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日,七年级语文2教学能手工作室在线上开展了《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第三次磨课。
举三反一到举一反三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3cab2368208a4270851c614d676b58a6.gif)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15284b487a0440a2bcc123603e8cc962.gif)
《骆驼样子》整本书阅读课,分成三个课段进行:第一课段是导读激趣课;第二课段是阅读推进课;第三课段是读写结合课。
三节课是三个课段也是三个课型,“三”是变化的课堂,“一”是恒常的教学规律。
张新娥老师的课导读激趣课分为三个篇章:第一章:小说缘起,一段人力车夫的往事;第二章:三起三落,一部祥子奋斗的血泪史;第三章:人生世态,一种力透纸背的悲凉。
贺霞老师的阅读推进课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环节:读进去:读明人物、读懂关系、读活群体;第二环节:读后思考。
王以娟老师的读写结合课分为三个任务:第一个任务:给祥子立传,帮扶技巧;第二个任务:“祥子小传”,第二部分—主要经历;第三部分:“祥子小传”的结尾:人物评价总结。
贯穿三个课段中的是一条清晰的情景任务——奎屯市将举办“中学名著戏剧节”的活动,我校初二年级话剧社排演的老舍话剧——《骆驼祥子》将要亮相戏剧节。现进入宣传阶段,话剧社要制作宣传手册,包含以下内容:祥子名片,祥子经历,祥子评价,祥子影子,悲剧根源等。请大家积极参与,整理宣传手册素材。
一步一阶段 一步一成长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3cab2368208a4270851c614d676b58a6.gif)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15284b487a0440a2bcc123603e8cc962.gif)
工作室成员老师对三位老师的第三稿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一中荣梦莎:
三稿变化非常大,一是导读课,学习目标中:1、了解小说的作者及背景,梳理并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了解并概括小说的主要人物。2、学习运用圈点与批注的阅读方法,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概括一词”不够准确,驱动问题和核心任务的关联性不大。
情景设置有些生硬,和名著结合不够紧密,比如制作骆驼祥子宣传人物的小传等,第一课时中的“走进老舍和创作背景”建议移到第二课时或者第三课时的开头,可能更符合认知规律。第一课时中“祥子的人生如果用图来表示,请问是正态的波形图还是逐渐下滑的波形图呢?”中的“正态波形图”的表述应更加准确些。
第二课时贺霞老师的课,最后一个任务:“三起三落之后还有短暂的一起和一落?”这个探讨学生是否能完成?
第三课时王以娟老师的设计中加了戏剧节的背景,这一课中的四个活动,是否使学生的学习不够深入,能否把祥子的名片放到第一课时中。对于小传的写作是初一学生的难点,能否在这课中突破这个难点。
三中王娜老师:
三个课时的设计较之第一次和第二次磨课有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这次增加了核心任务的驱动,使得三节课能完整的呈现。第一课时张新娥老师的课,导入部分的问题驱动和核心任务关联不太紧密。第二课时和第三课时,最终能否能完成核心任务,还要在思考一下。
三中王慧老师:
情景设计的成品呈现方式不够明确,比如:人物名片等,第一课导读课中的思维导图能否放入任务中?作业的设置很重要,能否让学生在核心任务驱动中放入自己本堂课的成果,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最后一中叶书媛老师总结改进意见:每节课的任务要落实。话剧的宣传手册作为核心任务是比较好的,但是容量非常大。这一情景任务设置要进行删减,例如:创作背景和走进老舍可以课下完成,思维导图也不够明确,一定是关于祥子的思维导图。关于祥子的名片移到第一课时比较合适。祥子与虎妞,祥子与小福子在三节课中都没有呈现。第一简化,第二,三节课的教学环节设置需更加直接,简单。
第一课段,张新娥老师的课需要优化的是:直接导入新课,不需要驱动问题。第一课段可以分组合作需要完成宣传手册的那些方面。走进老舍直接用希沃白板的游戏。创作背景直接删掉。接下来任务一中用手绘图展示三起三落。第二个任务是圈点批注,一是进行精批细注,总结祥子的性格特点,二是细品祥子人生的波澜,三是完成祥子、虎妞、小福子的人物名片。这就重点不明确,一定要有个检测。本课有两个要点,祥子的三起三落,二是用圈点批注祥子的人物形象。
第二课段:猜一猜:读明人物,与祥子有关的男性角色和女性角色,甚至用到的删减法。女性角色对祥子的人生脉络起到关键作用,可以落实宣传手册中祥子与小福子,祥子与虎妞,祥子与影子。在课堂上完成情景任务的设置。
第三课段:祥子小传的升格,从设计上看,祥子名片可以放到第一课时中,第三个任务点评祥子的“美好”与“堕落”可以保留,作用是为了小传当中的议论和抒情。在人物基本的情节脉络梳理好的情况下,进行升格。第一点落实抒情,第二点落实议论,指导学生,集中展示。这样读写结合和本册书的写作要求得到勾连。
勤教善思,勤学苦练。且行且思,且悟且进。每一次的磨课都是进步的号角,每一次反思都是突破的信号。“磨”有所思,“教”有收获,愿每一次磨课活动都能带动教学的进步。
图文编辑:王 娜
初审:叶书媛 王桃锁
终审:岑霞