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美,在于韵味与绽放;教之美,在于钻研与提升。 为进一步推进新课程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教学技能,促进学校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4月3日上午许昌市建设路小学在三楼录播室开展了““教”学路漫漫,“研”途皆风景”——许昌市建设路小学代晓凯数学名师工作室优秀课例展示的评比活动。
工作室成员教师们精心准备、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授课方案、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一展师生风采。
第一节是工作室优秀青年教师娄晶晶执教的《推理》,通过让学生和4个数字宝宝玩捉迷藏的游戏引入新课,启发学生思考,获得游戏胜利的关键是要找出3个不同的数,尝试让学生先说,再引导学生规范的表达推理的过程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整节课老师注重引导孩子数学语言表达的条理性,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小马虎填错数字的设计意在引导孩子拥有全面观察的能力,让学生在理清思路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有序思考的意识。
王文娟老师的《分类与整理》,以数学绘本《小熊一家和吵吵闹闹的怪物们》为教学载体,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并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收集的数据,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适当渗透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在分类活动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增强合作意识,了解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张梦丽老师带来的《鸽巢问题》,张老师直面学情,通过创设生动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充分经历思考、探究、讨论、猜测、验证、交流的学习过程,使他们对“鸽巢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在研究的过程中落实了核心素养,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眼光,启迪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语言的表达水平。
乔燕老师执教的是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她从听数抱团游戏引入新课,让孩子“触景生情”、“触景生思”,激发孩子们探究新知的兴趣。接着用小棒摆三角形的活动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整节课多数是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余数,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学生初步感知了“剩余”,到形成结论得出概念,突出了“剩余”的概念。整节课学生动手、动嘴、动脑,真正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为抽象出“余数”概念打下了基础。
工作室主持人代晓凯副校长执教的《真的赔了吗》,本节课通过“读-理-思-达-评”五个环节开展数学阅读课,“读”环节以问题为导向,先是老师示范阅读,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边读边找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有序阅读,培养学生批注的阅读习惯。“理”环节以数学信息为引,用简洁明了的文字,符号,批注整理信息,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思”环节学生将故事中复杂、繁多的内容用算式,文字清晰明了的表示出来,让过程更加的直观易理解。“达”环节学生用精炼的语言来阐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评”环节学生借助评价单对本节课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整堂课教学条理清晰,循序渐进,做到了学生自学,互学,展学,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去探索学习,做到了真阅读,真思考,真表达。
工作室的成员老师认真聆听,收获良多。针对本节课各抒己见,对课堂亮点和不足之处进行点评,并针对每个细节都做了很好的剖析和概括,让每位老师都受益匪浅。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本次优秀课例展示活动的开展,不仅为工作室成员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也为所有教师创设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良好互动氛围。
图片:刘小华 冷雷雷
文字:姜晓芳 时亚琼
审核:代晓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