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家访路,浓浓师幼情。每一个家访故事,都会带来不同的感受,触动心灵最柔软的地方。让我们在一个个家访故事中品尝快乐,在感动中收获幸福,走进一个家庭,讲述一个故事,让我们来听听他们怎么说......
“访”进心门,共育花开
我的家访故事 大一班 万莹莹
不知为何,家访期间的每次敲门,都有一种莫名的紧张感。而这种紧张感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又逐渐消散。我在紧张什么呢?或许是对家长对待家访态度的不确定,也可能是对自我教学工作的不自信。而当每次看到家长因你能对他们孩子在校的一切娓娓道来表现出的宽容接纳与理解,便驱除了我的局促不安。
通过一次次的家访,让我明白,即使现代通信再发达,电话、电脑及网络再普及,家访还是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功能。因为教育是情感与思想的碰撞,需要面对面、心对心地密切沟通。
家访是学校工作的延伸,能让教师全面认识孩子、理解孩子、走进孩子心灵,因材施教、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细数这几天的家访经历,博博的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记得那天,提前和博博外婆打电话要去家里家访,外婆说:“老师,工作也很忙,平常对孩子的照顾也很周到,孩子跟着老师三年,成长了很多,没有可挑剔的地方,更要谢谢老师”,听了这番话,幸福感越上心头。于是,我决定今天就先不去博博家里了,放学之后,大概过了十几分钟吧,一个弱小无助的身影出现在我的面前,博博哭着跑到教室说:“你不去我家里,我今天都不走了,我想…让老师去我家里……”听到这,我哽咽了,内心深处甚是感动…我决定一会忙完之后一定去家里家访。
到了小区, 我还在停车之际,“老师,你来啦!”一个熟悉的声音已传入耳中。一张充满期待、略带羞涩的笑脸冲到了我的面前。眼前这个热情洋溢的男孩儿就是博博,“老师,我一直趴在窗口看你呢.……”他已絮絮叨叨和我聊了起来,开心的要飞起来……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记得博博小班刚来的时候,不爱说话,不爱和小朋友一起玩,经常一个人躲在角落里,作为班主任的我非常头痛,经过与他家人沟通得知,原来他是一个留守儿童,从小是被爷爷奶奶带大的,对于博博在幼儿园不合群这一现象奶奶表示也很无奈……我想:我能为他做点什么呢?我和两位老师沟通完博博的情况后,我们决定每天不定时的与他沟通交流,多给他一些关爱,吃饭时:我陪她一起就餐,睡觉时,我倚偎在他的床头,渐渐地,他对我产生了依赖感和亲切感。我也会及时的给他创造表现的机会,比如:让他帮助老师叠毛巾,搬小椅子,从而鼓励他,表扬他,引导孩子们肯定他。现在的博博每天都能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吃饭、睡觉,我非常欣慰!
德国教育家雅思贝尔斯说过:“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顿悟,原来教育并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用生命去影响生命,用一颗心去唤醒另一颗心,用爱去爱每一个孩子,不放弃每一个孩子,因为每一个孩子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
家访,是走进孩子心灵的必由之路,也是和孩子共同进步的成长之路!每一个孩子都值得我们去倾听、去关爱。家访,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