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缘起
本学期,我们班每天午睡起床后,都会给孩子们分享苹果,就在一天老师削苹果时,突然听见有几个小朋友在小声讨论...
王翊晨小朋友说:“怎么今天的苹果是黄色的呢?”
于子墨小朋友说:“妈带我去超市,我见过黄色的苹果,妈妈说那是香蕉苹果....”
苏柯伊小朋友说:“我妈妈还给我买过绿色的苹果,还有绿色的葡萄呢”
教师思考和支持:
陈鹤琴教授曾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绚丽多彩的世界总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和兴趣点,孩子们的一次偶然对话,引发了对颜色的兴趣,于是鼓励孩子从自己的身边寻找各种各样的颜色,并感知它们的变化,从而激发孩子对颜色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指南》中指出,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为了满足幼儿探究色彩秘密的好奇心,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于是我们开始了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以“找”入手,从“变”探索,用“亲身体验”来感受,使幼儿一步步感知颜色,启发幼儿成为色彩世界的探索者。
活动目标
1.保护好奇心,引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
2.喜欢关注生活中的不同现象,具有较强的探索欲望。
3.幼儿亲身实践,形成科学思维初步获得科学知识。
4.幼儿接触自然环境懂得关心、爱护自然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5.通过多种形式获得有关周围环境的丰富经验和知识。
遇见颜色
活动一:社会《寻找身边的“变色龙”》
为了探究色彩的秘密,保护幼儿的好奇心,也为了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 我们利用周末时间,鼓励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参加《寻找身边的“变色龙”》社会活动,鼓励孩子们从身边的事物开始……
教师反思:
通过这次的亲子调查探索,看到孩子们诉说找到不同颜色的物品时的兴奋情绪,激发了孩子们对颜色的探索欲望,于是午餐后出去散步时,孩子们也开始了寻找幼儿园的颜色!!
活动二:社会《寻找幼儿园的颜色》
在寻找幼儿园的颜色中,孩子们找到绿树叶,黄树叶,便有孩子说:“老师,这个树叶变黄色了。”还跟大家分享:“秋天到了,树叶变色了!”……
孩子们发现墙上的手工作品,是用不同颜色完成的,就听到有人说:“这样画才好看呀”。
在过走廊时,有个孩子突然说:“老师,那两个圆片重叠起来,颜色变得不一样了。”
于是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去看,又开始讨论起来:“是真的!”、“看,那两个的颜色也不一样了?” 于是老师就问:“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思考
根据寻找“变色龙”活动,孩子们初步感知到“同一个物品”颜色会发生变化,而经过“两个圆片”讨论后,孩子们对颜色的变化产生了更大的好奇。于是,我们鼓励幼儿去找找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经过几天后,突然有一天有几个孩子聊天时,说到:“因为两个好朋友抱在一起就变了”。我很纳闷,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于是跟他聊天后才知道,他在书中看到了这个故事!于是就有了这个集体活动绘本故事《小蓝和小黄》吧!!
活动三:绘本故事《小蓝和小黄》
在故事中,用两个好朋友拥抱的故事,生动的展示了两种颜色混在一起可以变成新颜色的奇妙现象,让幼儿感受到了色彩的神奇变化,同时又对颜色的变化产生新的疑惑。此次语言活动不但能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和想象力。于是我们借助这个思路开始探索了下一个环节。
颜色会说话
活动一:科学《颜色变变变》
“老师,红色+黄色变成了橙色”
“老师,我的变成了绿色”
“怎么变成的?”
“我的是黄色和蓝色”……
在这次科学探索的实验中,孩子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都愿意去试试,看着他们小心翼翼地调配着颜色,期待着每一次的成果。我们看到这样的场景很是激动!
然而,在实验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在混合颜色时,比例不同导致成色不同。这让我们意识到细节是非常重要的,引导孩子们注意实验步骤和细节,关注实验的严谨性是我们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随着一次次探索的深入,孩子们发现颜色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于是我们鼓励孩子们去发现生活中哪里用到了颜色,就有了下面两个活动《红绿灯》和《垃圾分类》。
活动二:社会《红绿灯》
本次《红绿灯》的课程,为孩子们积累了生活经验,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规则意识,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遵守交通规则。
活动三:健康《垃圾分类》
本次的活动,让幼儿知道垃圾桶每种颜色代表的涵义是不一样的,并通过分类操作把垃圾分类放进垃圾桶。虽然幼儿也有一些生活经验,但是还存在概念和分类的标准含糊不清楚等问题。为此,我们决定把它投放到生活区,帮助幼儿积累更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玩转颜色
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孩子们越来越喜欢颜色了,于是我们鼓励幼儿和颜色近距离接触,大胆地玩儿起来。
活动一:科学《颜色传送带》
为了更一步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老师们寻找了不同的资源来帮助他们扩充认知,在原来“三原色实验”的基础上加入了“毛细现象”。
运用了毛细原理:纸巾和水接触后,水会迅速的浸浸润到纸张缝隙中,因为纸巾中有很多很小的毛细管,所以水分沿着纸巾的方向不断向上扩张而使颜色不断延伸而形成美丽的传送带。
三原色现象:巩固用两种颜色混在一起变成其他颜色这个内容。不仅让孩子感受到三原色的变化,也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激发了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并乐意与同伴分享自己对颜色变化的发现。
活动反思:
在一次次的实践中,幼儿的探索欲越来越强烈,当发现新鲜的事物时,有了疑问,会问,“为什么”,这是实践最有价值的地方,大自然中有很多的毛细现象的例子,我们接下来会引导幼儿探索不同材料,不同的“毛细现象”.....
活动二:扎染
这节活动我们选用的是幼儿最熟悉的纸巾,让孩子自己动手进行纸巾染色,体验创作的快乐。通过扎染纸巾这个活动也激发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三:《好看的面食》
看我做的彩色花馍🌸
老师,我做的绿色面条🍜
这次的家园活动,小朋友们用火龙果,菠菜,胡萝卜等身边常见的材料,煮一煮,蒸一蒸,捏一捏,榨成汁等方法,最终获得了红红的,绿绿的,黄黄的“颜料”,还可以做各种各样的好看的面食。通过提取蔬菜、水果的汁液,形成了天然色素。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感知水果,蔬菜还可以有别的用途,同时也发现颜色藏在身边的蔬菜水果当中,感受到颜色的奇妙和在生活中的运用。
课程脉络图
在一系列的活动之后,我们把所有的活动进行了梳理和反思,形成了以下一张活动脉络图,对我们老师在“生成课”方面有了很大的启发!!
课程是基于孩子们的兴趣和探索方式慢慢一步步形成的,是我们以孩子的视角去观察,去发现,去探索……
课程反思:
《3-6岁儿童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通过这个月的探索老师和幼儿都不同程度地获得了成长,本次课程的开展结合幼儿“最近发展区”及五大领域发展目标,注重幼儿经验的整合,加强幼儿的语言表达和合作交流,激发探究的热情,提高幼儿观察记录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和反思:
1.在一起探讨问题时,因为不能面面俱到而做出取舍,所以无意中忽略了很多课程的闪光点;
2.对课程开展中的一些细节和有价值的地方记录不够充分:
【计划】
1.注重自身经验的积累与课程契机的捕捉;
2.学习使用一些媒介进行记录,增强记录和收集意识.以便以后更好地回顾和分析幼儿的行为,更清楚地了解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