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而聚力 研而致远——记文庄一小第6周数学组教研活动纪实

徐菲莉
创建于2024-04-03
阅读 101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集体备课是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发挥教师团队的智慧,打造“双减”政策下的高效课堂,寻求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学校数学教学质量,文庄一小数学组于2024年4月3日进行了本学期第三次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四年级数学组参加琼山区2024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小学数学学科培训活动。

一年级

4月3日上午,一年级数学组全体老师集中办公室开展本周集体备课教研活动。本周教研活动主备人是李昕瑾老师,李昕瑾老师就她所备的《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进行叙述。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并会比较数的大小的基础上安排教学的,旨在让学生学会利用这四个词描述1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理解词语的含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各种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为学生提供经历数学活动的机会,利用书上的有趣情景,以两个小动物进行比赛为教学切入点,较好地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唤醒学生的日常积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量的不同,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集体讨论:1、抓住低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和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可以采用多种题型的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让学生多次重复说,全班齐说,并且强调学生说话一定完整表述。

3、在教学中也可以延伸到日常活动中,感受具体情境中应该怎么样描述数量关系,理解其他词语的意思,例如:“贵”、“便宜”。

二年级

4月3日上午,二年级数学组开展第三次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的内容是《用算盘表示数》,主备人是王小翠老师。

算盘的认识的根据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算盘,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体会其直观形象、体现数位特征的特点;并会用算盘表示数,深化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王老师设计的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有以下特点:

一、教学设计上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故事引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认识算盘,初步感受算盘的特点,知道算盘各部分的名称。

二、应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文化氛围。

通过课件展示演示介绍算盘的发展史及形状各异的算盘渗透一种数学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文化的,演绎过程中充分感受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把握知识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为了让学生懂得计数时定位的关键以及拨珠时的注意事项。通过如何拨数字“1”引起学生的争议,有的认为个位定在右边第一档,有点认为定在右边第三档,通过教师介绍使学生明白算盘上任意一档都可以作为个位,因此拨数时要认清个位在哪儿?课中通过出示一个弄乱算珠的算盘,给学生制造矛盾冲突,再通过课件演示,上珠靠上框,下珠靠下框,使学生深刻记住拨珠计数前要整理算盘。为了顺利解决本课的难点:正确拨带有上珠的数。课中通过让学生讨论交流如何拨出5——9及563等数及比较算盘上拨数与计数器上拨数的不同点,让学生明白含有上珠的`数的读法,轻松突破教学重难点。

年级组的其他老师建议在授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本节课的难点是带有上珠的数的读、写。经常有学生会忘记上珠表示的是5,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指导学习能力较弱的这部分学生。

2.学习拨珠1—9,其中4拨到5是最关键的,一般用一个上珠表示5,不用5个下珠表示5。

三年级

4月3日上午,三年级数学组全体老师集中办公室开展第三次集体备课教研活动。本次集体备课的主备人是陈施杰老师,备课主题是《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陈老师叙述了该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易错题型。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还接触过乘加、乘减。但它们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计算,而本节课学习的两步混合运算式题涉及两步混合运算的各种情形,也就会涉及运算顺序的主要规定;另一方面,学生还会第一次学习用递等式表达混合运算式题的计算过程,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习,特别是分析与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让学生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并学会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是本节课的重点。

 陈老师叙述完后,针对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的本阶段学习水平,老师们在积极发表自己的建议:

1.重视学生的书写格式,把习惯养成好。

2.结合具体实例教学,引导学生写出数量关系式,明白先算什么,在算什么,渗透本节课的知识。

3.多让学生发言,说说算式的运算顺序,加深理解。

4.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训练。

四年级

  4月3日上午,四年级数学组参加琼山区2024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小学数学学科培训活动。国测时间:5月22日-5月23日。

  一、监测背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工作。

 二、2024年监测的变化:国家监测与优质监测同步开展;全面推进电子化测试。

 三、监测的基本情况:小学分为纸笔作答和在线作答两种测试形式。监测要点: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学习态度和习惯等。

  四、问题剖析

  学生层面: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情绪不佳、学习习惯不好、学习自信心不足。

教师层面:责任担当意识不强、主动学习意识不强、课堂管理意识不强、素养培养意识不强、创新教学意识不强。

五、建议

1.积极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加强新课程新课标的培训学习,积极探究“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2.严格执行教学基本要求。

3.加强专题教研,开展校本教研经验交流:

4.科学制定课程实施方案,优化课堂教学,丰富学习方式,关注多元评价。

5.采取有效措施,缩小学生数学学业表现差异,力求教育均衡化。充分调研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到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加强指导与培训。

五年级

五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活动小结:

本次五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活动,主备人是李笛老师,主要围绕"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这一主题展开。活动目的在于加深教师对该知识点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分享教学方法和心得,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重要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形展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帮助学生形成直观认识。2.互动讨论法。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动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3.练习巩固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

  通过本次集体备课活动,我们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我们认识到,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年级

4月3日六年级数学组在六年级办公室开展了集体备课,主备人吴翠云老师先对解比例的教学目标、难点、学法进行分析,根据课标要求合理制定解比例的各环节1.从图形的放大情境出发,逐步揭示解比例的意义。2.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并熟悉比例式的多种变化3.用两道典型题目帮助学生了解解比例的不同应用。4.应用解比例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适度拓展从四个环节说明了教学设计的过程。议课环节,老师们从目标的落实与达成,核心问题的提出与落实,学生的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议,指出亮点和值得探讨的地方。好课锋从“磨课”出,精彩源自“苦磨”来,相信通过一次次的打磨,老师们都能有所提升,有所收获!

通过此次集体备课,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合作,充分发挥了集体的智慧,为大家的教学提供了积极的导向,帮助教师进一步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让老师们能够面对面的交流解决了许多困惑和实际操作的教学问题,并给予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丰富了数学组教师们的教学经验,有助于教师们的教学成长,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让每个老师都受益匪浅。

图文:各年级数学组组长

整合:徐菲莉

审核:冯少丽

阅读 101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