔当胶棒,涂到面具上发现不沾,把可擦笔放回它的位置以后,来到了牛艺可、岳冰曦身边,直接拿起一个双面胶,牛艺可抢过来说:“不给,这是我的”这时岳冰曦伸手拿双面胶,牛艺可下意识抢,看了一眼是岳冰曦就松手了。接着陈殿元直接从岳冰曦手中拿走,牛艺可见状直接半起从陈殿元手中抢过来,然后撕了两块双面胶给陈殿元。

      陈殿元面带笑容小跑回到原来位置,贴上双面胶再撕掉胶上的纸,先撕的右边,撕不下来就换左边,最后刘宇浩过来帮助他撕下右边(55秒—1分47秒),贴上纸条后开始往头上戴,但是戴不上,脱下来后把纸条撕下来,再次粘的时候,纸条调整了位置,第二次尝试戴面具失败。再次调整位置以后第三次尝试戴面具,纸条从黏贴处断开,陈殿元没有急于粘贴,而是一手拿面具,一手拿纸条一端围合,第四次戴面具失败。

      陈殿元重新找了一张纸,撕下纸条(如下图),贴在面具上,戴面具时纸条一端从黏贴处断开,第五次戴面具失败。陈殿元脱掉眼镜,第六次戴面具纸条又从黏贴处断开。再次用力黏贴纸条,第七次戴面具又从黏贴处断开了。


      陈殿元又重新去撕纸条(如下图),贴到面具上,第八次戴面具时纸条又从黏贴处断开。再次黏贴,第九次戴面具,纸条又一次从粘贴处断开。

      陈殿元把另一端也撕下来,清理胶上的纸屑,找了一张纸重新撕纸条(如图),粘贴纸条,第十次戴面具纸条太长,脱下撕掉一段,第十一次戴面具纸条在脱的时候粘贴处断开了,再次黏上,拿起了观察面具,又把纸条撕掉一段,黏贴在面具上,第十二次戴面具面具挂在了脖子上。再次撕掉一段纸条,粘贴在面具上,第十三次戴面具,面具挂在了脖子上,又一次撕掉一段纸条粘贴,第十四次戴面具失败。来到牛艺可跟前,被刮画纸吸引,岳冰曦帮他找到刮画纸以后,把纸条粘到面具上后放在柜子上。回到原来位置把不需要的纸条扔掉,开始玩刮画纸。

10:49

片断二

      下午来园时间,孩子们又开始玩面具了,陈殿元也在其中。他继续制作早上他没有完成的面具。贴上纸条戴面具时纸条又从粘贴处断开了,他使劲按粘贴处嘴巴里说:“duo、duo......”,然后继续戴面具,戴好后双手抱胸并笑着展示,回头把双面胶放到书包里。

      备注:在录视频之前我没有看到陈殿元是否重新贴双面胶。

00:43

幼儿行为分析

      1.在整个过程中我看到了陈殿元有着很强的思维逻辑,当面对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时,他选择反复探究、试错,并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比如:他不断重复的戴面具、调整纸环的直径(即纸条的长度),通过实际操作,感知体验头围与面具上纸环的大小关系,在一次次的尝试、调整后,终于获得了成功,这一过程让孩子体验到了坚持性带来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孩子坚持不放弃的优秀学习品质。

      2.通过人际交往来沟通、协调、联合与合作是共同生活必不可少的条件,在陈殿元没有双面胶的时候,他主动向其他小朋友寻求帮助,尽管沟通时出现了点小插曲,但也是解决了当下的问题。


      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社会领域目标之一: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两个片断中陈殿元都及时收拾整理了自己使用过的物品,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渗透在生活的点滴中。


教师策略

      1.为了顺应孩子们的游戏兴趣,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究制作面具的积极性,帮助他们丰富和梳理相关经验,达成“游戏促发展”的目的,我将让陈殿元与其他孩子分享他制作面具的经历,同时把问题抛给孩子们:“关于面具你们还有哪些想法?”可能会与老师的预设不谋而合,也可能会生发其他有意义的研究点。


      2.教师是一个观察者和引导者,更是一个重要的倾听者和分析判断者,认真观察、记录幼儿的表现,对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和观点进行解读,以此为基础推动下一个活动的生发生长。

      《评估指南》强调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有意义的学习,支持幼儿探究、试错、重复等行为,与幼儿一起分享游戏经验,教师能抓住活动中幼儿感兴趣或有意义的问题和情境,能识别幼儿以新的方式主动学习,及时给予有效支持。孩子行为背后的故事,需要我们耐心等待、认真观察、仔细倾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引导”。

你有你的成长节奏,我有我的耐心等候

阅读 166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