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 据说插柳的习俗与避免疫病有关。唐人认为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宋元以后,人们踏青归来,往往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这是因为春天气候变暖,各种病菌开始繁殖,人们在医疗条件差的情况下,只能寄希望插柳避免疫病了。柳枝插在屋檐下,还可以预报天气,古谚云:“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
戴柳于首,寓意留住青春。蕴含着人们对平安健康生活和美好幸福未来的殷切期盼。
各班组织召开清明节主题班会,通过此次活动,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清明节的深厚历史背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其起源、传统习俗等。同时,通过深入学习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他们继承和发扬先烈的革命遗志,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并立志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低年级组张薇主任在小广场上向学生们讲解清明节的由来以及插柳、戴柳的习俗。
古代和近代的清明节有这样一个讲究,人们会把柳条编成环状戴在头上,这是为了表示对逝者的敬意,也是借“柳”字起到心起到慰藉的作用。
插柳,是中国民间的一种节俗。每至清明寒食节期间,人们总要折下一些初春刚吐新芽的柳枝插放在门上檐下应景过节,谓之"寒食插柳"。
通过本次活动,加深了同学们对清明节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懂得了清明节习俗,不仅是追思已故的亲人,更是缅怀革命先烈,铭记革命英雄的日子。
编辑:林扬
初审:黄长岭
终审:张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